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传染并在社区中的预防与控制进行分析,并对控制社区疾病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探索。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疾病控制工作的程度、人员情况、经费状况以及培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完成疾病控制工作的程度为 74.9% ,疾病控制所支出的费用占总费用的 5.9% ,疾病控制工作人员为 5.8 人,所占比例为 11.3% ,这些工作人员的学历大多在高中以下,没有医学背景和没有职称的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26.3% 、 10.9% ;社区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工作没有统一的业务指导与工作规范。结论制约社区开展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素质低下,不足的经费投入,没有统一性的业务指导。所以,一定要转变工作观念以及提高思想认识,加大队伍建设与经费投入,规范指导,明确职责。

  • 标签: 传热病,社区,控制,预防,规范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社区传染病发病情况以及流行特点,为社区传染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门诊以及住院自 2012 年 1 月— 2013 年 1 月一年以来收治的 678 例传染病患者,对其进行分类建卡、统计、问卷以及简单提问,分析社区中传染病的特点。结果:病毒性肺炎占 68.14% ,流行性感冒占 18.14% ,同时儿童是社区传染病中的高位人群。结论:社区传染病应该针对不同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的特点,及时的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开展社区预防免疫接种,进行教育传播以及提供心理咨询等。

  • 标签: 社区传染病 特点 预防控制措施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良性神经性肿瘤的MSCT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良性神经性肿瘤的MSCT表现,其中嗜铬细胞瘤12例,节细胞神经瘤4例,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瘤1例。结果:12例嗜铬细胞瘤均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其中6例伴有囊变,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有明显强化;4例节细胞神经瘤形态不规则,呈嵌入式生长,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3例神经纤维瘤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具有延迟强化特点;1例神经鞘瘤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肾上腺良性神经性肿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 神经节瘤
  • 简介:目的:分析颈部非器官性软组织肿块的CT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软组织肿块,分析其发病部位及CT表现。结果:淋巴结病变9例,以颈部Ⅰ~Ⅳ区多见。9例中,淋巴结转移瘤2例,淋巴结结核3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1例,淋巴瘤3例。淋巴结核、淋巴瘤的淋巴结多呈类圆形,边缘多清晰。淋巴结转移瘤、结核多呈边缘和分隔样强化,内部多见液化坏死区;淋巴瘤内部轻度强化;化脓性淋巴结炎边缘模糊,多结节融合,呈环样及分隔样强化。神经性肿瘤5例,多位于颈动脉间隙及椎旁间隙,颈动脉间隙神经性肿瘤位于颈动静脉后内方,呈类圆形,边缘清晰,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迷走神经性肿瘤使颈动静脉分离。咽部先天性囊肿3例,其中腮裂囊肿2例,位于颈侧区口咽扁桃体周围,胸锁乳突肌前内方,呈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边缘清晰光滑,并发感染则边缘模糊,囊壁增厚强化明显。甲舌囊肿1例,位于颈中区,边缘清晰之囊状影,与舌骨相连。淋巴管瘤2例,其中1例位于颈根后三角区,1例位于颈侧胸锁乳突肌前,边缘清晰,形态不规则,穿行颈部肌间隙内,无强化。结论:熟悉颈部正常解剖,掌握病变各自特点,对颈部软组织肿块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颈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女,19岁,因"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伴反复恶心呕吐10h"来院就诊,患者10h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上腹胀痛,伴腰背部疼痛,反复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尿淀粉酶3470U/L,血淀粉酶1313U/L,中性粒细胞比率90.60%,谷丙转氨酶303.2U/L,转肽酶154.5U/L,总胆红素47.1μmol/L,直接胆红素24.5μmol/L,间接胆红素22.6μmol/L.3年前因胆囊多发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开取石术.

  • 标签: 胰腺炎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评价双CT双能量成像在痛风患行四肢关节尿酸盐沉积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5例临床诊断痛风的患者行双手腕、双膝及烈足踝关节双能量CT扫描,对照组为15例非痛风患者(7例不明原因下肢疼痛患者、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例退行性骨性关节炎患者)。双能量CTGOUT软件处理扫描图像后,由3名医师独立进行评价,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尿酸盐沉积的差异及双能量CT检出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结果:患者组25例(56%)、14例(31%)、39例(87%)分别在双手腕、双膝及双足踝关节CT检测到尿酸盐沉积,双足踝关节受累较其他关节多。对照组无尿酸盐的沉积。45例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CT共发现391处,是临床估计病变部位的乱1倍(临床估计病变部位95处)。结论:双能量CT能方便快捷地检测出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可作为临床筛查痛风病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关节炎 痛风性 结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双CT肺动脉成像(MSCTPA)对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1临床拟诊为PE的患者行MSCTPA,观察肺动脉栓子的部位、数目、形态等直接征象,并分型;观察肺叶继发性改变。结果:发现栓子657支,其中段以上栓子481支,包括中心型栓子176支,附壁型259支,完全阻塞型46支。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肺梗死、胸腔积液、肺动脉增粗等。结论:MSCTPA能够方便、快捷、清楚地显示肺动脉栓子,提高PE的临床诊治效果。

  • 标签: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双CT对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3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腮腺腺淋巴瘤17例共22个病灶,腮腺多形性腺瘤16例共17个病灶,均完成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病理,对其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腮腺腺淋巴瘤与腮腺多形性腺瘤在发病部位、生长轴线、肿瘤内低密度或囊变坏死、平扫及增强扫描CT值、肿瘤内或周边血管影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肿瘤形态、大小、左右叶分布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CT除能显示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数目、部位、形态及周围结构情况,尤其对肿瘤内低密度组织成分或囊变坏死、增强血管影等显示有较好优势,对两者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

  • 标签: 腮腺肿瘤 腺淋巴瘤 腺瘤 多形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 简介:1资料相关数据显示,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1],其中肺腺癌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而且肺腺癌的影像学表现也呈现多样性。近期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胸科医院诊治2例影像学表现为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organizingpneumonia,COP)及肺泡微石症(pulmonaryalveolarmicrolithiasis,PAM)的肺部弥漫性疾病,经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肺活检病理证实均为肺腺癌,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肺腺癌 影像学表现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肺泡微石症
  • 简介:《肿瘤影像学》杂志前身为《上海医学影像》杂志,于2013年3月20日获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沪新出报[2013]31号文件正式批准更名。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31-2087/R。《上海医学影像》杂志从1992年9月创刊号总第1期面世至今,已经历了二十余年的风雨历程,期间在我国著名医学家和教育家苏步青、卢嘉锡和陈灏珠院士的关心和支持下,

  • 标签: 影像学 卢嘉锡 苏步青 医学影像 章教授 陈灏珠
  • 简介:目的探讨小动物SPECT/CT日常质量控制。方法对影响和衡量小动物SPECT/CT显像质量的近场均匀性(NFF)模型、Jaszczak模型、SPECT定量模型、CT几何校正和Hounsfield模型进行测量及校正。结果NFF性能指数(FOM)均<20,4个探头分别为13.38、15.46、16.06和13.08。Jaszczak模型给出的分辨率为1.1mm。当孔板为ATP102,核素为99mTc和125I时,SPECT定量因子分别为0.00229和0.00643;而当孔板换成ATP108时,定量因子分别为0.00195和0.00401。CT几何偏差在±0.5mm内,Hounsfield值在各种条件下均达到要求。结论系统整体性能稳定,各项测试均达到要求。

  • 标签: 小动物SPECT/CT 质量控制 日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因素及相应对策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医学检验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采用常规质量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在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检验产生差错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检验结果的差错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4.3%、93.6%,对照组分别为19.1%、78.7%,观察组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医学检验质量提高的因素主要有检验设备、沟通缺乏、素质不足等,针对存在的影响因素,加强质量控制,有利于减少检验差错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医学检验 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 对策
  • 简介: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具有操作简单、数字影像清晰度高、曝光宽容度大、后处理功能强等优点,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院自2002年引进美国柯达CR-900系统以来,开展了一系列质量控制工作.如针对IP对CR影像质量的影响、CR伪影的认识和处理、激光打印机对CR影像质量的影响等问题开展工作,积累了一些直接认识和体会,现小结归纳如下.

  • 标签: 计算机X线摄影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医院卫生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成本的控制对于我国医疗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医院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特点,探讨了影响医院卫生人力成本控制的有关因素,并结合相关因素分析了医院卫生人力成本控制的途径,得出相关结论。

  • 标签: 医院卫生人力资源 成本控制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根据低体重受检者(主要是儿童)的体重对CT曝光参数进行优化设置,以减少患者辐射剂量.方法:对220名低体重患者按不同部位、体重,以逐次接近法求取最优化曝光参数.结果:依据不同体重和不同扫描部位得到CT曝光参数优化设置表.结论:低体重患者CT曝光参数的调整是必要的,以体重为依据进行曝光量设置是可行的.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剂量 最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措施。方法:收治66例存在一定误差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结果: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分为四类,其种类与占比分别是患者原因(51.5%)、标本采集原因(25.8%)、标本送检原因(12.1%)、标本检验原因(10.6%),总提升率为97.0%。结论: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因素众多,占比比例较大的是患者自身因素,需提高血液检验标本正确性,在血液检验之前做好准备工作,注重检验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规定来操作,保障血液检验标本的实际质量,减少检验期间产生的误差。

  • 标签: 血液检验标本 误差 原因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细胞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控制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该院实施血常规检验的健康体检者 80例,均予正规的血液细胞检验,通过分析血液细胞检验结果,观察不同检验流程对实际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 1∶5000血液稀释比例的血液标本在 RBC、 WBC、 Hb、 PLT的检验结果,均低于 1∶10000血液稀释比例的血液标本;室温状态下,血液标本放置 48小时后的 RBC、 WBC、 Hb、 PLT水平均高于放置 24小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低温状态下,血液标本放置 48小时后的 WBC、 PLT、 Hb、 RBC水平与放置 24小时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液细胞检验各项环节(标本放置时长、稀释比例、存放温度等)均会对检验质量形成一定影响,应在采取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对不同环节进行严格把控,最大化确保检验结果的准备性。

  • 标签: 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检验 质量控制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是指也许或者已经造成了社会群众的身体健康问题的传染性疾病、疫情、大范围的食物中毒、突发的不明原因的疾病和其他对社会中的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损害生命安全的事件。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威胁或者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影响,稍有不慎,会引发社会恐慌,导致社会不能稳定的运行。所以,如何快速的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原因就十分重要。

  • 标签: 理化检验 质量控制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