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了两性霉素B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中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包括用药前充分与患者沟通,加强依从性教育和心理疏导,严密观察并有针对性地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预防性处理和监护等。认为通过对不良反应的精心和针对性护理,可有利于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早日康复。

  • 标签: 艾滋病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两性霉素B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直肠阴道瘘(rectovaginalfistula,RVF)又叫粪瘘[1],患病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对患者的身心伤害却很大,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2]。RVF一旦形成,绝大多数都必须采取手术治疗[3];但多存在治愈低和复发高等弊端;同时还经常继发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等并发症[4];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痛苦。如何争取一次性手术成功,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直肠阴道瘘 肛门括约肌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围术期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行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的盆腔器官脱垂病人20例,给予围术期精心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320例盆腔器官脱垂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围术期精心护理,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促进病人的康复,提高妇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愈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腹腔镜 骶骨阴道固定术 护理
  • 简介:阐述了护理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处理原则,对产科中的护理危机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评估,总结加强产科危机意识管理的具体方法,结合4R危机管理理论实施正确的管理措施,减少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以保证孕产妇及新生儿安全。

  • 标签: 产科 危机护理管理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契约式产前教育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将168名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教育,观察组通过激发孕妇对分娩知识的渴望,建立共同的心理契约目标,发挥心理契约的作用,实现共同心理契约目标。结果观察组孕妇对自然分娩的认识、产前教育后依从性和自然分娩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契约式产前教育可提高自然分娩,具有良好的临产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契约 自然分娩 产前教育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实施无创接生技术对会阴切开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活动开展前对影响会阴切开的要因进行分析,确定通过实施无创接生技术,降低会阴切开为活动主题,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实施无创接生,会阴切开率由活动前的62.71%降低到活动后的3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实施无创接生技术,可有效降低产妇会阴切开,提升助产服务质量,促进自然分娩。

  • 标签: 品管圈 会阴切开率 无创接生
  • 简介:[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单个医嘱处理缺陷发生,促进用药安全。[方法]按品管圈理论的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分析导致单个医嘱处理缺陷发生的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单个医嘱处理缺陷率由活动前的0.025%降低至活动后的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升护士综合素质,降低单个医嘱处理缺陷,保证护理安全。

  • 标签: 品管圈 单个医嘱 医嘱处理 护理安全
  • 简介:目的评价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在改善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妊娠结局及护理满意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10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传统分段式护理,观察组行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服务。比较2组产程时间、自然分娩、胎儿窘迫发生、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缩短,自然分娩提高,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低,产后出血发生降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可有效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自然分娩,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剖宫产术 妊娠结局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总结建立院外压疮监控系统对降低居家患者高危压疮发生的效果。由本院护理部牵头,联合社区卫生院和乡村卫生站,组建院外压疮监控系统,对Braden评分≤12分的高危压疮出院患者进行院外压疮监控。经1年实践,本院与6个社区、24个乡卫生站建立一体化的压疮监控网络,为94例高危压疮患者建立院外压疮监控档案,与前一年度比较,院外带入压疮发生有所下降。

  • 标签: 压疮 高危压疮 院外监控系统 居家护理
  • 简介:目的:改进护理工作方法,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并发症的发生”为活动主题,分析116例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并发症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局部并发症的发生低于品管圈前(P﹤0.05),患者疼痛程度轻于实施前(P﹤0.05),达到了预期效果。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并发症发生方面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
  • 作者: 安彩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5-03-13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年第3期
  • 机构:[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应用胺碘酮联合稳率散治疗糖尿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型心衰护理方法和效果,以便临床对糖尿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型心衰患者进行更加有效的治疗和更好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型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胺碘酮联合稳率散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针对性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0%,干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0%,干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5.25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胺碘酮联合稳率散对患有糖尿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型心衰患者治疗效果很好,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进一步加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 简介:目的:观察总结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激发试验在矮小症患儿激发试验中不同时间点生长激素(GH)分泌峰值及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矮小症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激发试验进行诊断。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采血,接受试验后,患儿各时间点的GH值分布不均衡,所有患儿均未发生晕针及低血糖反应,输注精氨酸未发生不适症状,未发生脱管以及采血后局部感染。服用左旋多巴过程中,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心悸、头晕,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不良反应,经精心治疗护理后症状均消失或缓解。结论:应用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激发试验对于矮小症患儿进行诊断过程中,对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患儿就诊安全性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矮小症 生长激素 左旋多巴 精氨酸 激发试验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