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进行产后护理分析,进一步帮助未婚女性做好身体保障,提升避孕意识。方法:实验选取了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 80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以公平性开展为前提进行分组调查。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流产后强化护理,分析护理结果。结果:从护理随访调查上看,观察组患者术后 1年在避孕套、避孕药的使用频率上有明显的提升,分别为 85.0%和 57.5%,对照组为 55.0%和 42.5%,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评分为( 93.1±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1±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流产后护理能够进一步对未婚女性进行健康教育,并有助于提升女性生殖健康,有助于避孕意识的建立,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流产护理 未婚女性 重复人工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寻找并分析影响女性不孕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方法:从数据库中查找相关的文献几十篇,将相关的文献进行摘录、编码、综合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比较多的女性不孕症患者存在心理障碍,如有:焦虑心理、紧张心理、恐惧心理、悲观心理、抑郁心理、自卑和负罪感、悲伤心理、良好的心理等。结论:不孕症女性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羞愧感和较低的自尊感,社会支持程度和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在不孕症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对女性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

  • 标签: 不孕症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措施,分析此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期间由家庭医生转诊到华东医院就诊 112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回顾性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56例)和观察组( 56例)。对照组 106例给予盆底肌训练护理,观察组 106例给予盆底肌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针刺疗法等综合康复措施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盆底肌评分、尿失禁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综合康复措施应用在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护理中,其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老年 压力性尿失禁 综合康复 盆底肌评分 尿失禁症状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的盆底功能保健及康复的具体方法。方法:研究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于我院接受诊疗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35例女性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的盆底功能保健及康复的具体方法。结果:所有患者盆底功能均有所康复。结论:给予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患者相应的保健及康复指导可以极大的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 盆底功能保健及康复 妇科保健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PAC 服务模式对未婚女性流产术后心理及生殖健康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17 年 4 月至 2018 年 4 月来我院接受流产手术的 未婚女性 患者 200 例,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后服务,研究组患者采用 PAC 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重复流产率以及避孕措施落实率。 结果: 采用 PAC 服务的研究组患者在术后心理恢复状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研究组患者重复流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采用 PAC 服务模式,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恢复,并提升患者避孕措施落实,降低重复流产率。

  • 标签: PAC 服务 未婚女性 流产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女性尿失禁患者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女性尿失禁患者计 9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 n=47)与采用基于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干预实验组( n=47),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尿失禁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女性尿失禁患者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干预可改善患者尿失禁程度,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微信平台 延续护理 尿失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加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采取盆底肌训练的方式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两组患者在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进行盆底肌测评并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盆底肌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较好,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盆底肌生物反馈 电刺激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方法:择取 40例孕产妇,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 20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 20例)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盆腔肌纤维改善评分来看,护理前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研究组Ⅰ类肌纤维改善评分、Ⅱ类肌纤维改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来看,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孕产妇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可以使肌纤维得到有效改善,避免盆底功能障碍现象的发生,对孕产妇产后恢复有利。

  • 标签: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防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围绝经期女性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3月 -2018年 10月在本院就诊的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围绝经期女性 120例,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60)及观察组( n=60) ,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分析组间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围绝经期、降糖及自我保健等方面医学知识了解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干预前 SAS、 SDS评分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05);观察组干预后 SAS、 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围绝经期女性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优质护理方法对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围绝经期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护理
  • 简介:摘 要:盆底功能障碍是女性产后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疾病。主要是指女性在产后出现盆底支持结构受损伤,导致盆底脏器位移的现象。由于女性在产后体内激素不平衡,因此很多女性在生理上会出现差异。如果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没有完全康复,很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给女性带来严重的影响。临床数据统计,导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分娩是最为主要的一个因素。相关研究认为,产后盆底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帮助女性进行盆底康复,有效防治盆底功能障碍。

  • 标签: 产后盆底康复 盆底功能 防治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女性盆底器官脱垂患者按照康复理疗以及盆底肌训练共同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选入病例为 66例,为本院在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10月所接诊,任取组中 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康复理疗进行治疗,即对照组,余下 33例则外加盆底肌训练,即观察组。针对患者恢复情况展开对比。结果 对比两组盆底收缩持续用时、最大收缩力、 POP-Q分度,观察组均存在有明显优势, P<0.05。结论 将盆底肌训练以及康复理疗共同运用刀女性盆底器官脱垂患者中,可针对患者盆底肌肉功能进行有效改善,帮助患者恢复。

  • 标签: 康复理疗 盆底肌训练 女性盆底器官脱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产后盆底康复护理预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从我院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接诊的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患者 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数量都为 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盆底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肌纤维水平改善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脏器脱垂率与尿失禁率要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盆底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盆肌纤维水平,提升康复满意度,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

  • 标签: 盆底康复护理 盆底功能障碍 安全性
  • 简介: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 164399 摘要:目的 研究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择取本院 2019年 1月 -12月期间收治的 120例产后功能障碍产妇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护理模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盆底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盆腔肌纤维(Ⅰ类、Ⅱ类)改善例数。结果 观察组的盆底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盆腔的Ⅰ类、Ⅱ类肌纤维收缩疲劳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能够降低 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力异常情况。

  • 标签: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 盆底功能障碍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