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livopontocerbellaratrophy,OPcA)是一种原因不明以明显脑桥和小脑萎缩为病理特点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通常靠病理确诊,但病理诊断又难以在患者生前进行。近年来影像技术发展及MRI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对该病认识,提高了该病诊断率。

  • 标签: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 磁共振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及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1月间经手术与病理证实肺隔离症7例,均采用GELightspeed16层CT扫描机,行双期增强扫描,并行MPR、MIP及VR。结果:7例肺隔离症患者中,6例病灶位于左下叶,1例位于右下叶;5例为叶内型,2例为叶外型;异常供血动脉5例来自于胸降主动脉,2例来自于腹主动脉上段;CT平扫表现为肿块形4例,不规则形3例;血管重建中7例均清晰显示异常体动脉供血。结论:MSCT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对诊断肺隔离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肺隔离症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探讨MSCT对空回肠常见原发恶性肿瘤诊断价值,并总结常见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空回肠常见原发恶性肿瘤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CT诊断情况。结果:36例中,小肠腺癌18例,位于回肠3例,空肠15例,CT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密度肿块,病变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及门脉期中度强化,其中14例伴有肠梗阻。小肠恶性胃肠道间质瘤14例,CT扫描显示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界较清,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周边部分明显强化。小肠原发淋巴瘤4例,CT扫描显示为结节状或环状肠壁增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得出空回肠常见恶性肿瘤有3种类型:小肠腺癌、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和淋巴瘤。应用CT增强扫描有利于空回肠常见恶性肿瘤定性诊断,并可以发现病变向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征象,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小肠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膈肌脚转移瘤低场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膈肌脚转移瘤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重点分析其MRI平扫形态变化、T1WI及T2WI信号特点。结果:20例均为晚期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原发灶中胆囊癌5例,肺癌4例,胰腺癌3例,胃癌3例,乳腺癌2例,肝癌3例,均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MRI表现为膈肌脚正常形态消失,信号与原发病灶及邻近淋巴结等转移灶信号类似,以T1WI中高信号、T2WI等或略高信号为主,其中以T1WI显示转移为佳。结论:认识膈肌脚转移瘤临床特点和MRI表现对于其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256层CT血管造影资料。结果:60例中35例显示肠系膜血管病变,其中23例为肠系膜动脉狭窄,12例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血管造影均能清晰显示出血管狭窄部位、程度、范围以及该血管分布区肠管扩张积液、肠壁水肿增厚。结论: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能准确快速地检出肠系膜血管病变,安全、简便、创伤小、费用低,能直观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供血区域,为手术提供较准确定位,还有助于与其他导致腹痛疾病鉴别。

  • 标签: 肠系膜动脉 肠系膜静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肺部混合性感染病原与CT表现特征。方法:收集临床确诊肺部混合感染34例临床及CT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感染病原体及对应CT特点。结果:肺部混合性感染CT表现多种多样,基本表现为肺内实质和间质同时受累,呈小点状、小片状、结节状、磨玻璃、小空洞阴影多种混合存在;不按肺叶和支气管纹理散在分布。病变兼有单纯病毒、细菌或真菌同时感染特点。其中细菌+真菌9例,结核+支原体2例,巨细胞病毒+细菌感染6例,结核+真菌10例,结核+细菌+真菌5例,卡氏肺囊虫+细菌2例。结论:肺部混合性感染病原分布广,老年患者、结核、肿瘤或ICU患者等容易发生混合感染,CT表现为肺实质及间质同时受累,影像表现混杂,无明显特异性。CT价值在于明确病变范围和程度。

  • 标签: 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腮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Warthin’S瘤)发病机制及CT表现,提高对该病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22例腮腺Warthin’S瘤CT表现,其中男21例,女1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7岁;其中19例有长期吸烟史;21例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并行图像后处理,1例行CT平扫及图像后处理。结果:22例腮腺Warthin,S瘤中,20例边界清晰,18例密度接近或高于正常腮腺,可伴有囊变(2例)、钙化(1例),多发1例,21例呈均匀或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结论:根据患者吸烟史、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可对腮腺Warthin’S瘤作出正确诊断。

  • 标签: 腮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CT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采用GELightspeed16层螺旋CT机,全肝平扫后行肝脏常规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5例HAMLCT表现。结果:HAML呈分叶状或球形混合密度影,CT值为-70-40Hu,平扫病变低于肝实质密度,边缘清楚,其特征性表现为含有不同数量脂肪成分,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呈明显强化并见到瘤内血管,门脉期和延迟期非脂肪性成分强化程度逐渐降低,可出现“假包膜”。结论:HAML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不但能准确定位和定性,而且能确定肿瘤大小、数目及其与相邻结构关系,为临床治疗、随访和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笔者在整理“肺与大肠相表里”古籍文献和现代研究成果基础上,发现中医名词“肺”、“大肠”与现代医学名词“肺”、“大肠”具有同源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从经络穴位刺激引起脑功能区变化、中医“脏病及腑,腑病及脏”理论、经络穴位刺激引起相应脏器功能改变等角度人手,分析影像医学参与“肺与大肠相表里”研究可行性。

  • 标签: 肺与大肠表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A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肝癌患者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前行肝脏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采用三维VR、MIP、MPR技术重建血管三维图像,并与介入治疗术中DSA图像做对比研究。结果:本组55例患者,对肝动脉2级血管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肝动脉3级血管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A能够显示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三维结构,观察与腹主动脉夹角较DSA更方便;CTA发现肝动脉变异13例(23.6%),与DSA完全符合。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很好显示肝癌供血血管走行、分布、变异情况,提高TACE准确性和成功率,对肝癌介入治疗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肿瘤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输卵管卵巢脓肿(TOA)CT表现,着重探讨和剖析其CT特点,以寻求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方法:收集12例CT检查后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TOA。综合临床及手术所见仔细分析CT图像中脓肿本身及继发改变。结果:CT均表现为附件区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及周围明显渗出水肿,4例呈管状、“腊肠形”或“葫芦状”囊状影,5例囊壁呈分层强化并可见水肿带,全部脓肿与盆腔结构广泛紧密粘连,部分侵及邻近组织器官,1例并结肠低位梗阻,1例合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CT确诊9例,3例误诊为卵巢癌。结论:附件区“腊肠样形囊性影”、“囊壁明显环状强化并见水肿分层”等为TOA较具特征性CT表现。综合临床资料及其CT特点能够正确诊断本病,同时对诊断不清可疑妇科感染有鉴别价值。

  • 标签: 输卵管炎 卵巢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总结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超声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疾病诊断中价值。方法:对我院经超声诊断8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观察输尿管走行与下腔静脉关系。结果:超声所见右肾积水、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8例;其中7例显示右侧输尿管上段向中线移位,并消失于下腔静脉附近,约脐上2cm(L3水平),超声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可能。1例漏诊,2例合并输尿管结石,1例合并泌尿系感染。结论:扩张输尿管向人体中线移位并向下腔静脉后方延伸,或突然消失于下腔静脉附近,应考虑本病,超声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疾病诊断中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输尿管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胆囊腺肌增生症低频和高频超声表现,对常规低频超声与低频联合高频超声2种检查方法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低频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对罗一阿氏窦显示率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低频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胆囊疾病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2011年5月经胃镜榆查病理确诊为进展期胃腺癌患者23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53-82岁.平均71岁。23例中贲门癌6例.胃底癌4例.胃体癌6例.胃实癌7例。临床表现为胃脘部疼痛。部分患者吃饭有哽咽感。同期收集64例正常胃壁表脱弥敞系数(ADC)值。

  • 标签: 胃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男性不育精索静脉曲张(VC)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0例正常人和60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男性不育患者精索静脉.记录精索静脉在平静呼吸时最大内径(DR)及Valsalva试验时最大内径(Dv)、最大返流速度(Vmax)以及返流持续时间(TR)。并同时记录双侧睾丸体积。结果:①各VC组与对照组Dr、Dv、Vmax、T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②各VC组左侧睾丸体积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频超声能直观准确地显示精索静脉内径及睾丸大小等客观指标,有助于筛选男性不育症病因。

  • 标签: 高频超声 男性不育症 精索静脉曲张 睾丸
  • 简介: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是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新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唯一无创性反映活体组织水分子交换功能状况检查方法,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缺血性脑卒中(CIS)病理改变情况。本文总结国内外大量文献,就DTI成像原理及其在CIS超早期诊断、准确定位、病情进展评估和判断预后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CT肺动脉成像(MSCTPA)对肺动脉栓塞(PE)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1临床拟诊为PE患者行MSCTPA,观察肺动脉栓子部位、数目、形态等直接征象,并分型;观察肺叶继发性改变。结果:发现栓子657支,其中段以上栓子481支,包括中心型栓子176支,附壁型259支,完全阻塞型46支。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肺梗死、胸腔积液、肺动脉增粗等。结论:MSCTPA能够方便、快捷、清楚地显示肺动脉栓子,提高PE临床诊治效果。

  • 标签: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成像(16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方法:5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16SCTA检查,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对颅内动脉瘤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结果:58例共发现动脉瘤69个,其中单个动脉瘤50例,2个动脉瘤7例(14个),3个以上动脉瘤1例(5个)。16SCTA清晰显示了颅内动脉瘤部位、瘤颈、载瘤动脉关系及与周围邻近结构空间关系。结论:16SCTA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特点,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患者首选而有效筛查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后并脑梗死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来收治颅脑外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23例,结合其临床表现、预后等分析CT诊断价值。结果:23例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其中9例死亡,5例呈植物人状态。结论:CT检查和及时复查可以了解颅内血肿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措施,预防大面积脑梗死。

  • 标签: 颅内出血 创伤性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合并Terry-Tomas征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认识和诊断水平,并探讨修复舟月骨分离手术治疗。方法:对我院诊治6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Terry—Tomas征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例X线及CT均表现为舟月间隙增大,月骨、舟骨与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关系紊乱,月骨、舟骨旋转。手术修复舟月间韧带及克氏针内固定效果良好。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合并Terry-Tomas征临床较为少见,容易漏诊。认真分析X线及CT资料,能够作出准确诊断。手术需要修复舟月间韧带。

  • 标签: Terry-Tomas征 舟月骨分离 桡骨远端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