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近10年来我国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方法检索并分析Sino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近10年有关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文献。结果共检索出近10年的133篇相关文献,其中核心期刊文献79篇。虽然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文献总体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核心期刊文献所占比例存在下降趋势,而且存在选题思路较窄(主要集中于药物、手术和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欠深入、选用量表不一致等问题。结论在增加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研究数量的同时,还应提高研究质量。由于缺乏大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使得对已有的相关研究系统分析存在困难。因此,一方面相关部门需重视相关科研,另一方面医护人员也应提高相关科研意识,拓展研究思路,提高研究质量,以寻找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胃癌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胃癌 生活质量 文献研究 中国
  • 简介:目的评价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中学生生活方式及超重肥胖率的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对2所中学的177名初中生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生活行为及超重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中学生吃高热量快餐的频率低于干预前(P〈0.01),每日看屏幕的时间减少(P〈0.01),每日运动时间延长(P〈0.01),体重指数(BMI)降低(P〈0.01),但超重率和肥胖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中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利于降低其BMI,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

  • 标签: 青少年 健康教育 糖尿病 2型
  • 简介: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舌下免疫(sublingualimmunotherapy,SLIT)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抗组胺药物及鼻局部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SLIT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及鼻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治疗3个月后症状评分和2个月后药物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年后实验组患者鼻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变应性鼻炎采用SLIT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鼻部症状,减少用药量,改善患者鼻炎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舌下免疫治疗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肺癌放疗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有利于增加肺癌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肺癌 放疗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个案护理管理在促进代谢综合征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将12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和随访,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案护理管理。分别在患者出院前和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评价患者的生活方式及监测其各项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个案护理管理后,试验组患者在情绪、饮食结构、规律运动和及其代谢指标包括血糖、胆固醇、血脂、高密度脂蛋白、体重、体重指数、血压等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个案护理管理在促进代谢综合征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改善代谢指标,预防疾病的发生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个案管理 健康生活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接受责任护士定期电话随访及上门家庭随访。家庭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状况。结果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随访能明显提高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或改善患者焦虑症状。

  • 标签: 帕金森病 家庭随访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焦虑
  • 简介: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三腔起搏除颤器(CRT-D)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探讨CRT-D对DCM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用简短表格(SF-36)对接受CRT-D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患者在手术前晚和术后1周分别填写SF-36调查表,由患者本人在半小时内完成,观察一般健康状况(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指标(MH),同时比较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P〈0.01);患者整体生活质量计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对女性的改变程度的GH、RP、RE3个指标较男性更显著(P〈0.05)。结论:CRT-D治疗DCM心力衰竭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客观的心功能指标,女性较男性明显,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标准看是DCM治疗的较理想方法。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生活质量 CR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