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6
/ 2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杨莉娜

西安大兴医院  710016  陕西西安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入院24h接受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吞咽功能障碍、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上肢简化Fugl-Meyer(FMA)评分及下肢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越早开展康复干预,其后遗症程度越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吞咽功能障碍。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肢体功能

脑卒中属于是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类疾病,急性脑卒中有复发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急性脑卒中抢救后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吞咽功能障碍和肢体偏瘫最为常见。研究发现早期进行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增加脑组织细胞重塑性、提高肢体功能及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本研究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探究分析临床中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通过颅脑CT和核磁共振检查后确诊为急性脑卒中;(2)患者意识清晰,可主动配合康复护理;(3)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自愿接受护理,签署知情同意书;(4)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1)严重脑外伤;(2)合并全身性感染;(3)生命体征不稳;(4)其他疾病原因导致吞咽功能、肢体功能障碍。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病例数35例,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48岁76岁,平均(57.65±5.16)岁,发病时间210h,平均(4.58±1.02)h。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病例数35例,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50岁76岁,平均(58.78±4.78)岁,发病时间210h,平均(4.61±1.10)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成功抢救后两组患者均接受2个月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内容包括:(1)环境安静、舒适,每2h翻身或按摩瘫痪肢体1次,并轻轻左右转动头部,

但避免过度搬动。(2)遵医嘱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鼻饲,给予低脂、清淡软食。 (3)给予患者约束带、床挡板等安全护理。(4)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感知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恐惧、焦虑等情绪,耐心、主动地与患者沟通交流,时刻注

意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其精神支持,告知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讲述成功恢复的患者实例,克服其心理障碍,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

    观察组在入院24h接受康复护理干预。(1)吞咽功能训练。呼吸锻炼。指导患者按照深吸气-憋气-咳出的顺序进行呼吸训练,避免发生误吸、窒息。吞咽功能锻炼。舌肌:用无菌湿纱布捏住患者舌头并引导其进行上抬、卷曲、顶上腭等动作。 软腭:用压舌板压住舌头后用无菌的冰棉棒蘸取少量的水后摩擦刺激软腭、咽部, 并告知其进行有意识的空吞咽动作。喉肌:用手指握喉结做上下运动,指导患者有意识地活动颈部,低头颈部屈伸时锻炼其咽下反射。进食。 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头偏向健侧,以半流食为主。(2)肢体功能训练。卧床阶段。由于患者肌张力低下、自主运动功能丧失,采用患侧卧位,禁用半卧位,每2h变换1次体位,并对患肢进行冷热敷、轻敲、推拿等感觉刺激,指导、协助患者将健侧下肢放在患侧下肢膝盖处并向下滑动,用健侧手臂将患侧手臂拉起、上举,有利于肢体血液循环。病情稳定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床上肢体行为训练,采用抓空、高举摸头、肩部运动等活动进行上肢功能锻炼;采用髋、膝关节的屈曲、伸展、内旋、外展活动进行下肢功能锻炼,被动辅助运动,每次活动 1015次,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由大关节到小关节。 护理人员应监督患者及其家属每天反复进行上述运动,每次持续约30min。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期。将运动功能锻炼持续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逐渐让患者自己独立进行穿脱衣服、洗脸、刷牙、进食、大小便等日常活动。根据患者的具体状态制定有计划的训练,可适当配合针灸、理疗。④出院指导。出院时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所用药物的剂量与效果,告知其坚持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出院后坚持合理膳食、适当锻炼,保持积极的心态。

1.3 临床观察指标

(1)采用藤氏吞咽功能障碍7级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吞咽功能进行评价。评分≤2分为无效,前后未得到明显改善;评分3~9分为有效,吞咽功能有所提高;评分≥10分为显效,吞咽功能显著提高。(2)采用FMA评分法对两组护理前后肢体功能进行评价,分别包括上肢功能和下肢功能,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值±标准差±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后吞咽功能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康复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 1 两组护理后吞咽功能康复情况比较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35

19(54.29)

13(37.14)

3(8.57)

32(91.43)

对照组

35

12(34.29)

14(40.00)

9(25.71)

26(74.2

χ2

8.836

p

0.001

2.2 两组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肢FMA评分及下肢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上肢FMA评分

下肢FMA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5

61.29±11.52

87.35±6.23

60.37±10.82

86.19±5.87

对照组

35

62.67±12.61

76.54±5.95

60.85±10.57

75.26±5.71

t

5.127

11.453

6.614

8.356

p

0.159

0.006

0.120

0.002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属于常见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患者病情进展快,患者脑组织对缺氧、缺血所造成的损伤具有高灵敏度。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来说,其发病后容易造成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并且出现吞咽功能障碍,会显著增加治疗难度。研究发现,在患者病情稳定后,为其提供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预后,改善语言功能,提高肢体康复效果。

早期康护理是指护士结合患者病情,对其吞咽功能、肢体功能进行综合分析及判断,按照患者实际需求,制定详细可行的康复护理计划,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为出发点,通过早期康复护理,不断强化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吞咽功能障碍。在此基础上给予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正确掌握康复锻炼时机,加之根据患者实际需要而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可使患者康复护理更为循序渐进,对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必要帮助,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病情,减轻后遗症所带来的危害。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患者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与有关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充分证实早期康复护理指导及干预的必要性。与此同时,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吞咽功能障碍表现,强化语言功能,提高语言清晰度,进一步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患者肢体和吞咽功能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有学者通过观察研究发现, 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而言,临床除了要重视挽救其生命,同时也要关注患者后续治疗,特别是神经功能的改善。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为重建侧支循环起到重要帮助,掌握好康复护理时机,对恢复神经功能、加速脑细胞代谢均具有明显助益。在实践工作中,应该结合患者实际状况,在不同恢复阶段,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训练内容应该从简单逐渐向复杂过渡,每天训练时间因人而异,使患者康复护理训练更具安全性。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越早开展康复干预,其后遗症程度越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吞咽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徐燕.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与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J].智慧健康,2021,7(08):128-130

[2]马翠花.循证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11):56-58.

[3]刘凌云. 延续性护理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D].延边大学2020.

[4]王惠珠. 六字诀对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21.

[5]蒋碧微,蔡敏慧.基于循证护理的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过程敏感指标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7):2590-2593.

[6]张婷婷.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08):1236-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