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医疗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医院医疗设备的规模、管理、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医院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从医院2016-2020年参数监护周期性质量控制检测结果为依据,反映质量控制检测在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使用中的重要性。

  • 标签: 多参数监护仪 质量控制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XDJH-1型心电监护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探索XDJH-1型心电监护的保养和维护的策略。方法:对2019年6月到2021年年6月期间XDJH-1型心电监护出现的200次故障进行资料分析,分析导致XDJH-1型心电监护出现问题的原因,同时对使用保养和维护策略进行探索,了解日常保养与维护对XDJH-1型心电监护使用寿命以及使用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在XDJH-1型心电监护使用过程中进行使用保养和相应的维护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心电监护的故障发生率,提高报警效果。结论:导致XDJH-1型心电监护出现故障的原因主要为使用不当、日常保养工作不到位、报警值的设置不当等。因此完善XDJH-1型心电监护的日常使用保养和维护制度,采用有效的保养与维护方法,对延长XDJH-1型心电监护的使用寿命,提高检测质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XDJH-1型心电监护仪 使用问题 保养与维护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监护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护理要点。方法:研究2020年6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用顺序编码分组法分为参照组(37例)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37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心电监护,比较组间心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心率(65.21±4.06)次/min、QTD(32.62±5.14)ms水平相比参照组的要低,QTC水平(524.74±25.28)ms相比参照组的(481.96±15.03)ms要高(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监护仪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肛肠病术后疼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源频谱治疗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7年 7月— 2018年 5月收治的 74例肛肠病术后疼痛患者为相关对象,将其随机均匀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源频谱治疗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疼痛情况明显得到缓解,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后差异存在意义( P< 0.05)。结论:在肛肠病术后出现疼痛症状的患者治疗当中,应用源频谱治疗进行治疗的整体疗效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肛肠病 多源频谱治疗仪 术后疼痛 VAS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心脏磁共振(CMR)成像技术和超声心动图对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32例HCM患者均进行CMR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CMR和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厚度、心功能、左室质量、心肌纤维化能力的差异。 结果 CMR可以准确测量左心室侧壁、心尖部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均值明显低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左室心肌质量均值(128.23±34.78)g/m2高于超声心动图测量值(85.23±35.26)g/m2 ,还可对心肌微循环与纤维化评价 结论 CMR对于HCM的诊断及心功能的评价优于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肌首过灌注和延迟显像有效评估HCM血流灌注和心肌活性。超声心动图可以实时显示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评价左室流出道梗阻程度优于CMR。

  • 标签: 肥厚性心肌病 心脏磁共振 超声心动图 心肌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使用常规生化仪和快速血糖等两种方式检验血糖值的结果。方法 筛选 82 例在 2018 年 1 月份至 2019 年 4 月份之间检验血糖值的患者,根据检验的时间分为生化组和血糖组,生化组内的 41 例受检者使用常规生化检验,血糖组内的 41 例受检者使用快速血糖检验。比较两组方式检验血糖值的准确度和血糖值情况。结果 生化组血糖值高于血糖组,且生化组误诊率也高于血糖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实施血糖值检验时,使用常规生化仪和快速血糖检测,都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其中快速血糖操作比较简单,能够缩短等待的世界,较常规生化更具使用价值。

  • 标签: 常规生化仪 快速血糖仪 血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 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 患者 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参数 值 。方法 随机 抽取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10 月我院 40 例巨幼细胞贫血 患者、同期 40 例 溶血性贫血 患者为观察对象,对两组患者实施血液检验, 对比 所有观察对象 红细胞参数、 网织红细胞参数值。 结果 巨幼组患者 M CV 、 RDW-CV 、 MCH 均显著高于溶血 组, P< 0.05;两组 MCHC 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溶血组患者 Ret 、 IRF 、 HFR 、 MFR 、 Ret-He 显著高于巨幼组, LFR 低于巨幼组, P< 0.05。 结论 分析 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参数 对鉴别诊断 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 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 标签: 巨幼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 红 细胞参数 网织红细胞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巨幼细胞贫血患者(MA)与溶血性贫血患者(HA)病情鉴定中的判定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和溶血性贫血患者(各35例)作为研究组,35例正常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红细胞参数MCV、MCH、MCHC、RDW和网织红细胞参数RET%、IRF、HLR%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RET%、IRF、HLR%和RDW均高于对照组,且MA网织红细胞参数参数均低于HA(P

  • 标签: 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参数 MA患者 HA患者 诊断结果
  • 简介:随着对产科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产前监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胎儿生物物理评分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胎儿宫内缺氧的手段,在产前监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利用胎心监护及B超了解胎儿某些生物物理活动来判断其有无急慢性缺氧及胎儿预后的一种方法。

  • 标签: 胎儿宫内缺氧 生物物理评分 产前监护 急慢性缺氧 胎心监护仪 质量要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3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治疗中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状态。结果经相应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状态均缓解,而观察组缓解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加入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可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患者 心理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讨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危重,多为昏迷、不能自行进食、肢体不能自主活动、大小便失禁,完全依靠别人进行生活护理和治疗,再加上基础疾病,因此,重症监护室患者容易发生院内感染。医院感染是重症监护患者最可怕的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治疗增加困难,同时也使医院费用支出增加。了解重症监护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进行规范的护理预防才能更好地提高患者治愈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相关因素 护理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针对性护理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压疮的效果 。 方法: 选取 96 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 48 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压疮发生率。 结果 : 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 4.2% ,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 18.8% , P < 0.05 ,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将预见性护理措施应用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有明显护理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压疮几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压疮 危险因素 预防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治疗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分别实施综合护理风险管理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安全护理的满意率达到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在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两组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善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管理是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的重要环节,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重症监护室 护理风险 管理对策 不良事件 满意率
  • 简介:摘要:医药行业近两年来的发展速度十分之快,药学作为一门专业性、技术性、科学性都极强的学科,在医院临床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药学监护是当前医药工作中的重点,能够提供符合伦理和执业标准的药学服务,通过开展药学监护能够使得药学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适应人类疾病的变化,还能从中体现出药师的职责和服务模式的转变。药学监护是近年来药学领域的热议话题,是医院药学发展的关键环节。药师在药学监护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药师能够使得药学和临床紧密结合,提高药学监护的质量,也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基于此,本文对药师在药学监护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我国的药学监护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医疗行业的工作效率。

  • 标签: 药师 药学监护 作用 地位
  • 简介:摘要:压力性损伤是一种由于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到压迫,导致血液循环受阻,进而在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由于缺血造成水疱,坏疽以及溃疡的疾病。在重症监护室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使用合适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针对已经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需要积极治疗,缓解患者的疼痛。本文主要讲解重症监护患者的压力性损伤的护理对策。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重症监护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阻肺患者应用索茶碱联合厄司坦药物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123例,按照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三组,分别为常规组、观察组及对照组,三组每组各 41例;常规组行以常规治疗的方法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对照组仅行以索茶碱药物治疗;观察组行以索茶碱联合厄司坦药物治疗,比较三组间疗效。结果:观察组重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总有效率经评定为 95.12%,与对照组 75.60%对比,具统计学差异( P<0.05);与常规组 53.61%对比,具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重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索茶碱联合厄司坦药物治疗,可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有效。

  • 标签: 多索茶碱 厄多司坦 慢阻肺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阻肺患者应用索茶碱联合厄司坦药物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123例,按照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三组,分别为常规组、观察组及对照组,三组每组各 41例;常规组行以常规治疗的方法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对照组仅行以索茶碱药物治疗;观察组行以索茶碱联合厄司坦药物治疗,比较三组间疗效。结果:观察组重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总有效率经评定为 95.12%,与对照组 75.60%对比,具统计学差异( P<0.05);与常规组 53.61%对比,具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重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索茶碱联合厄司坦药物治疗,可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有效。

  • 标签: 多索茶碱 厄多司坦 慢阻肺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在心脏外科监护室当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结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监测的目标性镇静护理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首先,先选择在 2016年 12月到 2017年 12月这一年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施行心脏手术的病人 100位。再根据医院给予病人的不同的护理方式,将这些病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护理组,有 50位病人。另一组是康复护理组,也有 50位病人。对于常规护理组的 50位病人,施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的普通镇静护理手段,对于康复护理组的 50位病人,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结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监测的目标性镇静护理方式,对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施行心脏手术后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镇静效果,镇静之后病人生命体征指标改变和病人在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留滞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施行心脏手术之后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镇静效果要显著比常规护理组的病人好,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 P小于 0.05。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手术后镇静时病人的生命体征指标改变较稳定,相关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 P大于 0.05。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手术后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留滞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都要比常规护理组的病人短,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 P小于 0.05。结论:针对施行心脏手术之后的病人,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结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监测的目标镇静性护理方式安全性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病人的镇静效果,降低病人在手术后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留滞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保证相关医护工作的有效性,值得在医学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目标性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及家属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6月 -2019.6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所收治的 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26)、研究组( n=2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重症监护室患者及家属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及家属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及家属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与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患者 家属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