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动态血压监测是通过仪器自动间断性定时测量日常生活状态下血压的一种诊断技术,可提供24h内上百次血压测量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高血压病及药物疗效观察提供有价值的可靠数据。我院选用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护仪,该设备操作简单、仪器小、重量轻,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小,使患者更容易快速熟悉和操作。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测量 血压监护仪 诊断技术 疗效观察 高血压病
  • 简介: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旨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风险管理实施后(2011年12月~2012年6月)在我社区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162例设为观察组,同时将风险管理实施前(2010年12月~2011年6月)在我社区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162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为其提供更加安全有序的服务,大大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风险管理 社区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总结了血液净化中心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护士长护理风险管理对策,风险因素包括相关制度滞后、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及质量参差不齐,风险管理对策包括制度的完善及落实、改变护理模式、提高专科护士素质、建立持续质量改进体系和做好血液透析环境及设备的管理。认为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有效地回避了护理风险,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血液率化 护士长 护理风险管理 对策
  • 简介:消化内镜无痛技术是应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如异丙酚、舒芬太尼、咪唑安定等引起患者中枢抑制,提高痛阈,减弱咳嗽、吞咽等保护性反射,使患者在安静、安全、舒适、无痛的浅睡眠状态下完成胃肠镜检查的技术。与传统消化内镜相比,无痛消化内镜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不适,提高其耐受性和检查的满意程度,减少检查中生理损伤的危险,为内镜医师提供一个理想的检查环境。但镇静本身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及风险,同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存在护理人员责任、技术、心理、制度、管理等诸多因素的护理安全隐患。因此,加强风险评估,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是最为重要的策略和原则。现将无痛消化内镜的风险评估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胃镜检查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内引流管行颅内压(ICP)监测对颅脑损伤疾病治疗的应用价值与护理。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入住ICU的因颅脑损伤已行颅内引流术的患者,在常规监护、治疗基础上,在颅内引流管外侧端接三通管,行ICP监测。对ICP〉2.0kPa者予加强脱水,ICP〈0.5kPa者提高引流袋水平,减少脱水剂用量及使用时间。结果共53例患者行ICP监测,死亡6例,死亡率11.32%;较同期未行ICP监测病例死亡率26.53%明显下降。监测结果及表现图谱与病程发展相符。结论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经颅内引流管行ICP监测操作简便,达到ICP监测技术要求,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压 监测
  • 简介:总结了在27例危重新生儿抢救过程中应用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采用正确方法进行动脉穿刺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等措施.认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不仅为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临床指导,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荷,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抢救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妇科手术的患者500例,手术前对年龄、体重指数、内科合并症、肿瘤性质、恶性肿瘤家族史和血栓栓塞疾病家族史等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结果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9.20%;年龄(OR=1.066)和肿瘤性质(OR=10.788)是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结论手术前对妇科疾病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量化评估,有助于早期认识疾病的高危因素,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妇科盆腔手术 风险评估
  • 简介: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和公安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医疗机构逐步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三防系统,以提升安全防范工作水平,减少涉医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 标签: 安全防范工作 医院 违法犯罪活动 医疗机构 办公厅
  • 简介: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在现今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大环境下护理安全显得尤其重要。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的基本保证,

  • 标签: 护理安全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总结持续质量改进在术前安全核查流程中的应用。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查找执行术前安全核查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确定质量改进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测量实施结果。改进后术前安全核查缺陷率降低,达到目标值。

  • 标签: 手术 安全核查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随着社会的进步及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的维权意识增强,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护理医疗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一旦发生护理安全事故,必将给病人造成伤害,还会影响医院的声誉及社会稳定。现将手术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 简介:随着各类导管在临床上广泛引用,导管固定方式已引起护理人员的广泛关注。传统的导管固定方式别针橡皮筋固定法,简称别针法,存在诸多缺陷。近年来有不少临床护理人员对导管固定方式进行改进,如截流夹固定法和票夹固定法等,但这些改良固定法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为了探讨更好的导管固定方式,以满足临床导管固定的需要,使导管得到更安全

  • 标签: Y型导管安全固定夹 开发研究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批量白内障复明手术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229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时间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月为实验组;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1041例患者对照组,根据对照组出现的相关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在实验组实施,比较2组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异常情况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率。结果实验组白内障手术患者异常情况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健全各项制度,采用标准的临床护理路径,重视消毒隔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心理护理,合理的安排人力资源,可有效避免批量白内障手术出现的安全问题。

  • 标签: 白内障复明 批量手术 安全问题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品质圈管理在保障妇科化疗用药安全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品质圈小组,完善化疗用药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强化护士安全用药意识,对护士进行常规与强化相结合的专业知识培训。结果实施品质圈管理后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P〈0.01),杜绝了化疗差错的发生(P〈0.05)。结论在妇科化疗用药中应用品质圈管理,可提升护士专业能力,杜绝化疗差错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

  • 标签: 品质圈 妇科 化疗用药 护理安全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对护理安全知识的需求,实施相应的培训,以减少患者的安全隐患,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老年科的痴呆患者照顾者55例,根据患者特点制定护理安全培训课程,包括防跌倒、走失、误食、烫伤和攻击行为等.结果培训后患者发生不安全事件明显减少,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顾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得分明显提高(P<0.05);照顾者的需求得分明显降低(P<0.05);对护理满意度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护理安全培训是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的迫切需求,通过培训不仅能降低老年痴呆患者的安全隐患,还能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痴呆患者 照顾者 护理安全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