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在 肿瘤消化内科护理实习生带教管理中采用 PDCA 循环管理,研究其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7 月 -2019 年 9 月到医院肿瘤消化内科实习的实习生,共计 80 人,按照来院实习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人。观察组实习生全部采用 PDCA 循环管理,对照组的实习生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 结果: 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成绩优秀( P<0.05 );对带教老师的评价中,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满意度更高( P<0.05 )。 结论: 在肿瘤消化内科护理实习生的带教管理中,采用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实习生的各项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意识,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肿瘤消化内科 护理实习生 带教管理 PDCA 循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和护理体会。方法:选择 2017年 5月 -2019年 7月,在我院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 60例,均给予所有患者注射由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的荧光素钠 100gL,观察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做好相应护理工作。 结果:在参与本次试验的所有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总比的 6.7%,所有患者都未曾发生如过敏性休克现象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荧光素钠属于一种无毒无害的医疗药液,不参与人体内的任何代谢分解,在做好一切术前准备时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及缜密的手术方法以及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术后护理,可顺利完成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 标签: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不良反应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在 肿瘤消化内科护理实习生带教管理中采用 PDCA 循环管理,研究其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7 月 -2019 年 9 月到医院肿瘤消化内科实习的实习生,共计 80 人,按照来院实习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人。观察组实习生全部采用 PDCA 循环管理,对照组的实习生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 结果: 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成绩优秀( P<0.05 );对带教老师的评价中,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满意度更高( P<0.05 )。 结论: 在肿瘤消化内科护理实习生的带教管理中,采用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实习生的各项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意识,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肿瘤消化内科 护理实习生 带教管理 PDCA 循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和护理体会。方法:选择 2017年 5月 -2019年 7月,在我院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 60例,均给予所有患者注射由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的荧光素钠 100gL,观察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做好相应护理工作。 结果:在参与本次试验的所有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总比的 6.7%,所有患者都未曾发生如过敏性休克现象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荧光素钠属于一种无毒无害的医疗药液,不参与人体内的任何代谢分解,在做好一切术前准备时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及缜密的手术方法以及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术后护理,可顺利完成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 标签: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不良反应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 68例桡动脉采血在儿科护理操作中的体会。方法:以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桡动脉采血的 68例新生儿为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34例,采取触摸法的新生儿为对照组,采取“十字”定位法的 34例新生儿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 94.12%,血肿瘀斑比例为 8.82%,采血时间为( 4.65±1.21) min,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儿科的桡动脉采血护理操作中,采取“十字”定位法效果更加,采血时间短、成功率高、疼痛和淤血情况的发生率均比较低,值得使用。

  • 标签: 桡动脉采血 儿科护理操作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术的治疗分析,并着重总结护理要点。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70例,在内固定术的治疗后实施护理协助,加强并发症预防和康复期的指导。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6±1.9)d,在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133.2±21.5)ml,均在1个小时内完成了手术治疗。此外,患者尚未出现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状,仅有3例切口感染问题。按照髋关节功能Harris的评分标准,其优良率达到95.7%。在随访的半年内,患者骨性愈合,其时间不超过120天。结论采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良好,从护理行为上看要求加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患者实施细致的护理帮助,在围术期给予患者健康知识、疼痛缓解等方面的支持,促使骨折早日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

  • 标签: 内固定术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术的治疗分析,并着重总结护理要点。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3年 1月 -2018年 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70例,在内固定术的治疗后实施护理协助,加强并发症预防和康复期的指导。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14.6±1.9) d,在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 133.2±21.5) ml,均在 1个小时内完成了手术治疗。此外,患者尚未出现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状,仅有 3例切口感染问题。按照髋关节功能 Harris的评分标准,其优良率达到 95.7%。在随访的半年内,患者骨性愈合,其时间不超过 120天。结论:采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良好,从护理行为上看要求加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患者实施细致的护理帮助,在围术期给予患者健康知识、疼痛缓解等方面的支持,促使骨折早日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

  • 标签: 内固定术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手外伤术后末梢血液循环障碍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收治手外伤后指存在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计 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压氧方案进行治疗,并行护理干预,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该 42例患者中完全性断指 28例,全部成活 20例,部分成活 3例,未成活 5例,成活率为 82.14%( 23/28),不完全性断指 14例,全部成活 8例,部分成活 4例,未成活 2例,成活率为 85.71%( 12/14)。结论:对手外伤术后末梢血液循环障碍,采用高压氧疗配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保障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 标签: 高压氧疗 手外伤 末梢血液循环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手外伤术后末梢血液循环障碍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收治手外伤后指存在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计 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压氧方案进行治疗,并行护理干预,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该 42例患者中完全性断指 28例,全部成活 20例,部分成活 3例,未成活 5例,成活率为 82.14%( 23/28),不完全性断指 14例,全部成活 8例,部分成活 4例,未成活 2例,成活率为 85.71%( 12/14)。结论:对手外伤术后末梢血液循环障碍,采用高压氧疗配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保障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 标签: 高压氧疗 手外伤 末梢血液循环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患者的情况进行临床护理经验的总结与分享。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婴幼儿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血管瘤,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74例,对住院患儿的血糖、血压、心电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干预分析,改善患儿病情。结果所有患儿在用药治疗后血管瘤状况均有所好转,其颜色变浅、范围缩小。在随访调查中,有1例患儿自行停用药物治疗,从而导致疾病复发,并在中断后的2个月恢复用药。而3例患儿出现了不良反应,在肺功能的检查中结果为轻中度气道高反应,并停止用药。其余患儿在半年后血管瘤基本消失,并停止用药。结论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良好,但是要加强对患儿用药情况的关注,防止其出现吼喘症状,并对肺功能出现的异常进行关注,有利于提升患儿的治疗成效。

  • 标签: 口服 普萘洛尔 婴幼儿血管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患者的情况进行临床护理经验的总结与分享。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婴幼儿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血管瘤,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74 例,对住院患儿的血糖、血压、心电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干预分析,改善患儿病情。 结果:所有患儿在用药治疗后血管瘤状况均有所好转,其颜色变浅、范围缩小。在随访调查中,有 1 例患儿自行停用药物治疗,从而导致疾病复发,并在中断后的 2 个月恢复用药。而 3 例患儿出现了不良反应,在肺功能的检查中结果为轻中度气道高反应,并停止用药。其余患儿在半年后血管瘤基本消失,并停止用药。 结论: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良好,但是要加强对患儿用药情况的关注,防止其出现吼喘症状,并对肺功能出现的异常进行关注,有利于提升患儿的治疗成效。

  • 标签: 口服 普萘洛尔 婴幼儿血管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现况。[方法]用自制的精神科家庭照顾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测量表,对 72例精神科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入组的照顾者照顾能力测量表总分为( 13.23±0.59 )分;照顾者在平衡照顾需求与个人需求方面较困难;女性照顾者居多,中年以上照顾者居多,学历及收入水平较低。[结论]精神科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较低,我们在关注患者疾病的同时,还要关注照顾者的照顾水平,尽可能从照顾者的需求、年龄、性别、学历及收入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提升照顾者的照顾水平。

  • 标签: 精神科 家庭照顾者 照顾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同步式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 2016级 2个护理本科班随机分为实验班( 48人)和对照班( 48人),实验班 开展同步式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比较两班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班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均高于对照班(P< 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两班人文关怀能力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两者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步式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6级2个护理本科班随机分为实验班(48人)和对照班(48人),实验班开展同步式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比较两班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班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均高于对照班(P<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两班人文关怀能力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两者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式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 标签: 同步式教学法 人文关怀能力 护理本科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卓越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对护理本科生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 。 [方法 ] 以实施“卓越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护理本科学生为观察组,执行常规培养方案的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学生的护理临床实践能力。 [结果 ]观察组得分为 88.13±7.36,对照组得分为 79.01±6.14,有统计学差异 (P< 0.001)。 [结论 ] “卓越护理”人才培养模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本科生的护理临床决策能力

  • 标签: 护理本科 卓越护理人才 培养模式 临床决策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微为置管患者行以 PICC标准护理服务,为患者自护能力、以及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 4月 -2016年 3月期间收治的 39例置管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分为常规护理组 (19例患者 )和标准护理组( 20例患者),常规护理组行基础性护理服务,标准护理组行 PICC标准护理服务,观察两组的护理质量,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的自护能力。 结果:标准护理组的护理质量优于常规护理组、并发症情况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自护能力高于常规护理组,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将PICC标准护理服务应用在置管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且推广。

  • 标签: PICC标准护理 置管患者 自我护理能力 护理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了 安全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与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5 月 收治的 老年慢阻肺患者 89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45 例,采取 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患者 44 例,采取了安全护理。将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观察组患者 肺功能改善情况 总体有效率 97.7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4.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 观察组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安全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与生活能力有着积极影响。

  • 标签: 安全护理 老年慢阻肺 呼吸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卓越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对护理本科生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实施“卓越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护理本科学生为观察组,执行常规培养方案的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学生的护理临床实践能力。结果观察组得分为88.13±7.36,对照组得分为79.01±6.14,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卓越护理”人才培养模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本科生的护理临床决策能力

  • 标签: 护理本科 卓越护理人才 培养模式 临床决策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护理方式研究。 方法 : 本次研究主体选取 2017 年 11 月 -2018 年 11 月 本院收治的 114 例 脑卒中患者为本次研究主体。将所有研究主体以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7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研究主体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应对方式的评分。 结果 : 经 过护理后,实验组研究主体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应对方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 组间数据呈现较大的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 ( P<0.05 ) 。 结论 : 在改善脑卒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延续护理对直肠癌造口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 90 例直肠癌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延续护理模式,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自我护理能力。 结果: 观察组存在不良心理状态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直肠癌造口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延续护理模式,能够减少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直肠癌造口患者 延续护理 心理状态 自我护理能力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