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适合急诊ICU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的实际效果。方法 接班护士使用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识别潜在危重症和护理风险。对比实施评估式交接班模式前后护士对潜在危重症患者病情判断符合率,抢救物品准备完备率,护理措施主动落实率及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 实施护理量化评估式交接班后,护士对潜在危重症患者病情判断符合率为98.30%(对照组93.96%,P<0.05),抢救物品准备完备率为98.86%(对照组95.05%,P<0.05),护理措施主动落实率99.43%(对照组95.60%,P<0.05),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8.43%(对照组96.15%,P<0.05)。结论 采用评估式交接班模式有助于提高急诊ICU的交班质量、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监护病房 护理量化评估式交接班 常规交接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临床护理管理中使用规范化交接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针灸推拿科实际护理工作为出发点,结合参考相关资料,对在科室中交班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结果:临床护理进行交接班时多出现信息传递不完整、沟通不畅、缺乏标准化的交班流程和护理患者参与等不足。对此,应当采取制定标准化交接班流程、使用交接班工具、提供培训和教育和建立监督及奖惩机制等,规范针灸推拿科护理交接班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具体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使用规范护理交接班的方式具有一定积极意义,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ISBAR沟通模式在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价值和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的30名外科护士,随机分为研究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常规交班)和研究组(ISBAR沟通模式交班)。结果:基于ISBAR沟通模式进行外科交班的研究组的交班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I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外科护理交接班中,能够有效提高交班质量,保证关键信息的传递,进而降低不良医疗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ISBAR沟通模式 外科护理交接班 交班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探究应用SBAR模式进行交接班的实际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交接方式的差异对58例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实施分组,其中对照组(n=29)应用常规模式进行交接班,观察组(n=29)应用SBAR模式进行交接班,观察并两组护理人员及患者在临床数据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交接时间更短,交接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漏交率更低,P<0.05;与对照组(79.31%)相比,观察组(93.10%)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对于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来说,在护理过程中应用SBAR模式进行交接班的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模式,提升也可提升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整体效果比较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SBAR模式 护理满意度 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SBAR沟通模式对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中护理交接班的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5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EICU患者92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n=46)和研究组(n=46)。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交接班方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交接班方式的基础上采用SBAR沟通模式,并观察护理交接班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17%)比常规组患者(15.22%)低(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48%)比常规组患者(78.26)高(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在EICU护理交接班中应用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减少,同时提升家属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室 SBAR沟通模式 护理交接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SBAR交班模式在关节镜患者交班中对交接班质量评分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研究时段为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研究对象为院内关节镜患者交接班工作,在2021年10月-2022年3月期间采取常规模式,在2022年4月-6月期间采取SBAR交班模式,对实施SBAR交班模式前后交接班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将实施SBAR交班模式前后相关数据信息输入到统计学系统中处理得出结果P值

  • 标签: SBAR交班模式 关节镜患者 交接班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引入程序化交接班制度的对减少交接班引发工作缺陷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手术治疗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采用常规手术室交接班制度管理对照组(n=100)与采用程序化交接班制度管理实验组(n=100),对比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0.00%(0/100),低于对照组7.00%(7/100),P<0.05。实验组患者与手术信息交接、器械药品交接、特殊情况处置与记录单填写追责质量评分分别为(21.94±1.47)分、(22.14±1.52)分、(22.25±1.30)分、(20.23±1.45)分,均高于对照组(18.62±1.63)分、(19.42±1.65)分、(18.77±1.62)分、(18.20±1.57)分,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引入程序化交接班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有利于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率,且能够提高医务人员对交接班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程序化交接班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缺陷
  • 作者: 文珩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4-13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3期
  • 机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贵阳550004
  • 简介:目的:观察结构式沟通护理对急诊科护理人员交接班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80例急诊科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40)和研究组(n=40),常规组利用基础护理,研究组利用结构式沟通护理。对两组护理交接班质量、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护理交接班组织效率评分为(8.01±0.23)、沟通技巧评分为(8.11±0.20)、临床判断评分为(9.01±0.15)、人文关怀评分为(8.75±0.22)、总体交接班能力为(7.98±0.20),研究组护理交接班质量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7.50%,常规组护理满意率为75.00%,研究组护理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利用结构式沟通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人员交接班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结构式沟通护理;急诊科;护理人员交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