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1 个结果
  • 简介:最新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工程技术2010版)于2010年12月16日北京隆重发布,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办《中国感染化疗杂志》影响因子(JIF)该学科(内科学)94种杂志中排名第一,其复合JIF2.153,期刊综合JIF1.855,技术研究类JIF1.855。

  • 标签: 期刊影响因子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中国 杂志 化疗
  • 简介:CRTER杂志是一本传播组织工程领域一流学术研究成果专业期刊,系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临床康复》杂志主办国家级学术期刊。ISSN1673—8225,CN21—1539/R,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代号8-584,周刊,200页/期,A4开本,插图随文,印刷精致。

  • 标签: 中国康复医学会 组织工程 临床康复 杂志 组稿 公开发行
  • 简介:近年来新药研发费用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及早发现新药研发过程不利因素,合理评估药物研发前景对药物研发十分重要。其中药物引发心电图QT间期延长,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潜在危险性大,心电复极化延长可潜在增加室性心律失常风险,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depointesventricularheartbeattachycardia,TdP)。TdP是介于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之间一种特殊类型恶性心律失常,易致猝死[1]。国内外对此问题已达成基本共识,因此新药研发过程及时发现和综合评估对加强致QT间期延长药物认识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为此于2002年11月发布了非抗心律失常药潜在致QT/Qrrc间期延长和致心律失常临床前评价和临床评价两个指导原则讨论稿。

  • 标签: 喹诺酮类 QTC延长 心脏毒性
  • 简介:近20年来,高危血液疾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概率呈显著升高趋势,IFI是血液恶性疾病治疗后死亡蕈要原因之一。由于IFI确诊困难,而延迟抗真菌治疗导致IFI相关病死率增高,因此时于IFI高危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临床研究能够降低IFI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常用顶防药物包括口服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泊沙康唑体外有极好抗真菌活性,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 预防性应用 宿主细胞膜 抗真菌治疗 高危患者
  • 简介:2015年11月5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Genvoya(含埃替格韦、达芦那韦、恩曲他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复方片剂)适用于HIV感染成人、12岁及以上儿童,体质不低于35kg(77磅)HIV感染患者,作为初次治疗用药。不推荐用于重症肾功能不全患者,但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仍可使用Genvoya。

  • 标签: 肾功能不全 食品与药品 药品监督 临床试验 替诺福韦 初次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本院分离肺炎链球菌对泰利霉素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对本院2005--2007年从各种临床标本收集97株肺炎链球菌,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这些菌株对泰利霉素3种新近上市和其他7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97株肺炎链球菌对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率均为100%,对喹奴普丁-达福普汀也未发现耐药菌株,只是有18.8%菌株表现为中介。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如下:对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60.8%、58.8%、0%、2.1%、12.8%和64.5%,对青霉素敏感率为85.6%。结论本院尚未用于临床3种新近上市抗菌药物泰利霉素、利奈唑胺和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对本院分离肺炎链球菌有良好体外抗菌活性。而上述细菌对红霉素、林可霉素以及四环素有较高耐药性。

  • 标签: 泰利霉素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测定比阿培南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08—2009年5所教学医院分离临床非重复菌株426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比阿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上述分离菌体外抗菌活性,用WHONET5.4软件分析结果。结果3种抗生素对所检测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很好抗菌活性,敏感率均>93%,其中对非产ESBLs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率均为100%。比阿培南对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除MIC50几何均数介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之间,其他指标均与亚胺培南相同。铜绿假单胞菌对比阿培南耐药率仅为12.8%,低于亚胺培南(31.9%)和美罗培南(17%),但中介率较高(19.1%)。对鲍曼不动杆菌,比阿培南和亚胺培南体外抗菌活性相似。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种抗生素MIC90均≥256mg/L,几何均数范围为5~14mg/L。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对3种抗生素敏感率均为100%,但比阿培南MIC50、MIC90和几何均数均介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之间:小于美罗培南而大于亚胺培南。结论比阿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体外抗菌活性相仿,对临床常见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具有广谱杀菌活性。

  • 标签: 比阿培南 碳青霉烯类 抗菌活性
  • 简介: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感染菌菌群变化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外科重症监护病房163例SAP患者腹腔胰腺胰腺周围采集病原菌菌群和耐药性变化。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7株,占77.9%,革兰阳性菌56株,占22.1%。所有检出病原菌,革兰阴性菌所占比率最高,以不发酵糖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别占19.8%、13.4%和9.9%,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显著增加,并出现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率分别为13.8%和13.0%,其产ESBLs株分别占45.7%和30.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革兰阳性菌比率较低,但肠球菌胆道感染中所占比率较高(31.8%);常见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保持高敏感性。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不发酵糖菌感染率和耐药率均明显上升,胆道阳性菌感染也有增加趋势,这些都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评价替加环素14种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细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对临床分离214株多重耐药细菌(MRSA、肠球菌属细菌、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肠杆菌属细菌)MIC,并与其他13种抗菌药物进行比较。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多重耐药MRSA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性均为100%。多重耐药肠球菌属(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率均为100%,万古霉素敏感率为93.1%,2株万古霉素耐药多重耐药屎肠球菌对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均呈敏感,MIC90值分别为0.064mg/L和1mg/L。37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率为97.3%,MIC90值为2mg/L,其中16株耐美罗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率仍为100%,MIC90值为2mg/L。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和美罗培南敏感率均为100%,但替加环素MIC90值均高于美罗培南。多重耐药肠杆菌属细菌(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率为86.5%,MIC90值为4mg/L。结论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常见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有良好体外抗菌活性。

  • 标签: 替加环素 多重耐药性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比较早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E-VAP)晚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L-VAP)危险因素,病原菌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多重耐药菌和病死率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6—2008年外科术后入住上海中山医院ICU行机械通气≥48h患者186例,分为非VAP组(97例)、E-VAP组(41例)、L-VAP组(48例),记录危险因素、死亡例数、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E-VAPL-VAP共同危险因素有肺外感染、使用H+拮抗剂或抑酸剂;E-VAP危险因素还有术前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误吸、Glasgow昏迷评分≤9分,L-VAP危险因素还有使用抗菌药种类≥2种、气管切开、器官系统衰竭指数(OSFI)≥2分。两组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重耐药菌E-VAP组和L-VAP组所占比率分别为57.5%和6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有Glasgow昏迷评分≤9分、误吸、机械通气时间≥7d。病死率危险因素有OSFI评分≥3分、ApacheⅡ评分≥20分、使用激素、病原菌为多重耐药菌。结论E-VAPL-VAP病原菌相似且主要为多重耐药菌,因此经验性抗菌治疗时,应减少不充分或无效抗菌治疗发生。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耐药菌
  • 简介: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手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分析本院成年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病原学特点和发生VAP危险因素。结果77例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后发生VAP34例,发生率为44.2%,其中早发VAP11例,晚发VAP23例。多因素分析表明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时体外循环≥120min、红细胞输注≥6u、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d、气管切开是VAP发生危险因素。早发VAP晚发VAP痰培养病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4,P=0.030),早发VAP痰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69.2%,晚发VAP则以革兰阴性菌及真菌为主,分别占45.5%及27.3%。结论严重肺动脉高压、长时间体外循环、红细胞大量输注、术后低氧血症、长时间机械通气及气管切开是心脏瓣膜术后VAP发生危险因素。术后早发VAP晚发VAP痰病原菌有一定差异。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肺炎 心脏瓣膜手术 体外循环 病原菌
  • 简介:虽然现阶段世界目光都集中于美洲地区迅速扩散寨卡疫情,但专家警告,起源于非洲寨卡病毒仅是日益严重蚊媒传播疾病冰山一角。目前蚊虫非热带地区活动日益频繁,逐渐打破之前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集中于热带地区固有观念。

  • 标签: 疾病构成 寨卡 传播 病毒 扩散 蚊虫
  • 简介: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医院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为制订有效MRSA感染控制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6月MRSA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重症监护病房(ICU)MRSA医院感染率高于非ICU,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MRSA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61.1%)和血流感染(27.8%)为主,而非ICU以皮肤软组织感染(66.7%)为主,不同科室MRSA感染疾病谱存在差异(P〈0.05);ICU和非ICUMRSA感染患者在年龄、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手术、疾病转归等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和非ICUMRSA感染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非重症监护病房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感染
  • 简介:目的调查镇江地区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3类整合酶基因检出情况,分析I类整合子-基因盒结构特征。方法对临床收集细菌采用PCR方法、T-A克隆以及基因测序技术对3类整合酶基因以及I类整合子结构进行分析。结果296株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和不发酵糖菌I类整合酶基因检出率最高为43.2%。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检出率分别为61.0%、14.3%、37.3%和20.0%,而Ⅱ、Ⅲ类基因检出率较低。对I类整合子基因盒结构分析发现共检测到5种不同基因盒,分别为:dfrA17、aadA5、aadA1、aadA2、dhrfⅪ,有4种不同基因盒排列方式。结论镇江地区临床分离细菌I类整合子-基因盒检出率较高。

  • 标签: 整合子 基因盒 革兰阴性菌
  • 简介:目的多中心研究我国2005年MRSA耐药现状,评价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达托霉素和头孢吡普药物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14个地区连续分离非重复金葡菌809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MIC。结果MRSA发生率为50.3%,其中MRSA发生率最高为大连(93.3%)、上海(80.3%),其次为南宁(63.6%)、北京(55.5%)、青岛(53.8%)。MRSA对红霉素敏感性为4.2%,喹诺酮类药物为4.4%~12.6%,庆大霉素为9.6%,四环素为11.1%,对MRSA活性较高有氯霉素(82.3%)和复方磺胺甲嗯唑(78.6%);MRSA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达托霉素和头孢吡普均全部敏感。头孢吡普、达托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MIC50和MIC90分别为2,2mg/L;0.5,0.5mg/L;0.125,0.25mg/L;1,2mg/L。MIC范围分别为0.125~2mg/L,0.125~1mg/L,0.064~0.5mg/L,0.25~2mg/L。结论我国MRSA发生率高,多重耐药严重,不同地区MRSA发生率有所差异,头孢吡普、达托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对于MRSA具有很高抗菌活性。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耐药性监测 头孢吡普 达托霉素 替加环素 利奈唑胺
  • 简介:目的按照不同原发病及年龄分层统计、分析血液病患者血培养分离菌分布和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血液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血培养标本结果和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送检1695份血培养标本,阳性标本302份,阳性率为17.8%,分离到113株革兰阳性菌(37.4%),170株革兰阴性菌(56.3%),19株真菌(6.3%)。血培养阳性率最高原发病是骨髓瘤(26.5%),其次是白血病(24.3%)。年龄分组60~80岁患者血培养阳性率为17.9%,〈60岁阳性率为17.8%。血培养阳性标本,革兰阳性菌阳性率最高年龄段为60~80岁,阳性率为39.5%。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属居首,革兰阴性菌肠杆菌科细菌最多。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有较高敏感率,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替坦有较高敏感率。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对青霉素G均有较高耐药率。结论1695份血液科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分析显示革兰阴性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占多数。血培养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而检出原发病最多为骨髓瘤;60~80岁患者比率最高。对不同原发病、年龄分层血培养分离菌分布和敏感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血培养 原发病 年龄分层 耐药性 敏感性
  • 简介:目的探讨肺真菌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8年6月经病理确诊为肺真菌病住院患者54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54例患者,肺曲霉病30例(55.6%),肺隐球菌病15例(27.8%),肺念珠菌病4例(7.4%),肺组织胞浆菌病3例(5.6%),肺孢子丝菌病1例(1.9%),放线菌肺炎1例(1.9%)。其中既往有基础疾患42例(77.8%);手术检出30例(55.6%)、纤维支气管镜下检出12例(22.2%)、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检出9例(16.7%)。主要症状有咳嗽41例(75.9%)、咳痰30例(55.6%)、咯血20例(37.0%)、发热16例(29.6%);无症状者6例(11.1%)。胸部影像学表现有肿块、结节病灶41例(75.9%),团片状渗出病灶8例(14.8%),弥漫粟粒型1例,12例(22.2%)患者有空洞形成;病变累及双肺7例(13.0%),右肺26例(48.1%),左肺21例(38.9%)。54例患者,41例门诊误诊,误诊率高达75.9%。30例(55.6%)经外科手术切除,随访1例患者术后复发隐球菌性脑膜炎,其余患者无复发。20例(37.0%)经抗真菌药物治疗,16例痊愈或显效。结论肺真菌病以肺曲霉病为多见,其次为肺隐球菌病。确诊有赖于病理学诊断。肺真菌病因病原真菌不同,获取病理组织方式、影像学表现亦有所不同,外科治疗和抗真菌药物治疗有较好疗效。

  • 标签: 肺真菌病 影像学特点 临床表现
  • 作者: 阳娅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治疗学
  • 创建时间:2022-10-2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21期
  • 机构:重庆西南铝医院,重庆400050
  • 简介:重症肺部感染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危急,据统计,重症肺部感染发病率正在逐年提升,如果无法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则会病变为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是多个器官逐渐衰竭,直到患者死亡。目前,临床,一般会通过抗生素和对症支持方法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但是临床疗效不佳。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属于新型治疗手段,通过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保证治疗安全性。

  • 标签: 降阶梯治疗;重症肺部感染
  • 简介:细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医学界开始重新审视老抗菌药,以期作为耐药菌感染备选治疗手段。磷霉素是1969年从链霉菌中分离一种磷酸衍生物,磷霉素氨丁三醇口服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引起单纯性尿路感染,磷霉素钠盐静脉制剂用于临床各类感染治疗。该文综述了1971年至2007年国际上发表有关磷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感染(尿路和胃肠道感染除外)疗效安全性研究。

  • 标签: 磷霉素氨丁三醇 单纯性尿路感染 耐药菌感染 胃肠道感染 应用 细菌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