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胎心监护以其能诊断胎心储备力,观察宫内胎儿的动态变化和宫缩情况已被临床上认可和接受,并被广泛使用。现将胎心监护的操作和管理介绍如下。

  • 标签: 胎心监护仪 管理 心储备力 宫内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 PDCA循环管理提高急诊护士对监护报警参数个性化设置执行率 。方法:在2019年 10月 到2020年 3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本院急诊抢救室接受治疗的 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平均分为对比组( n=60)采取常规管理法,观察组( n=60)采取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管理方法的执行率以及患者的依从度。结果:观察组对比两组管理方法的执行率、依从度均要高于对比组( P< 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抢救室患者监护报警参数个性化设置执行率,提升监护报警有效性,减轻患者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度。

  • 标签: PDCA 监护仪 报警参数 个性化设置 执行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调查ICU床边监护报警现状的因素,给组建更全面的监护报警体系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调查员自行制定的数据分析表,记录ICU床边监护持续10天的警报次数和警报处理结果。对参加调查的患者和护士的基本情况进行收集。结果:根据数据分析每例患者监测平均警报30.8次,错误警报率达到65.31%,其中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心律失常、呼吸错误警报分别占比警报总数的63.99%、31.23%、39.25%、99.48%、86.42%,有意义和需要联系医生的警报分别占比总数的3.31%和2.14%。结论:在ICU中存在大量的错误警报和无意义警报,解决这种问题已经是当务之急。

  • 标签: 监护仪报警 重症监护室 报警因素
  • 简介:心电监护的使用在临床工作中极为常见,而心电监护的维护保养也很重要。心电监护的机身、显示屏、导线等终末处理中消毒剂的选用,一般用75%乙醇。程序为先用湿润的软布初步擦拭,再用含75%乙醇的软布擦拭进行终末处理。这样的处理易导致导线老化、破皮甚至断裂,严重影响导线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开支。我科选用洁肤柔消毒剂(俗称速干手消毒剂)代替单纯的75%乙醇,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心电监护仪 洁肤 中消毒剂 临床工作 维护保养 使用寿命
  • 简介:摘要:产科有大量的胎儿监测是医生评估孕妇和胎儿安全的重要医疗设备,包括壁挂式胎儿监测仪和移动胎儿监测在日常维护中,胎心监测维修很常见。 因此,这次将总结和分析胎心仪的日常维护经验,深入了解胎心监测故障的原因和发生的问题,实现快速维护,确保临床科室的使用。

  • 标签: 胎儿监护仪 常见故障 维修
  • 简介:本院对全院呼吸机及心电监护实行集中管理,建立“呼吸机及心电监护管理中心(呼管中心)”。各科室可随时向呼管中心借用。呼管中心保证了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需要,并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更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减少了设备的故障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医院设备的效能。

  • 标签: 呼吸机 心电监护仪 综合管理 医院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预防心电监护误报警中应用安全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取高唐县人民医院和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共90例(2021年5月~2023年3月)住院患者,重症监护室30例,胃镜室30例,儿科病房30例,其中,对照组45例(2021年5月-2022年4月)均行常规护理,另观察组45例(2022年5月-2023年3月)均行安全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AS评分(39.02±5.11)分、SDS评分(40.11±5.22)分较对照组(43.38±5.23)分、(45.12±6.08)分较低(t=5.962,6.252;P

  • 标签: 安全护理 心电监护仪 误报警 预防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旨在对行心电监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心电监护误报警率所展现的应用价值与实施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2023年01月-2023年6月我科接受心电监护的44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将两组研究期间记录的各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包括心电监护误报警率、患者护理满意度,且借助于统计学工具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结果 经对比实验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心电监护误报警率仅有30.61%,与另一组相比明显降低,同时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21/22(95.45%),组间数据呈现(P<0.05)。结论 对心电监护患者临床配合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心电监护错误报警的发生机率,同时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得到一定的缓解,且患者就医安全性更高,对此护理服务均表示一致认可,该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 有效性 研究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做好心电监护的安全管理 ,提高心电监护规范使用率,帮助临床护理人员准确发现问题,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方法  成立品管圈,针对心电监护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各种品质管理手法,从加强操作规范化培训并制订心电监护管理制度,护理部组织对不同层级护士进行培训,使用标签贴,邀请专家理论授课等方面实施改进措施。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心电监护规范使用率从56.00%提升至88.3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目标达成率为128.35%,进步率为57.80% 。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降低心电监护的故障率,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心电监护仪 规范使用 故障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联合胎心监护持续监测在待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待产产妇1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75例。2组均用胎心监护不间断进行监测,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联合胎心监护持续监测可有效改善不良妊娠结局,提高自然分娩率,保障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胎心监护 待产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综合护理联合心电监护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80名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名。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联合心电监护监测护理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护士主导的综合护理方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压治疗集合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78例(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随机分为气压治疗集合护理的观察组(39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9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肢周径小,静脉血流速度快,下肢肿胀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中应用气压治疗集合护理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 标签: 气压治疗仪集合护理 重症监护室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亚低温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症高热患者中的降温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危重症高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亚低温治疗联合护理措施的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降温效果。结果:观察组在降温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危重症高热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联合护理措施的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降温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亚低温治疗仪 护理干预 危重症高热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高热患者中的降温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120例ICU危重症高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降温效果、降温满意度及体温回升反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降温总有效率、降温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体温回升反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高热 亚低温治疗仪 护理干预 降温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睡眠监测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行导睡眠监测监测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共计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比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综合护理),各37例。比对两组的监测成功率与睡眠质量。结果:相较于参比组,试验组导睡眠监测监测成功率更高,阻塞性暂停次数、觉醒次数、低通气次数均更少,睡眠潜伏时间更短(P<0.05)。结论:予以导睡眠监测监测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可行推广。

  • 标签: 多导睡眠监测仪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采用临床药学监护的效果。方法:入组资料在院时间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共有重症监护室患者112例,采取抽签分组,实验组为药学监护组,对照组代表无药学监护组,指标评估包括医院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数据。结果:数据汇总可知, 实验组病患的医院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比较,对照组的发生率更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增加临床药学监护管理,可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的发生,规范性用药,进而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预后效果良好,临床应用积极意义显著。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 院内感染 药学监护
  • 简介:①数值范围号的使用应统一,一般使用波浪线连接“~”,如5至10可写成5~10;但5万至10万应写成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②幂次相同的参数范围:前一个参数的幂次不能省略,如3×10^9~5×10^9,或写成(3~5)×10^9,不能写成3~5×10^9。

  • 标签: 数值 偏差范围 参数 医用数学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徐春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5-01
  • 出处:《大健康》2023年第2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201700
  • 简介: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人人文关怀使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入住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重症监护室的50名骨科术后清醒、无沟通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对其采用人文关怀,观察干预前后重症监护室患者谵妄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1)干预后患者满意评分(97.87±2.04)分,高于干预前(90.12±2.15)分,差异存在用统计学意义(t=18.490,P<0.05);(2)干预后患者谵妄发生率4.00%低于干预前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0,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人在护理中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出现谵妄等不良情况发生率,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评价,对患者疾病预后有显著价值,值得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推广实践。

  • 标签: 重症监护;病人;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室ICU是一个性质特殊的护理科室,随着医学不断发展,重症监护病房已成为患者密集,病情复杂,危险丛生的场所。ICU作为现代化医院的标志,越来越受到重视。特殊的环境,特殊的任务给ICU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护理工作的管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ICU 护理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