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实际针对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探讨伤口护理的相关问题。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我院接诊的60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伤口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方式进行伤口护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的概率整体更高,感染的概率整体更低。结论:在实际针对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进行伤口护理的过程中,通过采用精细化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伤口愈合的概率,降低患者伤口感染的概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伤口护理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模式在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50例母婴分离产妇纳入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母婴分离产妇群体中,开展综合护理措施可以进一步减少负面情绪的发生,并提高母乳喂养率,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研究和借鉴。

  • 标签: 综合护理 母婴分离 负面情绪
  • 简介:【摘 要】目的:在母婴分离期间为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针对电动吸奶器对母婴分离早期产妇泌乳的影响做深入分析,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4月期间本院接收的母婴分离产妇,共计100例,按接收顺序平均分为两小组。比较两组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结果:泌乳始动时间观察组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泌乳量更多,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采用电动吸奶器在母婴分离早期产妇泌乳中,可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具有可行性,对此建议大力推广。

  • 标签: 电动吸奶器 传统挤奶 母婴分离 泌乳量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在母婴分离父母出院准备度中的运用研究。方法:此次研究对象筛取2021年1月到2021年6月期所在我院医院收治的200例母婴分离初产妇,依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归为两个小组,对照组(实行常规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与实验组(实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每小组存在100例。两小组的家长护理满意度、照顾能力,新生儿的智力发育。结果:实验组病人经有效干预后护理满意度、照顾能力,新生儿的智能发育得到显著提升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幼儿出生时对其家长实行出院准备度的评估工作及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利于提升新生幼儿家长的育婴知识及技能,确保其符合出院的标准。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母婴分离 父母出院准备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五常管理模式应用于消化内镜中心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我院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内镜中心接受治疗及检查的90例患者纳入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另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内镜中心接受治疗及检查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五常管理,比较五常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物品准备、环境管理、仪器管理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管理模式 五常法 消化内镜中心 应用
  • 简介:【摘要】 本文对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加以观察与研究。将我校2020年护理专业的80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按教学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比较两组: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教学方式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在外科护理教学中予以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学效果理想,能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度及实践技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外科护理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终末病案质控管理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对照组住院患者采取传统病案管理方式,即三级质控;对观察组实行PDCA循环进行三级质控,以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阶段多方面的对终末病案质控管理,比较两组住院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终末病案质控质量完善率、患者投诉率以及返修率。结果:经过结果表明观察组住院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循环法 终末病案 质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0年5月70例我院实习生纳入研究中,并根据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比较两组实习生满意度、考核成绩和综合能力。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7.14%,高于对照组80.00%,P

  • 标签: PDCA循环法 护理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导管门诊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的效果。方法:对照组:采集本院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接收的PICC导管门诊护理案例40例,采用常规门诊护理方法进行PICC导管维护中发现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多(如导管堵塞)、护理满意度不理想等现象。观察组:根据出现此问题,PICC导管门诊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接收了40例PICC导管患者运用PDCA循环进行导管维护,分析不同护理操作后患者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在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5%,对照组2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ICC导管 门诊护理 PDCA循环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PDCA循环在儿童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受输液港患儿共17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85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护理,比对两组的操作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家长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的操作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低,家长护理满意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在儿童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减少护理失误并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给予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输液港 PDCA循环法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对于骨科护理人员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工作的骨科护理人员共46例,所有护理人员自2019年6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并将实施后数据作为研究组,2019年6月前数据为对照组。结果:比较护理人员在干预前后职业倦怠感能力、对于职业感知效能以及护理质量,发现其有明显的差异性。对照组的职业倦怠感更强,职业感知效能较研究组更低。同时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结论:PDCA循环对于提升骨科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强化其工作热情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骨科护理管理 PDCA循环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5例BV初诊疑似患者为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Amsel、五项联合检测,分析检测效果。结果:联合检测、Amsel检测的阳性分别为58例(50.43%)、47例(40.87%),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Amsel检测(=2.120,P=0.145);联合检测敏感度95.74%(45/47),2例假阳性,阳性预测值77.59%(45/58);联合检测特异度80.88%(55/68),13例假阳性,阴性预测值96.49%(55/57)。与Amsel检测方式相比,联合检测后患者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BV疾病诊断中应用五项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敏感度均较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联合检测法 细菌性阴道病 敏感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敷对缓解生理性乳胀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28例生理性乳胀妇女,双盲随机分二组。对照组给予乳房按摩+低频治疗,实验组实施乳房按摩+低频治疗+冷敷。比较两组坚持母乳喂养人数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13人坚持母乳喂养,满意度99.6%,对照组11人坚持母乳喂养,满意度98.5%。结论:生理性乳胀妇女实施乳房按摩+低频治疗+冷敷效果确切,可提高坚持母乳喂养比例和产妇的满意度。

  • 标签: 冷敷法 生理性乳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五常在肝胆胰脾外科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抽选本院肝胆胰脾外科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共77例,展开调查,按照区组随机化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A组(n=38,常规护理)和实验B组(n=39,五常护理)。结果:根据研究数据可知,实验B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13%,实验A组则为21.05%,两组相比P<0.05;实验B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为94.87%,实验A组则为81.58%,两组相比P<0.05。充分提示五常在临床运用上具有的积极意义。结论:在肝胆胰脾外科的临床护理中,需要采用五常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可以确保护理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建立和谐良好的护患关关系。各项数据对比发现,采用此种护理方式比之于常规护理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可推广。

  • 标签: 五常法 肝胆胰脾外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骨科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双向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到我科实习的护生共80名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划分组别,即对照组、研究组,各40名。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带教模式,研究组接受双向评价。评价及对比两组的考核成绩、教学质量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教学方式、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掌握速度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双向评价,可促使护生掌握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且还可提高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满意度、肯定性。

  • 标签: 骨科临床护理 实习带教 双向评价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室2021年1月到2021年6月未实施PDCA循环为对照组,2021年7~2022年1月实施PDCA循环为观察组。科室2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佩戴口罩依从性、一次性物品规定处理等方面的手卫生依从性、规范性更好(P

  • 标签: PDCA循环法 手卫生依从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导睡眠监测护理中健康评估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方法:于我院中选取70例存在有睡眠障碍的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经调查研究均符合实验入组标准,同时,为探究健康评估在多导睡眠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将其随机分配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健康评估护理,对比监测成功率和满意度。结果:实验分析可见,观察组监测成功32例,对照组监测成功26例,成功率分别为91.42%、74.28%,对比来看观察组多导睡眠监测成功率更高,(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更高,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多导睡眠监测中加强对健康评估的应用能够提高监测成功率,对提防患者睡眠障碍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多导睡眠监测 健康评估法 成功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剥夺睡眠在小儿人工晶体测量检查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6月大坪医院眼科先天性白内障需接受人工晶体度数测量检查的儿童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部分剥夺睡眠,对照组采取水合氯醛药物镇静。分析比较两组儿童镇静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家长满意度指标。结果    实验组镇静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小儿人工晶体测量检查中,使用剥夺睡眠能有效提高儿童镇静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剥夺睡眠 水合氯醛 白内障 人工晶体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的护理效。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到2022年6月期间出生的68例新生儿,分组后评估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的应用价值。结果:在新生儿出生后使用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方案,能够更好地降低脐带处理不当导致的脐部炎症及脐部渗血事件的发生,对提升新生儿预后质量的应用价值显著(P<0.05);落实新生儿晚段期联合自然干燥的护理方案,对提升新生儿生理素质,优化术后护理服务,质量的应用价值显著,进一步保证本院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本次医学调研结果更好的证实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的护理干预开展,对改善新生儿预后降低脐带处理不当导致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应用价值显著,有推广意义。

  • 标签: 新生儿晚断脐 自然干燥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改善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20.01——2020.12期间的医院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同时开始使用PDCA循环,在院内开展共性干预;后于2021.01——2021.12再次加强医院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落实PDCA循环。共同检验医院感染风险发生率和手卫生遵从效果,对比两组数值结果。结果:2021年组医院感染风险发生率低于2020年组,P<0.05。2021年组手卫生遵从效果高于2020年组,P<0.05。结论: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能够显著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医院感染 风险评估 PDCA 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