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由于老年人对保健食品缺乏正确的认识,其盲目使用保健品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本文就老年人对保健品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评估工具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借鉴和指导。

  • 标签: 老年人 保健品 知识 态度 行为
  • 简介:[目的]调查术后病人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信行现状,分析影响因素,针对结果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妇产科、骨科、神经外科术后病人150例。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问卷"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信行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问卷总体得分为104.59分±12.02分,占总分的65.37%,认知水平得分为27.70分±8.28分,占总分的39.57%;信念水平得分为40.11分±4.28分,占总分的80.22%;行为水平得分为36.77分±3.19分,占总分的91.93%;知识、信念、行为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较高。[结论]术后病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信行水平较低,知识普遍缺乏,防治态度、防治行为依从性相对较高。

  • 标签: 术后病人 下肢深静脉血栓 知信行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信行管理模式对内科护士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行为的效果,提高护士预防患者VTE知识水平与自觉行为。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本院内科护士103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信行管理,分别从知识、信念、行为3个方面进行预防VTE评估、预防强化训练,第一阶段实施信行管理,第二阶段为行为习惯强化期,第三阶段为行为习惯巩固期。训练前后比较3个阶段护士VTE信行问卷评分、VTE风险评估和预防护理措施执行合格率情况。结果行为习惯强化期第1天与强化期第1个月护士知识、信念、行为评分及总分分别高于干预前,而且强化期第1个月护士行为评分及总分分别高于行为习惯强化期第1天(均P〈0.001);行为习惯强化期第1个月与行为习惯巩固期结束护士VTE风险评估和预防护理措施执行合格率明显高于行为习惯强化期第1天(均P〈0.001)。结论信行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内科护士对预防患者VTE的知识和态度水平,并规范及强化了内科护士对VTE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护理行为。

  • 标签: 护士 内科 静脉血栓栓塞症 知信行管理模式
  • 简介:护理信息学人才培养是近年来临床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介绍美国护理信息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美国护理信息硕士教育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未来护理信息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启示。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美国 护理信息学
  • 简介:目的探讨在职腹膜透析患者的主要心理压力源,帮助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法采用现象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3—4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行腹膜透析的在职患者20例,以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收集资料,运用Nvivo7.0定性资料辅助分析软件及Colaizzi现象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在职腹膜透析患者的压力源主要包括疾病对回归工作的影响;个人角色冲突与失衡;职业发展与现实存在矛盾;期盼社会支持和心理认同感。结论在职腹膜透析患者在多方面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存在生理、心理双重的不良体验。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压力来源,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其压力。

  • 标签: 腹膜透析 在职患者 心理压力源 半结构式访谈 质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评教评模式在肿瘤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实习护士80名作为对照组,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实习护士80名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传、帮、带的教学模式,观察组接受评教评双向评价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带教老师和学生在综合能力以及实习护士出科理论成绩考核、技能操作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实施评教评教学模式后,带教老师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其职业态度和价值观、临床护理能力、护理教育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管理与专业发展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护士综合能力各评价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出科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评教评模式有助于及时发现临床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充分调动带教老师和护生的学习热情与工作积极性,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 标签: 评教评学 肿瘤外科 临床带教 教学满意度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环节、场所、器械类型和防护等流行病特点,为制定锐器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上海质量控制中心发布的《锐器伤登记表》统一标准,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发生的锐器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6年发生锐器伤共计274例次。2012-2016年发生锐器伤实际人次有逐年升高趋势,占医院总人数的比例也呈逐年提升趋势。锐器伤的发生涉及34个科室,在医院所有临床医技和后勤部门均有锐器伤发生;高发锐器伤的前3位科室是骨科、手术室、普外科;高发锐器伤的前3位地点是手术室、普通病房、治疗室。共有126名年龄≤25岁的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从职业分布来看,在发生锐器伤的人群中,护士、实习医生、实习护士占前3位。90%的锐器伤存在感染的风险。医生发生锐器伤的器械和场所主要为缝合针(51.5%)和手术室(60.9%),89.8%的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受伤,多为中度损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器械和场所主要是头皮钢针(56.3%)和普通病房(61.9%),主要发生环节是为患者拔除针头(38.9%),以轻度损伤为主。发生损伤的主要防护措施是佩戴手套。发生锐器伤人群一半以上没有接受过专业针刺伤预防的培训。结论锐器伤多发生在低年资医护人员,医生护士锐器伤发生和防护存在差异,对不同群体应针对性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意识。

  • 标签: 锐器伤 血源性职业暴露 流行病学特点 医务人员
  • 简介: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真实体验和内心感受,以便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9月在本院介入科住院的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患者照顾者10名,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应用Colaizzi现象7步分析法分析材料,了解患者照顾者的照顾体验。结果通过访谈归纳出3个主题,包括患者照顾者心理压力过重、疾病知识缺乏、支持系统薄弱。结论医护人员要重视125I放射性粒子患者照顾者身心健康,利用医院和基层网络资源为照顾者提供连续性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减轻其负性情绪,增加疾病应对知识和增强社会支持。

  • 标签: 照顾者 125I放射性粒子 现象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