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栓子监测技术是近几年超声开展起来的新检查方法,主要是利用多普勒技术观察血液中的微小栓子数量,以便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客观化依据,以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本文应用此技术,观察了43例患者治疗前后栓子的变化,总结如下。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栓子监测检查 活血祛瘀
  • 简介:摘 要:目的:为了提高药品生产企业主动开展药品不良反应( ADR )监测的积极性和风险管理意识。方法: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进一步明确药品不良反应( ADR )监测工作意义。结果:促进药品生产企业 ADR 监测工作水平提高。结论:从认识上重视药品不良反的存在,从行动上加快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逐步完善。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ADR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再评价
  • 简介:摘要: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卫生理化检验与检疫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卫生检验与检疫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实践性极强,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该文从行业调研、历届毕业生调研、核心课程实训项目、教学资源库的建立4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以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需求的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实训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

  • 标签: 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 实训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专业评估对推动高职专业规范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完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保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专业评估的由来、发展现状、对高职专业建设的意义,结合医药卫生类专业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医药卫生类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 标签: 专业评估 高职教育 评估指标体系 医药卫生类专业
  • 简介:目的:超声监测胆囊在针刺穴位后的收缩功能,借此对胆囊炎进行诊断.方法:对临床上已经确诊的51例胆囊炎病例进行超声检查,并测量相关径线,然后运用针刺相关穴位,使胆囊收缩,在针刺后10min、20min、30min分别进行超声检查,测量相关径线,然后运用胆囊容积计算公式计算出收缩前后胆囊容积,计算胆囊收缩功能.随机抽取与病例组年龄范围相同的25例健康成年人,在针刺穴位胆囊收缩前后进行超声检查,计算胆囊收缩功能,以进行正常对照.将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作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结果:病例组针刺穴位后的胆囊收缩功能明显低于正常组(t<0.01).结论:超声监测胆囊在针刺穴位后的收缩功能,可以对胆囊炎进行诊断,并且具有无损伤、痛苦小、病人易接受、可重复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法.

  • 标签: 胆囊炎 收缩功能 针刺穴位 超声技术
  • 简介:胃下垂(Gastroptosis)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针刺作为祖国医学的一支奇葩,在治疗胃下垂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治疗经验。彩色超声(下简称“彩超”)作为重要的检查手段,是目前活体研究人体形态和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用彩超来研究针刺效应和疗效观察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复习有关文献,重点回顾胃下垂的针刺治疗进展,并分析彩超监测的可行性。

  • 标签: 胃下垂 针刺 彩超 形态学
  • 简介:下肢深静脉主干内血栓因临床症状较重,且易发生肺栓塞危及生命,已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但单纯肌间静脉血栓早期自觉症状较轻,临床体征大多不明显,易被临床医师忽视而漏诊。本文总结了本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彩超检查的26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治疗术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价值。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6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15例;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静脉血栓 小腿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监测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中的作用。方法:将112例需进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CDFI监测组和常规操作组,每组56例。比较两组首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拍胸片后是否需再操作。结果:CDFI监测组和常规操作组首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8.21%(55/56)、85.71%(48/56),置管时间分别为(5.64±2.44)min、(7.82±6.90)min,术后胸片发现导管位置异常分别为0%及10.71%(6/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FI监测下行PICC置管可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和再操作次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成功率
  • 简介:《肿瘤影像学》杂志前身为《上海医学影像》杂志,于2013年3月20日获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沪新出报[2013]31号文件正式批准更名。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31-2087/R。《上海医学影像》杂志从1992年9月创刊号总第1期面世至今,已经历了二十余年的风雨历程,期间在我国著名医学家和教育家苏步青、卢嘉锡和陈灏珠院士的关心和支持下,

  • 标签: 影像学 卢嘉锡 苏步青 医学影像 章教授 陈灏珠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食管鳞癌术后复发转移病例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影像特点,探讨PET/CT监测食管癌复发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4年12月食管鳞癌术后于本院行18F-FDGPET/CT检查的病例,对166例有复发和(或)转移的病例分析其复发或转移部位、频数及代谢程度。结果:166例患者中,局部复发45例,80%为吻合口原位复发,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病灶厚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149例转移病例中,单纯淋巴结转移占72.5%、单纯血行转移占4.7%、混合转移占22.8%。淋巴结转移以纵隔(66.8%)、锁骨上(39.2%)、腹膜后(21.1%)、腹腔(11.4%)为多,少数出现肺门、盆腔、颈部、腋窝、内乳区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以骨、肺、肝、胸膜为主,少数伴有肌肉、腹膜、脑、脾、心包、肾上腺转移。PET/CT可检出小于1.0cm的转移淋巴结(57例),淋巴结短径大于等于1.0cm组与小于1.0cm组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Vmax与淋巴结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食管鳞癌术后复发以吻合口局部为主,转移以淋巴结为主,少数为血行转移。PET/CT易检出复发转移病灶,在探测小于1.0cm淋巴结转移、非常见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血行转移方面独具优势。

  • 标签: 食管癌 术后监测 复发转移 18F-脱氧葡萄糖
  • 简介:目的:探讨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的大小和层面变化对前列腺外周带正常和前列腺癌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图一级统计学特征测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前列腺外周带癌患者的ADC图和常规MRI图像,对照病理结果,应用不同ROI测量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的一级统计学特征。ROI1:根据T2WI图像特征在最大层面确定前列腺癌及正常组织;ROI2:根据ADC图确定组织;ROI3、ROI4:大小分别为ROI1的3/4和1/2;ROI5:为多层面组成的整体病灶或组织。筛选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有显著差异的参数,进一步评价不同ROI之间测量结果差异。结果:共测量19个病灶和21个正常外周带组织的数据。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峰度值和偏度值无显著差异,而各ROI测量的正常组织ADC值均值及百分位数均显著高于前列腺癌。随着ROI缩小,肿瘤组织ADC值降低,正常组织变化不明显,两者平均ADC值对应的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SD)在所有ROI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正常组织不同百分位数ADC值对应的大部分SD值明显高于前列腺癌。测量整体体积与最大层面获得的ADC值及其百分位数、SD值不同并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面积ROI测量对ADC均值及百分位数均有显著影响,一级统计学特征测量可获得比平均ADC值更多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

  • 标签: 前列腺癌 扩散加权成像 统计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