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梅毒(syphilis)是经典性病的种,属于慢性性传播疾病(sexaullytransmiteddisease,STD),是由梅毒螺旋苍白亚种(treponemapallidumsubsp.pallidum,TP)感染所致,人是梅毒的唯传染源。1905年由法国科学家Schaudinn和Hoffman发现并报道,通过人类黏膜或有破损的皮肤直接接触病人感染性病灶而传播,不但引起全身性疾病危害人们的健康,同时还传播给下代。梅毒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相同,大量的研究表明梅毒可大大增加感染和传播成人艾滋病和胎传艾滋病的危险性。长期来,对梅毒的病原体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建立了许多检测TP和TP抗体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促进了对TP的研究工作,使得快速、灵敏、特异的梅毒诊断方法不断更新完善,有利于广泛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及更准确地指导临床治疗,对梅毒疫苗的探索也有定意义。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梅毒疫苗
  • 简介: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种减轻病痛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术式,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已经越来越普及。2006年美国髋膝置换总量约80万台,英国约13万台。但关节周围假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随着手术技术和手术条件的改善,关节假周围感染发病率正在下降,现在初次髋关节置换中感染发生率为1.7%,在初次膝关节置换中为2.5%,在初次肘关节置换中为9%,然而在置换术总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关节置换术后周围感染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虽然关节周围假真菌感染较少发生,仅占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比例不到1%。但是,但真菌感染,会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 髋关节 膝关节 真菌感染
  • 作者: 黄子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治疗学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22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骨水泥椎成型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性胸腰椎骨折患者5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登记身份证信息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6例,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跨度为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对照组患者接受大剂量骨水泥椎成型术,研究组患者接受小剂量骨水泥椎成型术进行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VAS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小(P>0.05)结论:给予老年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小剂量骨水泥椎成型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型术;胸腰椎骨折
  • 简介:目的对上海地区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初始治疗艾滋病患者各种治疗药物更换的时间、原因及例次频率进行研究,从而比较各种药物的耐受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154例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艾滋病患者初始治疗方案中每种药物在开始使用后的不同时间段内被更换的最常见原因以及发生更换的例次频率。结果启动ART后的3个月内更换治疗药物的原因以奈韦拉平(NVP)导致的严重皮疹、依非韦伦(EFV)导致的严重皮疹和齐多夫定(AZT)导致的中性粒细胞(ANC)〈0.75×10^9/L为主。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因AZT导致的严重贫血、NVP导致的肝毒性更换药物的患者增多。治疗超过1年后患者更换药物的原因多集中于司他夫定(d4T)所致的外周神经损害、脂肪萎缩、血脂异常以及发生治疗失败。因各种原因更换药物共352例次,其中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为302例次(26.17%),治疗失败为50例次(4.33%)。d4T治疗满1年后因血脂异常、脂肪萎缩及治疗失败发生更换药物的例次频率逐渐增加;AZT的更换原因主要为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开始ART后的6个月内;EFV更换的例次较少;NVP更换主要原因为严重皮疹和3级以上肝毒性,在开始治疗后的1个月内发生频率较高。结论在ART过程中,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长短不同,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也不相同。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范围较大。不良反应仍是影响患者依从性、抗病毒疗效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不良反应 治疗失败 更换药物
  • 简介:利奈唑胺为全合成嚼唑烷酮类(oxazolidinones)抗菌药,对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具良好抗菌作用。文献报道该药在人体非炎性房水中穿透性良好,但其对玻璃穿透性的资料则甚少。本文作者研究了利奈唑胺全身给药后在人体非炎性玻璃中的穿透性。该研究在24例接受玻璃摘除术患者中进行。

  • 标签: 利奈唑胺 全身给药 玻璃体 非炎性 药动学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简介: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市第医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动仪器对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该院临床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2014年版标准判断药敏结果及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收集临床分离菌516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50株,占28.1%,革兰阴性菌3712株,占71.9%。葡萄球菌属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6.5%(255/698)和81.4%(180/221),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其中检出1株对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株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9.9%(298/747)、26.1%(294/1127)和15.6%(12/77),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较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6.6%(163/445)和1.8%(13/715)。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微生物室应继续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 标签: 抗菌药物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性
  • 简介:随着细菌耐药性日益加剧,传统四环素类药物,诸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omadacycline是种新型9-氨甲基环素类药物(PTK0796),为米诺环素基础上进行化学基团修饰后得到的半合成化合物,目前正处于三期临床试验准备阶段。

  • 标签: 四环素类药物 药效学 体内外 米诺环素 细菌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2015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自动仪器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2015年该院临床分离菌共5524株,其中革兰阴性细菌3882株,革兰阳性细菌1642株,分别占临床分离菌70.3%和29.7%。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7.6%和83.0%。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不敏感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6.1%和46.8%,并两者均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不敏感株。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奇异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2.0%,32.2%和18.8%。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22%。结论该院的细菌耐药性仍对临床的抗菌治疗构成严重威胁,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并合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敏试验 多重耐药菌
  • 简介:目的了解近7年间重庆医院肠道外分离的气单胞菌对临床常用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住院患者肠道外分离的非重复气单胞菌株的临床分布特征并对14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结果进行判读,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0|2016年共分离肠道外非重复气单胞菌230株,以嗜水气单胞菌最为常见,占83.0%,其次为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占14.8%。主要分离自伤口分泌物,其次为胆汁和尿液。气单胞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最为严重,耐药率为46.8%,其次为头孢曲松(37.0%)和头孢呋辛(28.8%),对氨曲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10%以上。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以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10%。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4.0%,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1.7%。除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外,嗜水气单胞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尚未发现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对美罗培南耐药菌株。结论该院临床分离气单胞菌肠道外感染以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为主。气单胞菌科不同菌种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有差别。由于气单胞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较为严重,临床应慎重使用。

  • 标签: 气单胞菌 耐药性 头孢曲松 甲氧苄啶-磺胺甲唑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 简介:近年来新药的研发费用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及早发现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合理评估药物的研发前景对药物研发十分重要。其中药物引发的心电图QT间期延长,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潜在危险性大,心电复极化延长可潜在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depointesventricularheartbeattachycardia,TdP)。TdP是介于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之间的种特殊类型的恶性心律失常,易致猝死[1]。国内外对此问题已达成基本共识,因此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及时发现和综合评估对加强致QT间期延长药物的认识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为此于2002年11月发布了非抗心律失常药潜在致QT/Qrrc间期延长和致心律失常的临床前评价和临床评价两个指导原则的讨论稿。

  • 标签: 喹诺酮类 QTC延长 心脏毒性
  • 简介:目的了解2015年安徽滁州市第人民医院常见分离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各类临床分离菌采用MicroScanWalkAway96PLUS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共分离病原菌149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70株,占24.7%;革兰阴性菌1129株,占75.3%。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7.0%和86.3%。葡萄球菌中未见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对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屎肠球菌中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检出率为2.8%。肺炎链球菌主要来源于儿科,对青霉素均敏感。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52.9%、30.8%和25.0%,产ESBL株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29.4%。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85.5%)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3.0%和64.5%。结论2015年该院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严重,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细菌耐药性 超广谱13内酰胺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 简介:目的了解大连2所医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中介导高水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16SrRNA甲基酶基因armA、rmtB的流行情况,并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耐阿米卡星的革兰阴性杆菌134株。PCR法筛选2种甲基酶基因armA及rmtB;PCR产物进行测序。质粒提取、接合试验及转化试验确定armA及rmtB基因定位。琼脂稀释法测定阳性菌株、结合子和转化产物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3种氨基糖苷抗生素的MIC值。结果134株耐药菌株中,21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armA基因,5株大肠埃希菌和5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rmtB基因。质粒抽提试验及接合试验rmtB阳性菌获得成功。接合子及转化产物DH5a(pMDarmA)均获得高水平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性。结论大连2所医院检测到16SrRNA甲基酶基因armA和rmtB阳性菌株。armA基因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中;rmtB基因位于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上。armA和rmtB可以导致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高水平耐药。

  • 标签: 革兰阴性菌 氨基糖苷类 16S rRNA甲基化酶 ARMA rmtB
  • 简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立暨第次会议于2014年4月27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大省市的45位编委和编辑部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编辑部主任施耀国教授主持,主编张婴元教授致欢迎词。张教授在致辞中首先感谢各位编委从百忙中拨冗参加本次会议,感谢大家对杂志的贯支持;肯定了在原任主编汪复教授的领导和编委会的努力下办刊所取得的成绩。1995年创办内刊,2001年获准国内外公开发行以来,杂志始终坚持办刊宗旨不断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抗感染治疗的水平,为临床医务人员和医药领域科技人员提供医疗技术信息、临床经验、学科发展新进展、学术研究导向等园地,以利提高学术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使国内抗感染化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不断努力,使本刊办成学术水平高,具有权威性的级杂志。目前已成为个公认的临床、临床微生物、临床药理等学科交流的综合平台,对感染病诊治的规范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同时,在办刊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将杂志越办越好。最后张教授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 标签: 抗感染治疗 编委会 会议 杂志 化疗 中国
  • 简介:鲍曼不动杆菌存在于医院环境并在患者多部位定植,导致医院获得性肺炎、血流感染、腹腔感染、脑膜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等。由于其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及克隆传播能力,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全球流行并呈高度耐药的常见致病菌。在我国,鲍曼不动杆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2012年我国9省市15所教学医院临床检出的革兰阴性菌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达15.05%,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中大多数为多重耐药菌。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疫苗 蛋白
  • 简介: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总结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肝移植后早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1.9%,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50%,革兰阳性菌和白念珠菌感染各占25%。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年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比率(INR)]、血肌酐(Cr)以及总胆红素(TBi)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组Child积分、APACHEⅡ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积分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病原菌;患者术前营养状态、Child积分和MELD积分以及并发症与术后早期肺部感染密切相关。

  • 标签: 肝移植 早期肺部感染 Child积分 急性生理紊乱指标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 终末期肝病模型积分
  • 简介:目的分析肠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厦门某三甲医院的50例肠球菌血流感染患者资料。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药敏结果统计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50例肠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中分离的病原菌包括26株粪肠球菌和24株屎肠球菌;患者基础疾病包括肿瘤17例、2型糖尿病5例、急性胆管炎3例等。易感因素包括导管留置29例、手术19例、低蛋白血症6例、粒细胞减少5例、入住ICU7例、使用呼吸机5例。23例患者存在原发感染病灶,其中感染肠球菌例数/感染例数比56.5%(13/23):尿路感染6/7、手术部位感染4/4和胆道感染1/4等。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全部敏感。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全部敏感,而屎肠球菌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100%敏感。对高浓度氨基糖苷类敏感的粪肠球菌菌株分别为庆大霉素50.0%(13/26)、链霉素65.4%(17/26);屎肠球菌为庆大霉素25.0%(6/24)和链霉素62.5%(15/24)。46例在血培养结果回报前经验性使用了抗菌药物,41例经验抗菌治疗不合适(占89.1%)。32例患者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的调整用药,17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对于肠球菌血流感染,临床经验抗菌治疗常不合适,预后并不理想;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定差异,及时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抗菌治疗对感染的控制及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血流感染 肠球菌 药敏试验
  • 简介: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仅次于大肠埃希菌的第二大条件致病菌,是引起社区和医院获得性感染不可忽视的潜在病原体。般情况下肺炎克雷伯菌不致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时可引起感染。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高毒力因子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酶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oenix10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armA、rmtA、rmtB、rmtC、rmtD基因。结果4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armA基因阳性36株,阳性率78.3%,未检出rmtA、rmtB、rmtC、rmtD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全部敏感,对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分别为13.0%、80.4%、91.3%、95.7%、95.7%,对其他测试药物耐药率100%。结论医院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已非常严重,携带armA基因是导致氨基糖苷类耐药的原因之,延缓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已刻不容缓。

  • 标签: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16SRRNA甲基化酶 armA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