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多功能腹腔引流管患者固定期间应用双环固定贴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选取80例留置多功能腹腔引流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工字贴固定,研究组采用双环固定贴固定,对比患者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固定贴剪裁用时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固定贴使用数量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管道牵拉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 标签: 多功能腹腔引流管 双环固定贴 固定贴剪裁用时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临床护理工作中,保持治疗盘、弯盘、消毒剂置物架等常用临床护理用具的收纳整理及沥水干燥,可以提高护理效率,降低各类用具未完全干燥导致细菌滋生的机率,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也减少如纱布等擦拭物品的资源浪费。针对于此,我科自行设计了一种多功能沥水架,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外科肺癌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多功能便携助行器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2年06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胸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400例作为干预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将之随机纳入常规组(肺癌患者术后应用常规助行器)、研究组(肺癌患者术后应用多功能便携助行器),两组分别200例。结果:研究组术后初次离床时间、初次离床活动时长、术后1-3d内平均离床次数较常规组更优(P

  • 标签: 胸外科 肺癌 术后护理 多功能便携助行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患者下肢早期康复运动护理中运用多功能脚踏车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重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行人工下肢被动运动为对照组,采用多功能脚踏车则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各项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AC和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下肢康复 多功能脚踏车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癌患者术后开展呼吸功能锻炼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开展呼吸功能锻练,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肺癌患者术后开展呼吸功能训练,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呼吸功能锻炼 肺癌术后 肺功能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试验组采用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呼吸功能训练,采用洼田饮水试验、VFS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肺功能(FVC、FEV1、PEF)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及肺功能均有改善,试验组洼田饮水试验、VF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肺功能,其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吞咽障碍。

  • 标签: 呼吸功能训练 常规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2020年1月-2022年1月进行,入组观察对象64例,均为脑梗塞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予以早期护理(观察组,n=32),一组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n=32),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语言功能BDAE评分、肢体功能Fugl-Meyer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经护理干预,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评分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患者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可有效提升脑梗塞患者的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早期护理 脑梗塞 语言功能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OPD病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对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自2021年3月起至2022年8月,研究对象共60例,均选自临床呼吸内科,结合住院病历号分组,每组COPD病人3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呼吸内科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呼吸功能锻炼。结果:研究组COPD患者四项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PD病人在原有对症治疗基础上开展呼吸功能锻炼可以有效改善病人肺功能,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呼吸功能锻炼 COPD 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抽选出2019年10月~2022年10月经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从中抽选出150例病患,并按照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75例患者展开常规康复护理视为对照组,另外75例患者则展开中医康复护理,视为观察组。对比两种患者康复护理前后上下肢功能(FMA)、神经功能评分(NIHSS)。结果:展开护理服务前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实施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病情,值得推荐。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患者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在宫角复合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21年2月-10月收治的宫角复合妊娠患者中,择取60例资料完备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以手术探查作为参照标准,对两种不同检查方式和联合检查方式下的检出率进行统计,且观察具体的妊娠区域。结果联合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相对于阴道超声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检出率更高,差异显著(P

  • 标签: 阴道超声 腹部超声 宫角复合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在对脑出血手术患者护理中展开无缝隙护理模式对于提升患者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分析的形式进行探究,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6例为对象,随机抽选其中的28例,在手术期间落实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在为剩下患者时将无缝隙护理进行运用,作为观察组。对比患者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结果 对比患者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观察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无缝隙护理 脑出血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合保温护理措施预防手术室患者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21年6月-2022年5月期间诊治的行手术治疗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将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将复合保温护理措施用于观察组,对比两组低体温发生率、复苏指标情况以及护理前后舒适度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比较低,拔管时间、麻醉深度恢复时间、安全清醒时间较短,舒适度评分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手术室患者 复合保温护理措施 低体温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冰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我院收治于2020年2月~2021年2月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56例为研究观察对象,依据信封法分对照组(吞咽功能训练干预)、结合组(吞咽功能训练+冰刺激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积分(SWAL-QOL)、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结合组SSA评分、SWAL-QOL评分比对,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结合组SSA评分、SWAL-QOL评分比对,后者明显更优(P<0.05)。护理后,对照组、结合组护理满意度比对,后者明显更高(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取冰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效果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吞咽障碍 脑卒中 冰刺激 吞咽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胸外科开胸手术后的ICU患者采用主动呼吸循环功能训练,探究其对患者肺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12月经胸外科开胸手术的ICU患者122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研究组及参照组,每组61例。参照组采用常规呼吸方法进行训练,而研究组则采用主动呼吸循环功能进行训练,训练一周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FVC、FEV1及MVV较参照组均有明显的提高,而呼吸频率(RR)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胸外科开胸手术后的ICU患者而言,采用主动呼吸循环功能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肺部功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对患者后续的病情恢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主动呼吸循环功能训练 开胸手术 术后 ICU患者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入院24h接受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吞咽功能障碍、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上肢简化Fugl-Meyer(FMA)评分及下肢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越早开展康复干预,其后遗症程度越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吞咽功能障碍。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脑卒中 吞咽功能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7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及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BB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卒中恢复期 集束化护理 平衡功能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早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后期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21.5-2022.5在本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40例脑卒中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针灸+早期功能训练)与对照组(早期功能训练),比较两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FMA、BI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针灸 早期功能训练 脑卒中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研究综合呼吸功能护理训练,对于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的影响价值。方法:病例搜集时间定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选取入住我院的120例胸外科手术术后患者为研究样本,采用1-120数字进行随机编号法,将奇偶数分为(1组)和(2组),每组人数各60例,对比护理后数据指标。结果:分别接受两组实验的患者最后所呈现出的护理效果截然不同,(2组)患者在(FEVI/FVC)(最大通气量)(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脉搏氧饱和度)指标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1组)(P<0.05)。结论:综合呼吸功能护理训练在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优异,效果斐然,临床实施价值突出。

  • 标签: 综合呼吸功能训练 胸外科 手术术后 肺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梗死护理中渐进式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15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分别78例患者。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则采取对患者应用渐进式康复护理措施。结果:常规组中显效16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48.72%;实验组中显效31例,有效40例,总有效率91.03%,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X2=14.08,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NIHSS评分得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渐进式康复护理用于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推荐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渐进式康复护理 护理 康复 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危重患者,选择多学科协同护理模式,对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改善。方法:选80例脑出血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多学科协同护理。对比两组神经、运动功能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P<0.05),运动功能评分高(P<0.05)。结论:多学科协同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多学科协同护理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