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抽血室采取动态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6月门诊抽血室纳入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患者抽血时间分组,先入院50例患者采取科室常规管理模式(对照组),后入院50例患者采取科室动态管理模式(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抽血等候时间、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抽血等候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采取动态管理模式可提升门诊抽血室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就诊等候时间,该管理模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动态管理 门诊抽血室 满意度 抽血等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动态护理岗位管理在医院门诊采血处的实践。方法:选取于我院门诊采血处的患者共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动态护理岗位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管理干预后,观察组在患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动态护理岗位管理模式对门诊采血处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动态护理岗位管理 门诊采血处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了30例采用了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通过统计血糖监测过程失败发生的原因及概率,总结出影响血糖监测的主要因素,进而从加强观察,规范CGMS管理、心理护理、其他护理等方面,提升CGMS监测成功率及护理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往往易发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在早期通常无显著临床表现,易导致病情的耽误,加重治疗困难,甚至造成死亡,早期诊断和治疗特别重要,胸部CT是诊断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方法。本文对40例血液病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应用卡泊芬净治疗,并动态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肺部CT影像变化,为血液病性肺部真菌感染治疗提供治疗依据。

  • 标签: 血液病性 肺部真菌感染 前后肺部变化 CT动态
  • 简介:摘要: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往往易发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在早期通常无显著临床表现,易导致病情的耽误,加重治疗困难,甚至造成死亡,早期诊断和治疗特别重要,胸部CT是诊断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方法。本文对40例血液病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应用卡泊芬净治疗,并动态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肺部CT影像变化,为血液病性肺部真菌感染治疗提供治疗依据。

  • 标签: 血液病性 肺部真菌感染 前后肺部变化 CT动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在糖尿病患者中采用动态血糖仪检测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内分泌专科就诊患者中有糖尿病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8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之间,并将这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采用常规血糖监测的对照组和采用动态血糖仪监测的观察组,每组均为44人。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干预前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动态血糖仪 糖尿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压变化,指导临床针对性干预。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就诊于本院59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作为探讨对象,其中37例伴有高血压的患者纳入Ⅰ组,另22例无高血压的患者纳入Ⅱ组,同时抽选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Ⅲ组。比较分析各组血压与血氧饱和度。结果:Ⅰ组、Ⅱ组血氧饱和度更低,氧减时间、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率、呼吸紊乱指数更高,与Ⅲ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高血压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血氧饱和度 血压昼夜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糖尿病中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护理的效果探究。方法:本次选取主要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糖尿病的患者71例,试验起始于2022年1月内,终止于2022年12月内,试验以双盲法进行分组,比对以2组开展,对照组37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护理。比对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各项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肝硬化失代偿期 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护理
  • 简介:目的 分析动态血压监测仪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监测,观察组进行动态血压检测,对比血压指标、血脂指标。结果:在进行监测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无明显区别(P>0.05);经过监测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进行监测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无明显区别(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仪可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变化,有助于更精准、合理的用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血压昼夜差值[1]。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仪;老年高血压;血压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护理干预对应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危重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探讨。方法:以我院2021年3月到2022年8月收诊的60例危重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系统护理干预措施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低血糖次数(次)、血糖达标时间(d)、故障次数(次)、断图次数(次)2.12±1.21、5.12±0.54、3.54±1.24、1.24±0.64和6.35±1.27、8.54±0.64、7.45±1.64、5.41±0.53,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探头脱落、记录器打湿、电信号传输不畅、总发生率3.33(1/30)、0.00(0/30)、3.33(1/30)、6.67(2/30)和6.67(2/30)、6.67(2/30)、6.67(2/30)、20.00(6/30),有差异,(P<0.05)。结论:应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危重糖尿病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病情,并且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降低,这种护理措施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系统护理干预 应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 危重糖尿病患者 效果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按需带教结合动态式反馈在消化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6-2023.6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实习的8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按需带教结合动态式反馈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出科成绩及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科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带教模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采用按需带教结合动态式反馈教学模式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及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 标签: 消化内科 临床护理教学 按需带教 动态式反馈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经桡、股动脉行心脏介入手术致循环系统动态变化,并总结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行经桡动脉行心脏介入手术的50例患者及行经股动脉行心脏介入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比不同手术患者BP、HR、ECG、SPO2动态变化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根据相关结果给予针对行的护理干预。结果 BP<90/60mmHg、BP<90/60mmHg两组拔除鞘管时发生率高于术中及术后;术中、拔除鞘管时、术后1小时,两组BP、HR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ST段下移、T波低平、U波延长、QRS波延长、Q-T间期延长异常情况差异明显(P<0.05)。结论 经桡、股动脉行心脏介入手术均可导致循环系统动态发生变化,为了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稳定应对BP、HR、ECG动态情况持续监测。加强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疼痛干预、预防血容量不足、术前指导、心理护理、急救等护理干预,以提升抢救成功率。

  • 标签: 经桡动脉术 经股动脉术 循环系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基于动态血压监测的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开展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分析依据为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6例,按入院顺序先后分为甲乙两组(n=48),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结束后,两组患者在24h动态血压监测及服药依从性方面呈现,乙组更优P值不足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认知行为治疗的开展实施,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率及对靶器官的损害均影响意义重大,值得借鉴。

  • 标签: 基于动态血压监测 认知行为治疗 老年高血压 护理 观察
  • 简介:摘 要:军队疗养院不但需要担负起官兵保健、康复疗养以及疾病矫治工作,更需担负部队战备相关医疗保障,亦需随时应对各类难以预料的不良事件等一系列医疗卫生保障任务。对此,在疗养任务不饱满的淡季,需积极地对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引入训练方式,使得疗养护理工作更具高效性。本文将综述军队疗养院利用疗养淡季,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训练的做法及效果,旨在为军队疗养院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军队疗养院 疗养淡季 护理人员 业务训练 做法 效果
  • 作者: 任爱仙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1期
  • 机构:德宏州人民医院,云南 芒市 678400
  • 简介: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结合24h动态心电图监护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从我院心内科2020年1月-2022年12月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选取出200例,并按随机分步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结合24h动态心电图监护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情况、心律失常发生率情况、以及护理效果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参照组相比,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值较高(P<0.05);观察组与参照组相比,其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P<0.05);观察组与参照组相比,其心绞痛量表评分分值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与参照组相比,其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结合24h动态心电图监护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其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冠心病的功能状态和生存质量、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显著减少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使整体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 标签: 预见性护理;24h动态心电图监护;冠心病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行动态变化俯卧位机械通气+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76例ARDS患者,“双盲法”分参照组(持续俯卧位通气)、科学组(动态变化俯卧位通气)各38例,所有对象均配合护理干预,两组疗效比较。结果:干预前比较血流动力学无差异,P>0.05;干预后较参照组,科学组HR值更低,CVP、MAP值更高;不良反应率更低,P

  • 标签: 动态变化俯卧位机械通气 护理干预 急性呼吸窘迫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管理中开展基于症状动态模型理论的全方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120名老年肿瘤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采用基于症状动态模型理论的全方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效果占据优势,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最终生存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将基于症状动态模型理论的全方位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与配合度,减轻患者化疗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肿瘤 化疗不良反应 症状动态模型理论 全方位护理模式 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