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探索数字化的管理模式,紧紧围绕“数据”这一概念,推动服装企业以及供应从粗放化管理向着精细化管理发展,其能够增加供应的精准性,减少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意义重大。区块技术在其中,则为数字化供应发挥工具价值与理念价值,依据其去中心化、开放性、分布式存储、信息不可篡改等特点,解决服装供应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可以说,探索“区块+服装供应”的建构模式以及细节策略,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有着高度可行性与研究价值。

  • 标签: 区块链技术 服装供应链 构建模型 管理策略
  • 简介:[目的]对国内外消毒器械供应的管理进行分析,为国内消毒器械供应的跟踪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内外消毒器械供应的信息化管理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消毒器械跟踪管理系统在国外已有成功应用的实例,效果良好;国内医疗机构至今还没有成功应用器械跟踪管理系统的相关报道。[结论]消毒器械跟踪管理系统是目前管理消毒器械供应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消毒器械 供应链 跟踪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消毒剂供应中的绿色环保措施,旨在促进消毒剂生产与使用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现有供应环节中的环保问题,提出可行的绿色解决方案,以推动整个产业向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 标签: 消毒剂 供应链 绿色环保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室对于医院的各项工作开展而言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消毒供应室工作之中,由于对风险问题的认识不足,导致医院的院内感染发生可能性比较高,不仅不利于病人的疾病治疗,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医院社会效益的提升,甚至有可能造成医患纠纷问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本文对当前医院消毒供应室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风险管理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供应室院感风险评估和防控措施。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该院2023.01-2023.12的30例供应室工作人员的院感风险展开调查,并提出防控措施。 结果 30例工作人员3例受环境因素影响,12例受化学性因素影响,12例受生物性因素影响,3例受职业安全意识不高影响。 结论 供应室院感风险隐患有环境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以及职业安全意识不高因素,为降低供应室院感风险,需制定相关防护措施及规章制度,以保证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 标签: 供应室 院感风险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 随着国家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成立区域消毒供应中心是改善医院治理结构、规范运行机制的关键。本文对区域卫生服务中心的设立给医院卫生服务中心带来的机遇、挑战和风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卫生服务中心的现状,提出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区域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方案。

  • 标签: 区域消毒供应中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机遇 挑战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试论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划分11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6名,仍旧落实以往常规管理制度)、观察组(5名,在此基础上加以风险管理),并对比。结果:观察组复用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呈P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风险管理 复用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 要] 探讨肿瘤内科护理风险因素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 我院肿瘤内科开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来,将我院收治的18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择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前我院收治的18例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类型以及护理质量的差异,探讨护理风险的发生原因以及相关风险管理措施.结果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常见種类为药物外渗、药物过敏、院内感染、坠床跌倒、静脉血栓和自杀.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2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质量优良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3.3%与80.0%,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种类较多,开展相关的护理管理与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 肿瘤内科 护理风险 管理措施 护理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ICU护理的安全风险应对措施。方法:选择100例在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ICU患者,分为两组,使用针对安全风险应对措施护理的为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ICU 安全风险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本院消毒供应中心中30名护理人员和20名护理员,总共50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1月~2019年11月未进行细节护理干预为常规组,再以2019年12月~2020年10月进行细节护理干预为实验组。对比科室对两组的满意度和灭洗涤、消毒和灭菌的合格率。结果:实验组的满意度和洗涤、消毒、灭菌的合格率比常规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 消毒 灭菌
  • 简介:摘要:医疗器械清洗是医疗器械回收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保证医疗质量,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清洁是一项基本任务,因为它是去除热原、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重要步骤。如果使用后清洗消毒不到位,很容易造成医院感染问题。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清洗设备的引进和更新换代,以及科研人员对器械清洗投入的不断加大,医疗器械清洗技术在医院应用中不断创新。在医院消毒供应站,设备清洗技术的不断创新也给医疗器械的质量监控带来了新的挑战。

  • 标签: 供应室专用医疗设备 消毒灭菌管理 问题 响应措施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10名工作人员。风险管理是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进行的。对医院感染发生率、康复、清洁、消毒、包装和分发的合格率以及工作人员的风险预防、服务和安全识别意识价值进行了统计,并将其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风险管理尚未实施的时期进行了比较。结果治疗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58%,明显低于治疗前1.74%(p < 0.05)。管理后回收、清洁、消毒、包装和分配的合格率明显高于管理前(p < 0.05)。管理后员工的风险预防意识、服务意识和安全识别意识的价值高于管理前(p < 0.05)。结论风险管理如果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工作,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

  • 标签: 风险管理 消毒 供应室工作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究实施风险及防范措施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和安全事故放生情况。结果:实施风险及防范措施干预后,护理服务质量及安全事故发生情况都有明显好转(详见表2和表3),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意识和护理质量,规避消毒供应中心的风险因素,营造了安全高效的医疗环境,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工作 风险及防范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应用到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500件精密专科医疗器械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措施;将2022年2月至7月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500件精密专科医疗器械纳入试验组,实施安全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经统计分析,试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安全风险管理措施运用到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可以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效果,有效降低各种风险事件发生几率,值得运用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安全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供应室医疗器械消毒中心,实施风险护理,对整体护理质量、风险识别能力产生的影响及作用。方法:从2022年1月~2022年12月供应室护理人员3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月-6月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22年7月-2022年12月作为观察组,实施风险护理,每组15名,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风险识别能力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显著性(P<0.05)。结论:在供应室医疗器械消毒中心,实施风险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风险识别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供应室 医疗器械 风险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基层医院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守护屏障,手术室是医院护理风险的高发区域,要进一步提升医院手术室的风险应对能力和处置水平,是现代化医院护理机制建设的重要指标。目的:探讨现阶段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管理政策。方法:针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总结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有效的管理政策。结果:较早的发现和预防护理中安全隐患因素能够降低了护理工作中的差错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结论:多种安全隐患往往存在于手术室护理中,及时的针对性护理管理对策,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全方位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安全。

  • 标签: 手术室 安全隐患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选择两组肿瘤内科病房中的患者共200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规范化的护理危险度评价量表,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价,并在实验组病人中实施个体化的、预防为主的护理干预。通过SPSS22.0对两组病人的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工作品质进行分析,并对两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护理风险事件较少,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要低(P<0.05),患者的治疗期较短,治疗成本较低,治疗效果较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个体化的预防干预,能明显减少肿瘤内科护理的危险事件,改善病人的生活,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必须建立专业化、规范化的护理工作程序与管理体系,并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训练与监督,以达到防范与控制护理风险的目的。

  • 标签: 肿瘤内科 护理风险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的分析对象,由我院独立完成,主要从本院儿科患儿中选择90例,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5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5月,在此期间设立参照组和研究组两个小组,将患儿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以45例每组的方法将新生儿均分至两组,对不同分组的新生儿应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以此完成对照研究,选择常规护理方法应用到参照组中,研究组护理的过程中则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对患儿接受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记录两组患儿是否出现护理风险事件,整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记录后进行比较{参照组20.0%(9/45)比研究组4.44%(2/45)},前者的数据低于后者,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结论:儿科护理中存在较多风险因素,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加强风险因素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儿科 护理管理 风险因素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