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昆明卫生职业学院2020级护理专业2个班学生(n=100)为对照组,另外2个班学生(n=102)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研究组采用实一体化教学法。比较2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调查研究组学生对实一体化教学方式的评价。结果研究组学生理论、技能成绩分别为(85.06±6.42)分和(88.46±6.56)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6.56±5.26)分和(81.24±5.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超过90%的学生认为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结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及综合能力,有助于提高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 标签: 理实一体化 教学方法 外科护理学 护理教育 综合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一体化”护理教学方法的应用。方法:为了将当前护理专业水平提升,首先需要在护理教学期间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研究开展对比实验,实验对象为本院的78名护理专业学生,将学生进行双盲分组后,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教学结果。结果:经比较,两组教学模式下的对比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护理专业采取“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将护理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改善当前护理水平。

  • 标签: 理实一体化 护理专业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股静脉采血在临床采血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科住院的小儿共100例,年龄平均在:3月—2岁,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头皮静脉采血(n=50例)和对照组股静脉采血(n=50例),比较这两种采血在临床使用的效果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操作一次性成功率:观察组:96%显著高于对照组:86%,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2例,对照组:10例,家属总体满意度:观察组90.0%,对照组 :78.0% 结论:小儿头皮静脉采血股静脉采血对比下差异显著,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小儿头皮静脉采血效果优于传统股静脉采血,不仅能提高一次性成功采血标本的合格率,降低并发症的机率,还能满足临床检验需求,从而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 标签: 股静脉采血法 一次性成功率 头皮静脉采血法 FLACC疼痛评估法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教学在临床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内分泌科带教中,见习、实习、住培为临床医学必须经历的几个阶段,内分泌系统疾病从临床诊断到诊治各个阶段需掌握的内容深度广度有所不同,在临床带教中需分阶段进行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部分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理解困难,特别是临床不常见的病种,不易将理论知识实践相结合,临床思维较局限,学习主观能动性欠佳,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往往是临床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创新多元化教学模式越来越被重视,临床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使内分泌系统知识点更直观的展现,提高学生积极性及学习效率。文章通过思维导图在内分泌临床教学各个阶段的运用总结,阐述了思维导图在临床运用中的体会及优点。

  • 标签: 思维导图法 内分泌 见习实习医师 住培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在肿瘤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护理专业实习生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教学,观察组进行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护理教学。统计两组护生的成绩以及教学反馈。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的成绩以及教学反馈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情景教学法 案例分析法 肿瘤内科护理教学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五常管理模式应用于消化内镜中心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我院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内镜中心接受治疗及检查的90例患者纳入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另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内镜中心接受治疗及检查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五常管理,比较五常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物品准备、环境管理、仪器管理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管理模式 五常法 消化内镜中心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呼吸危重症医学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采取目标学习教学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呼吸危重症医学科接受的护理实习生中抽选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实验组42例,接受目标学习教学,对照组42例,接受常规教学法教学,对比两组临床带教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实习生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总成绩、核心护理能力、对教学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58、4.669、4.294、3.282、4.434,P

  • 标签: 目标学习法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护理实习生
  • 简介:【摘要】 本文对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加以观察研究。将我校2020年护理专业的80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按教学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比较两组: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教学方式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在外科护理教学中予以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学效果理想,能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度及实践技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外科护理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终末病案质控管理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对照组住院患者采取传统病案管理方式,即三级质控;对观察组实行PDCA循环进行三级质控,以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阶段多方面的对终末病案质控管理,比较两组住院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终末病案质控质量完善率、患者投诉率以及返修率。结果:经过结果表明观察组住院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循环法 终末病案 质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0年5月70例我院实习生纳入研究中,并根据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比较两组实习生满意度、考核成绩和综合能力。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7.14%,高于对照组80.00%,P

  • 标签: PDCA循环法 护理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导管门诊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的效果。方法:对照组:采集本院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接收的PICC导管门诊护理案例40例,采用常规门诊护理方法进行PICC导管维护中发现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多(如导管堵塞)、护理满意度不理想等现象。观察组:根据出现此问题,PICC导管门诊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接收了40例PICC导管患者运用PDCA循环进行导管维护,分析不同护理操作后患者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在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5%,对照组2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ICC导管 门诊护理 PDCA循环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PDCA循环在儿童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受输液港患儿共17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85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护理,比对两组的操作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家长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的操作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低,家长护理满意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在儿童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减少护理失误并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给予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输液港 PDCA循环法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对于骨科护理人员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工作的骨科护理人员共46例,所有护理人员自2019年6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并将实施后数据作为研究组,2019年6月前数据为对照组。结果:比较护理人员在干预前后职业倦怠感能力、对于职业感知效能以及护理质量,发现其有明显的差异性。对照组的职业倦怠感更强,职业感知效能较研究组更低。同时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结论:PDCA循环对于提升骨科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强化其工作热情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骨科护理管理 PDCA循环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5例BV初诊疑似患者为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Amsel、五项联合检测,分析检测效果。结果:联合检测、Amsel检测的阳性分别为58例(50.43%)、47例(40.87%),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Amsel检测(=2.120,P=0.145);联合检测敏感度95.74%(45/47),2例假阳性,阳性预测值77.59%(45/58);联合检测特异度80.88%(55/68),13例假阳性,阴性预测值96.49%(55/57)。Amsel检测方式相比,联合检测后患者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BV疾病诊断中应用五项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敏感度均较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联合检测法 细菌性阴道病 敏感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敷对缓解生理性乳胀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28例生理性乳胀妇女,双盲随机分二组。对照组给予乳房按摩+低频治疗,实验组实施乳房按摩+低频治疗+冷敷。比较两组坚持母乳喂养人数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13人坚持母乳喂养,满意度99.6%,对照组11人坚持母乳喂养,满意度98.5%。结论:生理性乳胀妇女实施乳房按摩+低频治疗+冷敷效果确切,可提高坚持母乳喂养比例和产妇的满意度。

  • 标签: 冷敷法 生理性乳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五常在肝胆胰脾外科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抽选本院肝胆胰脾外科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共77例,展开调查,按照区组随机化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A组(n=38,常规护理)和实验B组(n=39,五常护理)。结果:根据研究数据可知,实验B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13%,实验A组则为21.05%,两组相比P<0.05;实验B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为94.87%,实验A组则为81.58%,两组相比P<0.05。充分提示五常在临床运用上具有的积极意义。结论:在肝胆胰脾外科的临床护理中,需要采用五常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可以确保护理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建立和谐良好的护患关关系。各项数据对比发现,采用此种护理方式比之于常规护理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可推广。

  • 标签: 五常法 肝胆胰脾外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骨科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双向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到我科实习的护生共80名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划分组别,即对照组、研究组,各40名。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带教模式,研究组接受双向评价。评价及对比两组的考核成绩、教学质量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教学方式、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掌握速度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双向评价,可促使护生掌握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且还可提高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满意度、肯定性。

  • 标签: 骨科临床护理 实习带教 双向评价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室2021年1月到2021年6月未实施PDCA循环为对照组,2021年7~2022年1月实施PDCA循环为观察组。科室2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佩戴口罩依从性、一次性物品规定处理等方面的手卫生依从性、规范性更好(P

  • 标签: PDCA循环法 手卫生依从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导睡眠监测护理中健康评估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方法:于我院中选取70例存在有睡眠障碍的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经调查研究均符合实验入组标准,同时,为探究健康评估在多导睡眠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将其随机分配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健康评估护理,对比监测成功率和满意度。结果:实验分析可见,观察组监测成功32例,对照组监测成功26例,成功率分别为91.42%、74.28%,对比来看观察组多导睡眠监测成功率更高,(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更高,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多导睡眠监测中加强对健康评估的应用能够提高监测成功率,对提防患者睡眠障碍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多导睡眠监测 健康评估法 成功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剥夺睡眠在小儿人工晶体测量检查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6月大坪医院眼科先天性白内障需接受人工晶体度数测量检查的儿童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部分剥夺睡眠,对照组采取水合氯醛药物镇静。分析比较两组儿童镇静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家长满意度指标。结果    实验组镇静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小儿人工晶体测量检查中,使用剥夺睡眠能有效提高儿童镇静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剥夺睡眠 水合氯醛 白内障 人工晶体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