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医护闭合式循环沟通培训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配合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医护闭合式循环沟通培训评价调查问卷对我院急诊科38名医护人员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医护配合急救流程闭合式循环沟通培训调查,通过现场模拟演练进行培训前后对比。[结果]38名医护人员对医护闭合式循环沟通评价满意度提高,培训前后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闭合式循环沟通配合培训法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率,保证抢救工作质量。

  • 标签: 闭合式循环沟通 医护配合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Delaney等调查结果显示,近50%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接受各种形式的放疗。肺癌在恶性肿瘤的病死率中高居榜首,而70%左右的肺癌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治愈的机会。因此,放疗在肺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 标签: 肺癌 放射性皮炎 维生素B12混合液 疗效
  • 简介: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或专家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依据课程标准,通过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洗胃技术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这5个方面进行.

  • 标签: 教育 护理 洗胃 教学方法
  • 简介:目的:了解国内外麻醉护理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课程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系统的麻醉护理教育课程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内容分析法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结果国际护理麻醉师联盟11个成员国现有培训课程共约36门,分为四类:麻醉基础课程、麻醉专业课程、麻醉人文课程和科研统计相关课程。国外的麻醉护理教育从无序的非学位教育向有序的学位教育发展,我国目前处在职前护理教育的阶段。结论借鉴国外麻醉护理教育发展经验,发展以能力为本的职后教育课程,走职前-职后教育并重的发展路线,逐步实现职后的学位教育方向。

  • 标签: 国内外 麻醉护理教育 课程 现状
  • 简介:[目的]探讨开设《关怀与照护》课程对医学本科生关怀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选修《关怀与照护》课程的114名医学本科生,以关怀特征量表(CAS)测试开设课程前后学生的关怀特征.[结果]课程结束后医学本科新生CAS总分高于开课前得分(P〈0.05),条目7,11,12,14,15得分开课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设《关怀与照护》课程有助于培养医学本科新生的关怀特征,尤其理解关怀的精神力量、深入理解他人、具备良好的关怀技能及技巧、全面考虑情境因素、注重帮助他人成长方面.

  • 标签: 关怀与照护 关怀特征 医学 本科新生
  • 简介:[目的]为培养高层次、高技能护理人才,以尽快适应临床并满足临床需求,本研究进行了基于《康复护理学》课程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1级3年制护理学专业高职8班、10班护生为对象,随机将两个班分为早期接触临床教学组(8班)61人和传统式教学组(10班)60人.对两组护生学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学习兴趣、沟通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自觉收获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早期接触临床教学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传统式教学组,早期接触临床组护生对该学科的学习更有兴趣,认为对将来的应用有所启发及沟通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同时有利于提高自身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与技巧,并感觉收获很大(P〈0.05).[结论]早期接触临床教学实现了理论教学、临床思维与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于一体,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护生主动获取临床知识的技能,提高了教学质量.

  • 标签: 早期接触临床 教学实践 康复护理学 护理学生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国内高等中医药院校涉外护理培养方案,旨在为其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方向,为中医特色护理专业对外交流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参考意见和建议。方法收集国内9所开办涉外护理教学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涉外护理专业培养方案,通过比较研究和统计学分析,获取课程设置现状并分析不足。结果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涉外护理办学存在涉外培养目标定位尚待提高,课程模式创新不足,课程设置差异性大,中医护理特色不突出,涉外英语教学薄弱等不足。结论高等中医药涉外护理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应符合专业学科发展,聚焦国际护理前沿,体现中医护理特色,重视外语及跨文化能力培养,并需不断革新教学方法。

  • 标签: 中医护理 涉外护理 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中医药院校
  • 简介:总结目前护生规范化培训在护患沟通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护生对学习无兴趣、沟通教学为新生事物以致培训教师缺乏足够教学经验、基地教学机构考评体系不完善等,针对规范化培训过程中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制订护患沟通课程方案,以达到全面提升护生临床护理工作实践能力的目的。

  • 标签: 规范化培训 护患沟通 课程设计
  • 简介:目的针对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及衔接不当的问题,探索适应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模式下的课程结构。方法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对黑龙江省8所中职及高职院校中的30名教师进行3轮专家函询。结果最终确定4大课程群,共42个科目2550学时。文化课课程群9个科目(必修考查课3个、必修考试课5个、选修课1个),共522学时;公共基础课程群5个科目(必修考查课2个、必修考试课2个、选修课1个),共532学时;专业基础课程群9个科目(必修考查课3个、必修考试课6个),共548学时;护理专业课课程群19个科目(必修考查课6个、必修考试课6个、选修课7个),共948学时。结论最终形成的42个科目的教学进度计划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对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教育 护理 职业教育 课程 德尔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