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治疗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予血液透析(HD),B组予血液透析+滤过(HDF),C组予血液灌流+透析(HP+HD),观察三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三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都明显下降;C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下降幅度比较大,优于A组和B组。结论:将血液透析➕滤过方式和血液灌流➕透析这两种血液透析方式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值得在临床医学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滤过 微炎症状态 干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接收的120例孕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产前和产后的焦虑评分(EPDS)、顺产率以及产后出血、产后感染、产后抑郁三项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和总发生率。 结果:产前两组EPDS评分无显著差异,产后观察组EPD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顺产率为81.67%,大于对照组的53.33%;两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仅为6.67%,显然小于对照组的23.33%(p值<0.05)。 结论: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疏导孕产妇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顺产率,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孕产妇 心理状态 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吸痰法是⼀项重要的急救护理技术,从吸痰管的选择、插管的深度、吸痰负压、吸痰⽅法的选择,利⽤机械吸引的⽅法,经⼝、⿐、或⽓管插管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治疗⼿段。

  • 标签: 吸痰管 负压 ⽅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急诊优质护理在癫痫持续状态中的护理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6月到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50例进行分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对比组患者25例,实验组患者25例。对比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实施急诊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中也同样优于对比组(P<0.05),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结论:急诊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常规护理 急诊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在哮喘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100例哮喘患者为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护理)、观察组(n=50,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哮喘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效果显著。

  • 标签: 哮喘 常规护理 临床路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自2020年4月至12月收治的100名急性抢救心肺复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心肺复苏后的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传统护理加急诊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23.42±3.19)、SDS评分(26.48±3.84)都优于对照组SAS评分(34.52±3.16)和SDS评分(35.16±3.41)(P

  • 标签: 急诊护理 心肺复苏 心理状态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护理程序对手足外科心理状态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手足外科患者4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在护理程序上着重心理护理以及疼痛干预,对照组则给予临床常规流程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以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患者人际关系、焦虑、敌对等心理状态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观察组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能够显著改善手足外科患者心理状况,且对术后疼痛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 护理程序 手足外科 心理状态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对改善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以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精神科接收并治疗的7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本次医学研究重点观察对象,计算机分组分为对照组(35例)与研究组(3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实施康复护理对患者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有很好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抑郁症 心理状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改善患者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例)和观察组(n=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两组护理前后HAMD评定。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总满意度95.45%高于对照组84.09%(P<0.05);两组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定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抑郁状态,加强患者身体机能恢复。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梗死 护理满意度 抑郁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接受IABP治疗患者术前、术后存在的心理状态,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方法:研究分析我院接诊的心内科应用IABP治疗的患者19例作为护理对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存在的心理状态,并向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结果:患者在术前存在的心理状态主要有焦虑、紧张和恐慌等,术后存在的心理状态是烦躁、依赖和不配合等;对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后,患者的情绪状态明显好转,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护理前对比存在差异。结论:在IABP治疗中,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状态,给予综合心理护理方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更好的配合,帮助疗效提升。

  • 标签: IABP 心理状态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护理中不同护理模式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接受治疗的50例小儿高热患儿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96%与对照组80%相比有较大差异,观察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的显著较高,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不同护理模式 小儿高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痤疮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选择不同浓度的果酸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将该时段数据库资料登记合格并可耐受实验的132名轻、中度痤疮患者录入研究进行对照实验,对患者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单组内设置66名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选择5%浓度果酸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选择浓度20%果酸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96.97%),数据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78.79%),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痤疮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选择20%浓度果酸进行治疗,能够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 标签: 果酸 痤疮 皮肤类型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验中采取不同的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8~2021.8在我院收治的100例血常规检验受检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指尖末梢采血,观察组采取静脉采血。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检验报告中的WBC(白细胞计数)、PLT(血小板计数)、HcT(红细胞比容)均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指尖末梢采血 静脉采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于卵巢囊肿手术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对其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 实验将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卵巢囊肿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共计选取7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该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程度。结果 由数据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之前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没有显著差异(t=0.625、p>0.05),进行护理之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40.1±4.9)分、抑郁评分(52.3±7.5)分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35.4±3.9)分、抑郁评分(45.13±5.8)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结果可知,对于卵巢囊肿手术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卵巢囊肿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助产师护理工作对产妇心理状态、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65例。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助产师护理及相应防范措施。将两组疼痛、焦虑抑郁、分娩质量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产妇SDS、SAS评分较低,研究组的疼痛评分(PPI评分和感觉项总分)和低于对照组,各产程时间、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助产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分娩产妇中有重要作用,能提高产妇分娩质量,降低疼痛,提高新生儿质量。

  • 标签: 助产护理 焦虑抑郁 分娩质量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研究样本为冠心病患者30例,样本来源为我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间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结合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针对性护理组(观察组)以及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开展组间对比来对护理措施进行研究。结果:冠心病患者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心理,两组患者对比发现其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存在较大的变化,通过开展针对性护理的方式,可以有效的调节患者心态,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进行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本院治疗高血压的患者中选取66例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调查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33例,调查该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睡眠质量、负面心理情绪评分)。结果:①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比:将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出现的焦虑、急躁、抑郁、偏执、悲观等情绪进行评分记录,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②患者的睡眠质量对比: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睡眠正常的概率为93.94%,对照组睡眠正常的概率为75.76%,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心理问题时,可以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该方式能减轻患者焦虑,使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提升,这种护理模式值得普及。

  • 标签: 护理 高血压 心理状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状态,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36例门诊患者采取问卷调查、功能表评测及面对面访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 泌尿外科门诊候诊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烦躁、疑惑、不满等心理状态。结论 针对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进行护理流程优化、护理服务意识提升、软硬件设备更新、候诊环境维护、患者心理安抚等多方面进行改善,消除其不满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增强其治疗配合度,促使整个门诊候诊保持平稳的秩序和和谐的环境氛围。

  • 标签: 泌尿外科门诊 病人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心理状态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8月-2021年8月为时间节点,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将其实施分组(2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护理1个月时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都较A组低(P<0.05)。结论 针对脑梗塞患者,通过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能够改善其心理状态,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个性化心理护理 脑梗塞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妇科恶性肿瘤包括多种类型,主要病变部位是女性的宫颈或卵巢部位,其中子宫颈癌在女性生殖器官癌瘤中占首位,而且还是女性各种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癌瘤,由于恶性肿瘤对女性的身体伤害较大,而且还发生在女性的宫颈、卵巢等特殊部位,因此一些患者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例如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这些负面的心理情绪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基于此,本文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妇科恶性肿瘤的心理状态护理对策开展探究。并借助本文,能够为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心理状态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