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小儿川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就诊的116例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数生成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儿内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服务;比较两组患儿疾病的康复率、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康复率较对照组高12.07%[95%CI(0.0258,0.2155),Z=2.4938,P=0.0126],满意度平均得分较对照组高4.172分[95%CI(3.223,5.122),t=8.707,P<0.001],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度平均得分较对照组高6.017分[95%CI(4.447,7.587),t=7.593,P<0.001],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12.07%[95%CI(-0.2155,-0.0258),Z=-2.4938,P=0.0126]。结论:优质护理模式服务能够提高患儿的康复率、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川崎病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SBAR模式对胰腺重症病房护士病情掌握能力的影响,以便为护士提供一种新的交班方式。方法以本院重症胰腺病房2016年3月-5月收治的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病情汇报方式,以2017年1月-3月收治的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借鉴SBAR模式,结合胰腺重症病房特点,设计病情观察及汇报表格作为胰腺重症病房护士病情观察及汇报路径。比较11名护士采用SBAR模式前后对重症胰腺炎患者一般情况、观察重点、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等4个方面病情掌握能力的差异。结果SBAR模式实施前后两组护士在一般情况、观察重点、护理措施、健康教育4方面评分及总分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其提升幅度分别为8.5%、11.5%、12.0%、10.1%,其中观察重点及护理措施得分提高最显著。结论采用SBAR模式对重症胰腺患者进行病情交接班,内容全面、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提高了胰腺重症病房护士病情掌握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 标签: 护士 胰腺重症病房 SBAR模式
  • 简介:目的采用PRECEDE(predisposing,reinforcing,enablingconstructsineducationaldiagnosisandevaluation)模式分析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产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60例住院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PRECEDE模式设计量表对所有产妇进行评估。记录产妇的PRECEDE评分与产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对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60例初产妇出院时及产后1-6个月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0.76%、77.31%、72.69%、63.84%、56.15%、49.62%、36.92%。倾向因素中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态度、理想喂养方式,强化因素中社会环境认同、家庭成员支持是影响纯母乳喂养的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初产妇产后喂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鼓励产妇进行纯母乳喂养,以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

  • 标签: PRECEDE 健康教育 初产妇 纯母乳喂养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FOCUS-PDCA程序模式在消化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加床患者69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加床患者895例作为观察组,对其实施FOCUS-PDCA程序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治疗配合度、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在治疗配合度、护理质量评分方面及对护理满意度方面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无加床标识、未及时治疗、未及时更换输液瓶、无输液单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方面低于对照组。结论:FOCUS-PDCA程序模式有利于降低消化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增加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治疗的配合率,提高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与应用。

  • 标签: FOCUS-PDCA程序 消化内科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62例脊髓损伤出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1年,对照组按常规随访护理1年。于出院时、出院6个月及出院后1年3个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的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barthelindex,MBI)、压疮和尿路感染发生率、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SDS得分、SAS得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及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一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为脊髓损伤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有助于重建患者的自信,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 标签: 脊髓损伤 功能康复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 焦虑 抑郁 日常活动能力
  • 简介:[目的]观察多达-连续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住于我院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例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延续护理,试验组接受多达-延续护理模式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行为评分、吞咽检查造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达-延续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实施干预,可提高该类病例院外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行为水平,获得较好的吞咽功能改善效果,降低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延续护理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对营养不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营养状况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一2017年6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营养不良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按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进行营养干预。采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TheMiniNutritionalAssessment,MN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AssessmentTest,CAT)、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odifiedMedicalResearchCouncilDyspneaScale,MMRC),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MNA、CAT、MMRC评分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患者各指标随时间变化情况,以及MNA评分与CAT、MMRC评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主要健康问题在环境领域、社会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健康相关行为领域均有分布,其中以健康相关行为领域居多。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效应分析,两组患者CAT、MMRC、MNA量表评分在入院时与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两组患者各量表评分差异在入院时无统计学意义,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关系分析提示,MNA评分与CAT、MMRC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93,r=0.594;P〈0.05)。结论采用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对营养不良COPD患者进行营养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随着时间推移,营养改善更明显,从而提高营养不良COPD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营养不良 奥马哈系统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行PCI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遵医行为及再次入院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1周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遵医行为及再次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案管理模式不仅能促进PCI手术患者伤口恢复,且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入院率,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护理 个案管理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康复护理服务模式在胫腓骨骨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骨创康复科进行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术后优质康复护理,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效果,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实施优质康复护理后骨折愈合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实施优质康复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优质康复护理模式不仅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骨折愈合效果,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优质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培训者培训模式在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护理骨干32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进行培训,选取2016年护理骨干32名为实验组,采用改良的培训者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分别对2015年及2016年的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比较2组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的操作技能水平。结果实验组操作技能水平好于对照组,2016年低年资护士操作技能水平也好于2015年组。结论通过实施改良的培训者培训,使培训者的行为修养、带教师资能力得到提升,被培训的低年资护士护理操作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达到规范化、同质化,确保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的规范化落实。

  • 标签: 改良 培训者培训 护理操作技能 规范化 同质化
  • 简介:[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对肠造口手术病人病耻感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因直肠癌根治术行肠造口的23例病人实施Roy适应模式干预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实施常规护理的23例肠造口手术病人相关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入院时、出院时病耻感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入院时社会排斥、经济歧视、内在羞耻感、社会隔离及病耻感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社会排斥、经济歧视、内在羞耻感、社会隔离及病耻感总分较常规护理组及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y适应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肠造口手术病人病耻感。

  • 标签: 肠造口 ROY适应模式 病耻感
  • 简介:延续性护理是指利用信息化工具,通过电子邮件、信函、电话、居家护理服务等方式将住院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或社区的一种开放式、延伸式护理服务形式。它通过一系列行动设计,以确保患者在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医院不同科室)及不同健康照护场所(医院至家庭)受到不同水平协作性及连续性照护。

  • 标签: 护理模式 延续性 慢性病 儿童 护理服务 电子邮件
  • 简介:目的探讨家属认知互动模式应用于川崎病患儿的效果.方法将86例川崎病患儿与患儿家属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属认知互动模式干预,主要对患儿家属进行认知重建、结对式认知干预和情境扮演.干预前后评估患儿病情预后转归、患儿家属疾病认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而规律服药率及按时复诊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干预组患儿家属的疾病认知得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家属认知互动模式有助于降低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且能促进其病情康复,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家属认知互动模式 川崎病 冠状动脉 不良事件 病情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轨迹模式护理理念在泌尿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2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轨迹模式护理干预。应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HAMA、HAMD)量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ESCA)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式(WHOQOL-BREF)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后HAMD、HAMA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ESCA、WHOQOL-BREF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轨迹模式护理理念用于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好,可缓解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轨迹模式 泌尿外科 负性情绪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评教评学模式在肿瘤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实习护士80名作为对照组,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实习护士80名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传、帮、带的教学模式,观察组接受评教评学双向评价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带教老师和学生在综合能力以及实习护士出科理论成绩考核、技能操作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实施评教评学教学模式后,带教老师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其职业态度和价值观、临床护理能力、护理教育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管理与专业发展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护士综合能力各评价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出科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评教评学模式有助于及时发现临床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充分调动带教老师和护生的学习热情与工作积极性,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 标签: 评教评学 肿瘤外科 临床带教 教学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恢复及泌乳的影响。方法:将35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7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离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初次泌乳时间、泌乳频率、纯母乳喂养率;出院前1d评价产妇自护能力、产妇新生儿护理正确率。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离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初次泌乳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泌乳频率、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自护能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的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促进初产妇产后早期离床和泌乳,提高产妇自护能力及新生儿护理能力。

  • 标签: 初产妇 母婴床旁护理 产后恢复 泌乳
  • 简介:[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反馈(SBARR)”沟通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7年3月采用传统交接班模式进行交班的病人为对照组,2017年5月—2017年7月按照SBARR沟通模式逐条进行交班的病人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交接班耗时、交接班完整性和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交接班耗时有所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交接班的完整性和病区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BARR沟通模式的床旁交接班缩短了EICU床旁交接班耗时,提高了交接班的完整性,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SBARR沟通模式 急诊重症监护室 床旁交接班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53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干预前、干预12周、干预24周末分别采用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chizophreniaqualityoflifescale,SQL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scale,GSE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不同时间段,患者SQLS及G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136,P<0.001;F=11.988,P<0.001)。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协同护理模式 生活质量 自我效能
  • 简介:[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支原体肺炎(MPP)患儿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咳嗽、发热、喘息、肺哮鸣音的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MPP患儿中效果显著。

  • 标签: 重症支原体肺炎 护理 儿童
  • 简介: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仍显不足,但也呈现出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探索博士研究生能力培养中的问题,总结护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经验尤为重要。该文基于护理博士研究生11年的培养经验,从护理博士研究生四阶段式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的建设、临床教学与科研基地的建设、培养质量监控与制度保障以及实施成效等方面对护理博士生的培养进行总结.为提高护理博士生培养质量提供启示。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基于能力的教育 博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