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总结17例新生儿腹裂患儿应用缝腹裂袋治疗的护理经验。在行脐部成形术前注意做好胃肠减压的护理,调整压力大小为60~100mmHg(1mmHg=0.133kPa),逐渐减为每2-3h抽取胃内容物1次,保持胃内空虚;根据腹壁缺损大小选择合适的腹裂袋,每13观察患儿肠道的回纳情况,并记录腹裂袋的刻度值,观察袋中肠管及肠管表面分泌物的颜色,监测袋中肠管的氧饱和度,以监测肠道活力;有计划的建立静脉通道,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输注肠外营养液,并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方案和喂养途径。本组患儿应用呼吸机(2.0±0.6)d,肠外营养(25.0±3.9)d,第1次经肠道喂养的日龄(13.0±2.9)d,达到全经口喂养的日龄(26.0±4.7)d,除了2例患儿由于中途放弃治疗,其余患儿均未发生并发症,治愈出院。

  • 标签: 新生儿 腹裂 免缝腹裂袋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环磷酰胺加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有效缓解52例、死亡2例,冲击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冲击治疗显效迅速,系统化护理干预可减轻冲击治疗的不良反应,使患者能较好地度过冲击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红斑狼疮 冲击治疗 护理
  • 简介:总结了本院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各临床带教老师教师角色认知程度的调查。发现不同学历、职称的临床带教老师对教师角色认知程度一致,而带教年限、培训条件等均对带教老师角色认知程度产生影响,专科护士担任临床带教老师角色认知程度高于非专科护士带教老师,不同任职年限的老师对角色认识存在差异。影响临床带教老师继续从教的重要因素主要为受人尊重,能实现人生价值及能发挥个人特长等,且进行规范化培训也能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角色认知程度。认为带教老师经过合理培养及锻炼,能提高带教老师角色认同感,促进临床带教工作开展。

  • 标签: 临床带教 角色认知 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电话随访调查住院患者满意度,以提升医院医疗、护理服务水平。方法对出院44067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调查对医师治疗、治疗结果、病房管理、责任护士的责任心及服务态度、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医疗收费和医德医风7个方面的满意度。结果59岁及以下的患者在医师治疗和病房管理方面满意度高于≥60岁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0岁患者在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和医疗收费方面,满意度较其他两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费医疗患者在医师治疗、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方面满意度最高,在病房管理方面满意度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地区医疗保险患者在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方面满意度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能了解临床实际状况、不同年龄和不同费用类别住院患者满意度,协调医患关系,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电话随访 住院患者 满意度
  • 简介:目的:分析患者跌倒的原因。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5月发生跌倒的25例内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住院跌倒患者60岁以上占76%,男性患者占64%,高于女性患者(28%),跌倒在床周围占52%、洗手间占36%,跌倒前常伴有头晕不适或乏力,发生时护理人力相对薄弱。结论:为更好地预防患者跌倒,应增加高发科室的护理人员,提高入院评估质量,实施弹性排班,增加薄弱环节人力支持,提高护理安全意识,重点关注跌倒高发因素的老年患者。

  • 标签: 住院患者 跌倒原因 安全意识
  • 简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会增加医院感染的流行[1]。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病人安全,我院对2011年1月-12月检出的16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了汇总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分析
  • 简介:目的:为满足老年体检者体检需求,探讨合适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通过调查分析老年体检者心理状态及其心理需求,稳定他们的不安情绪,及时地做好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结果:通过心理护理,解除他们不良情绪,提高了老年体检者满意度。结论:应针对老年体检者的心理特点,在体检全程中进行心理护理,增加体检满意度。

  • 标签: 老年体检者 导诊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住院病人睡眠状况及失眠的原因。[方法]对90例老年病人的失眠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原因,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影响老年住院病人睡眠状况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的改变和对自身疾病的担忧两方面。护理干预后老年病人失眠发生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对老年病人失眠发生率、提高老年病人的睡眠质量。

  • 标签: 老年病人 失眠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家庭输液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社区家庭输液现状,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社区家庭输液危险因素。结果家庭输液危险的发生与患者不同病种、经济条件、药物来源、医学知识掌握程度和输液环境以及护士安全意识、预见性和社区风险管理制度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家庭输液危险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护士和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输液知识的培训对降低社区家庭输液危险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社区 家庭输液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巩固和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是2011年中国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1]。我院重症医学科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中,针对管理模式的全封闭,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工作要求的高标准,在科室管理上突出科学化,在病人护理上体现人性化,在护患关系上展现亲情化,主动更新理念,开拓创新,对重症医学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进行了有益实践和探索。

  • 标签: 护理服务 重症医学 护理管理工作 优质护理 管理模式 护理对象
  • 简介:目的了解突发事件救援初期护理工作的现状。方法查阅文献对国内外突发事件救援初期护理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了解中国救援工作存在问题并提出展望。结果现场救援护理操作呈应急操作的集中趋势,突发事件救援初期中国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中国救援专业队伍较少,缺乏统一管理和规范化培训。结论合理配置医学救援人员,使救援体系更加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加快与全球医学救援"一体化"的进程,对提高中国护理人员救援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突发事件 救援 护理人员
  • 简介:总结48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分析和护理。肺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为年龄≥60岁、深静脉血栓、慢性心肺疾病;临床特征为症状体征不典型、心电图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异常、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护理重点为做好一般护理、氧疗护理、抗凝治疗护理及心理护理。经治疗及护理,48例中好转43例、未愈4例、死亡1例。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高危因素 临床特征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透析患者治疗期间存在的安全问题,制定防范措施,以期提高透析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治疗期间存在的不安全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提出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改进措施。结果实施安全管理措施两年来,减少了不安全因素,从而减少了伤害事件的发生率。结论细致的人性化管理、健全的防护性措施和护理人员的安全性教育是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透析患者 危险性评估 安全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解护理人员的总体幸福感。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嘉兴市两家二级甲等医院64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总体幸福感评分平均为(112.03±14.35)分。结论护理人员的总体幸福感水平良好。

  • 标签: 护士 幸福感 社会支持
  • 简介:低体温是外科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50%~70%[1]。人体正常核心温度(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为36.5~37.5℃,临床上常将核心温度为34~36℃定义为轻度低体温[2]。有研究显示大约50%的手术患者核心体温〈36℃,33%患者核心体温〈35℃[3]。术中低体温可导致

  • 标签: 肝/外科学 低体温/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新护士在临床中测量血压的质量。方法25名新护士在l周内随机挑选5例新人院患者进行上臂血压测量,护士长从各自病区推荐2名工作8年以上的主管护师作为血压测量评估员,病区新护士在每次测量血压时,评估员以观察员身份记录新护士测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但不做点评和反馈,新护士完成血压测量后,取下袖带,2min后,再由评估员用同一台血压计复测患者在相同体位同一部位血压。比较1周内新护士和评估员为125例新人院患者血压测量的结果。结果新护士测量血压的操作方法存在输气球冲气不够、放气太快、未嘱患者安静休息等不规范问题;25名新护士与评估员之间总体测量结果、中青年患者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70例老年患者中高血压的检出率,新护士和评估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护士在临床中血压测量的方法和对老年患者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存在问题,应加强对新护士血压测量规范化的培训与考核。

  • 标签: 新护士 血压测量 质量评估 基础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大肠癌晚期患者面临死亡时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真实心理感受。方法用立意取样法,对15例大肠癌晚期患者运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用Colaizzi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终前情感痛苦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感受:对治疗护理丧失信心;缺乏舒适的感受;对人造肛门带来的麻烦感到无助。②对死亡的感受:对死亡恐惧的感受;对死亡迫近的感受;心里落差的感受;心里负担的感受;被迫接受的感受。③情感支持的需求:情感支持的感受;寻找一种解脱方式。结论应重视大肠癌晚期患者的主观感受,用爱心去倾听,以共情去感受,为其提供有效的情感支持,帮助其提高舒适度。

  • 标签: 肠癌 临终医护 社会支持
  • 简介: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转运患者时存在的风险并提出改进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内科护理人员安全转运调查问卷,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0个内科科室的103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内科护理人员转运患者时存在安全隐患,较为突出5个方面为:转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转运风险和转运路线评估的执行比例仅为1.94%,转运人员评估的执行比例为2.91%;转运途中呕吐急救处理方法的执行比例仅3.88%,而转运后环节中,确保患者安置安全的执行比例仅为7.77%。结论护理人员转运患者时存在不足,针对不足制订相应对策,对降低转运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患者转运 风险分析 安全管理
  • 简介:气管插管脱出的情况在临床屡见不鲜,如果情况未被及时处理,极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并由此引发呼吸、循环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而气管插管移位比较容易被工作人员所忽视,移位不仅是脱出前的先兆,并且气管导管过深容易造成单肺通气,过浅易导致漏气^[1-2]因此,规范化的气管插管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院ICU的实际情况,对气管插管移位和脱出的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插管法 气管内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近10年来我国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方法检索并分析Sino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近10年有关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文献。结果共检索出近10年的133篇相关文献,其中核心期刊文献79篇。虽然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文献总体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核心期刊文献所占比例存在下降趋势,而且存在选题思路较窄(主要集中于药物、手术和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欠深入、选用量表不一致等问题。结论在增加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研究数量的同时,还应提高研究质量。由于缺乏大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使得对已有的相关研究系统分析存在困难。因此,一方面相关部门需重视相关科研,另一方面医护人员也应提高相关科研意识,拓展研究思路,提高研究质量,以寻找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胃癌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胃癌 生活质量 文献研究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