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献血反应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86例(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随机分为早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43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3例),观察献血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满意度评分高,P<0.05。结论:对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且献血满意度较高,值得借鉴。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血站采血点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无偿献血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前后具体情况。方法:选择广州血液中心于2019.1-2020.10月参加无偿献血的100例无偿献血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献血进行人性化护理,对献血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人性化护理后无偿献血心理状况明显低于护理前心理状况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减少献血担心、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发生,护理效果较明显,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无偿献血 人性化护理 不良情绪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血站无偿献血的效果观察及护理影响。方法:随机抽选2020年10月~2021年4月期间于本血站无偿献血人员共200名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研究,依据动态随机化分组法划分对照组、观察组,各100名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引导、心理护理引导。统计献血献血知识掌握率、无偿献血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1)献血知识:观察组献血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护理效果:观察组无偿献血配合度、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实施对血站无偿献血献血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具有显著提升效果,且可积极提升献血采血配合度,效果确切。

  • 标签: 心理护理 血站 无偿献血者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国开展无偿献血工作至今已有20余年历史。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采供血机构、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基本上能够满足临床用血需求。但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增加以及三胎政策的开放,临床用血需求依然在不断增加,这也对无偿献血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无偿献血激励是确保无偿献血工作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以及宣传工作,能够调动社会公众对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在群众当中形成良好的氛围,有利于优化无偿献血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对无偿献血激励问题进行了综合性阐述,并提出了相关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无偿献血 激励 问题 改进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为分析献血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将以在我血液中心献血的无偿献血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为2021年第一季度,总采集人数为23726人。对献血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对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处理。由数据分析,在23726名无偿献血中共有292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1.23%。其中18岁至25岁有167人,25岁至35岁有89人,35至45岁有25人,45岁以上有11人。出现不良反应的群体以青年人为主。结论;由结果可知,导致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为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采血护士操作技术因素等原因,需要对不良反应者进行宣传教育、健康评估、改善献血环境、补充水分等操作来进行规避,有助于献血的身体健康。

  • 标签: 献血 不良反应 处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无偿献血进行心理护理,进一步提升采血的安全性以及献血的满意度。方法:实验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无偿献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电脑系统随机排序分组的方式,对

  • 标签:
  • 简介:摘 要:疾病不但会给患者身体带来一定的痛苦,还会给患者精神带来一定的眼里,特别是在美容整形手术患者群体中,该问题较为显著。美容整形手术作为选择性手术,患者一般会存在不同寻常性心理状态。这就需要对美容整形受术心理进行全面的研究,继而提升手术干预效果,保证手术满意。

  • 标签: 美容整形手术 心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体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护理相关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246人,都是首次进行幽门螺旋杆感染检测,其中共检测出346例,按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患者均分成2组,研究组(173例)和一般组(173例)。两组患者都实施常规的诊治,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临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相较于一般组,研究组的清除率更为显著,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此可看出,良好的临床护理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言,显得尤为关键,可在临床实践应用推广。

  • 标签: 健康 体检 幽门螺旋杆菌 感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手术过程中眼科医生手中的细菌数量,以确保有效地指导手术过程中保持手部卫生。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我院进行相同手术类型及相同数量的手术医生12名进行研究,进行相同的操作方法后,观察眼科医生的双手细菌菌落培养的结果以及不同教育背景和职称的眼科医生的细菌菌落培养结果的比较。结果:眼科医生在不同时间间隔培养细菌菌落的结果之间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手术手消毒后的1小时相比,手术后2小时和3小时眼科医生手的菌落数量明显增加,两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2小时后眼科医生手的菌落数量相比,眼科手消毒后3小时眼科医生手的菌落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名眼科医生手上培养细菌菌落的结果与医师的学历和职称无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部卫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并减少医院感染的最基本,最简单和最简便的方法,这是可行且最有效的措施。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只能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效果并通过加强手部卫生管理来降低。科学适当的监测和管理方法是确保消毒和灭菌质量的关键,并且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眼科手术 手术医生 手部细菌 菌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予以运动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选取本院在2020年1-12月间收治的78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据表法将上述患者均分为2组,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基于此增加运动康复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功能改善效果。结果:经数据统计,B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A组(P

  • 标签: 运动康复护理 慢性心衰 心脏功能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体检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自我院2019.6~2020.5内收治的80例老年体检按随机排列法分为对比组(n=40,一般护理)与心理组(n=40,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焦虑(HAMA)、抑郁(HAMD)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心理组均低于对比组,P<0.05;心理组体检满意度为95.00%,相比对比组的80.00%更高,P<0.05。结论 对老年体检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提高其体检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负性情绪 体检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将心理护理干预实施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检测过程中,分析护理对于减轻检测负面情绪所取得的积极价值。方法:抽取在门诊咨询艾滋病检测58名作为本次研究的护理对象,检测的临床资料完整,同意配合护理。在检测检测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检测的焦虑(SAS)、抑郁(SDS)情绪评分。结果:在心理护理干预实施后,检测的SAS、SDS情绪评分均下降,与护理前形成统计学对比。结论: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检测的内心负担与压力,提升其检测依从性,对于保障咨询效果也大有帮助。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有效的恢复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医护人员通过对心衰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康复护理治疗方法在临床具体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选自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内科接受护理治疗的100例心衰患者为本次分析研究对象。医护人员在护理治疗心衰患者时,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比如:通过采取扩张患者血管、采取相关利尿措施等方法,在常规护理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医护人员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关心脏护理健康教育,而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教育。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心率变化情况和6分钟内患者步行距离等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前一天,来对患者的心率进行检测,两组患者的心率与刚住院心率数据相比较都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值比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值要低,具有对比性。医护人员在出院当天来对两组患者在6分钟内步行距离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步行距离要远于观察组患者。结论:医护人员在对心衰患者护理治疗过程中,通过采取康复护理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心率值,提高患者步行时间和步行距离,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康复护理 心衰患者 心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体重供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居家脑梗照护能力提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脑梗患者及其一对一照护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对。对照组给予照护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半年。比较两组照护护理干预前、后照护的照护能力和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照护在家庭照护认知能力、家庭凝聚力、家庭支援能力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照护干预后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脑梗死患者居家照护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照护的照护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脑梗死 照护者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人群进行观察,分期其出现肺结核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市疾控中心收录的367例肺结核患者列为研究基础,将患者密切接触列为研究对象,依照我国的规章制度对不满14周岁的接触行PDD(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实验);对超过14周岁行X射线扫描胸部检查,对存在风险进行下一步的痰培养及痰涂片检查。结果:经筛查,与涂阳疾控中心收录的367例肺结核患者存在密切接触的对象共计1089例。结论:在肺结核密接人群中,年龄偏大、高痰菌更容易出现肺结核,故应当加大对该类人群的筛查,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完成防控目标。

  • 标签: 涂阳 密接 传染疾病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应用成效。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2021年3月收治的24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干预,观察组辅助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提高,服药依从率提高,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健康教育 幽门螺杆菌感染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减轻体检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入组研究体检,用乱数表法分成对照组(200例,常规静脉穿刺)与观察组(200例,护理干预下静脉穿刺),观察比较两组疼痛情况、穿刺成功情况、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轻度疼痛发生率69.00%,高于对照组30.00%,重度疼痛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28.00%(P<0.05);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97.00%,高于对照组78.00%(P<0.05);护理满意度(服务态度、护理内容、操作行为、护理结局、教育沟通)评分[(8.98±0.22)分、(8.95±0.43)分、(8.87±0.32)分、(8.96±0.46)分、(8.99±0.25)分]高于对照组[(8.21±0.07)分、(8.33±0.11)分、(8.35±0.24)分、(8.26±0.34)分、(8.19±0.18)分](P<0.05)。结论:为体检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静脉穿刺疼痛,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给予患者满意护理体验。

  • 标签: 护理干预 体检者 静脉穿刺 临床护理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及预防。方法 样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管理的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阻塞患者58例,运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9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施以常规护理联合综合干预护理,然后比较2组患者自体动脉内瘘阻塞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行综合干预护理之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满意度明显提升,实验组自体动脉内瘘阻塞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加快了疾病治愈速度。结论 综合干预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疗效明显,可有效降低自体动脉内瘘阻塞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干预护理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阻塞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婚前体检静脉抽血晕针的心理护理干预与效果。方法:经随机抽签方式对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婚前体检100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有50人。参照组婚前体检人员接受一般护理,研究组婚前护理人员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比较护理后的晕针发生率、精神紧张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比较护理后的满意度,研究组(98.00%)显著高于参照组(82.00%),P<0.05。结论:婚前体检发生晕针的主要因素为精神紧张,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将晕针发生率显著降低,从而使其痛苦减轻,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婚前体检者 静脉抽血晕针 心理护理干预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