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3种流感病毒(H1N1、H3N2、乙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感染患者的血常规结果,为类流感患者的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统计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发热门诊就诊,且经病毒核酸检测证实的421例H1N1、H3N2及乙型流感患者,同时采集其手指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查,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其流感病毒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的暴发没有特定规律,但有阶段性。421例类流感患者的血常规分析中,白细胞总数正常者311例(73.87%)、增高者86例(20.4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者313例(74.35%);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者274例(20.43%)。3种流感患者的血常规结果经t检验后提示,H1N1与H3N2流感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百分比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H1N1及H3N2与乙型流感患者间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百分比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的爆发无规律.但可在一定阶段流行.因此对类流感患者的监测要坚持全年并严密防范。流感病毒阳性患者主要以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及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为主,但H1N1、H3N2流感患者比乙型流感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要高.而其淋巴细胞百分比则相对乙型流感患者要低。故对于血常规检测结果与流感病毒感染的通常血象变化不符.但临床高度怀疑为流感病毒感染者.在抗菌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应考虑作咽、鼻拭子病毒核酸检测.以进一步确诊。

  • 标签: 类流感 流感 流感病毒甲型H1N1 血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明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STAT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胰腺癌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检查或入住病患中筛选出98例胰腺癌病患,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的STAT1和MMP-2表达情况;两者的相关性;并进行生存时间的Cox函数分析。结果在98例胰腺癌的研究对象中,STAT1高表达48例,MMP-2高表达53例,临床资料中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的STAT1和MMP-2蛋白的表达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统计,STAT1与MMP-2表达呈负相关(r=-0.51,P<0.05)。经Cox函数统计,STAT1与病患生存时间密切相关。结论STAT1低表达与MMP-2高表达对胰腺癌有重要作用,可用于临床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 标签: STAT1 MMP-2 胰腺癌 价值
  • 简介:摘要2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通常口服磺脲类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和联合二甲双胍对胰岛功能进行增敏,并结合降脂等措施达到治疗效果,本例病人联合应用后降糖效果仍不理想,采用抓主症辨证施治、经方联合的方法有效控制了高血糖,并且达到理想的下降趋势,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经方 主症 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体内病毒含量与TH1/TH2细胞应答的关系。方法以斑点杂交方法检测HBsAg阳性的54例CHB血清中HBVDNA量,根据HBVDNA量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A组为DNA量检测限以下,B组为DNA量20-200pg/ml,C组为DNA>200pg/ml),以特异性刺激因子rHBcAg刺激这3组感染者及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又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PBMC在rHBcAg刺激后所产生的IL-2和IL-10,结果对照组PBMC所产生的IL-2值显著高于CHB组(P<0.01),IL-10则相反(P<0.05);而三组CHB患者中,IL-2值检测值依次为:A组>B组>C组(P<0.01或P<0.05)。IL-10则相反(P<0.01或P<0.05)。结论HBV感染者体内高病毒量可能增强TH2类细胞因子应答,而低病毒量时则可能以TH1类细胞因子应答为主。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病毒含量 TH1/TH2细胞应答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β2防御素(HBD-2)与血清白介素-1(IL-1)在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中的预测价值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胎膜早破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30例产妇归为A组,未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30例归为B组。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对三组的HBD-2与IL-1水平进行对比。结果A组的HBD-2与IL-1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B组与对照组的HBD-2与IL-1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于胎膜早破产妇而言,其体内的HBD-2与IL-1水平随着绒毛膜羊膜炎的出现而不断上升,这两种因子对绒毛膜羊膜炎可起到准确的预测及诊断作用。

  • 标签: 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 &beta 2防御素 血清白介素-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T1~3N0~2M0近端胃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T1~3N0~2M0近端胃癌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应用D2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6.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T1~3N0~2M0近端胃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裸区清扫 D2根治术 T1~3N0~2M0近端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ESR1和ESR2基因遗传变异和妇女产后抑郁症关联性进行探讨。方法以我院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分娩,且产后出现抑郁症的9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产妇血液建立数据库,对ESR1、ESR2基因进行SNP搜寻,同时与产妇产后抑郁症表型进行分析,探寻关联性。结果分别在ESR1基因第1外显子以及ESR2基因第6外显子上发现SNP,同时对两个SNP进行基因型判定,用R软件分析关联性,发现ESR1、ESR2与妇女产后抑郁症没有明显的关联性。结论ESR1、ESR2基因遗传变异均不是妇女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基因。

  • 标签: ESR1 ESR2 产后抑郁症 关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朗迈2(LabUmat2+Urised2)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是LabUmat2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Urised2尿液有型成分分析仪通过同一标本运输轨道联机检测尿常规的全自动仪器。检测项目多、速度快、精密度高,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结合人工显微镜检查准确度高。方法LabUmat2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反射光度计法,折射仪法。Urised2全自动尿液有型成分分析仪自动离心镜检,影像式神经网络智能识别系统检测。结果LabUmat2分析仪,配用专用的尿液分析试纸条,检测尿液化学成分;Urised2分析仪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结论朗迈2(LabUmat2+UriSed2)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应用全过程严格按照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的质量保证体系做好全程质量控制,可及时、准确获得尿常规报告,为临床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是临床实验室尿常规检测技术的提高。

  • 标签: 尿液 尿液干化学 尿液有形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ALB)含量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5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31例,均行HbA1c、u-ALB含量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bA1c、u-ALB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bA1c检测结果,将观察组分为低值组(HbA1c<7%,12例),中值组(7%≤HbA1c≤10%,28例)及高值组(HbA1c>10%,18例),且经分析发现,HbA1c水平升高,u-ALB水平也随之升高。结论联合进行HbA1c、u-ALB含量检测可提高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HbA1c u-ALB 2型糖尿病肾病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bA1c、CRP、BN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58例冠心病患者分别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共两组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A组,59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组(B组46例),对照组为单纯冠心病组(C组,53例)。比较三组血清HbA1、hs-CRP、BNP等检查结果及血脂、血压等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HbA1、hs-CRP、BN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A组HbA1、hs-CRP、BNP及B组hs-CRP、BNP均显著高于C组(p均<0.05)。结论HbA1c、BNP及hs-CRP水平变化表明其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过程中,这些炎症反应因子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并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临床依据。

  • 标签: HbA1c CRP BNP 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MDR1、Bcl-2的表达情况及与紫杉醇联合卡铂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60例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Bcl-2和MDR1基因编码的P-gP的表达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化疗临床有效率为65%;化疗后Bcl-2表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P-g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组,P<0.05;化疗前P-gP、Bcl-2的表达在化疗有效组均低于无效组,但P-gP降低的更明显,P<0.05;Bcl-2阳性组中P-gP表达阳性率高于Bcl-2阴性组,P>0.05。结论化疗能诱导P-gP的表达,P-gP可作为预测化疗疗效的指标;Bcl-2的过量表达也可能是宫颈癌产生耐药的原因;在宫颈癌组织中P-gP与Bcl-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宫颈癌 MDR1 Bcl-2 卡铂 紫杉醇 新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患者女,30岁。发现双足底褐色斑片10余天。双足跖部、足跟部可见散在数个褐黑色斑疹,对称分布,表面无鳞屑,边界不清,无触痛及压痛。皮肤镜检查皮肤镜下可见皮损区域呈片状黑褐色/黄褐色色素加深,边缘不清晰,以皮脊部为著,可见斜行纤维毛刷样条纹,无点球样结构,无明显扩张血管结构,无明显深部均质样结构。诊断黑踵。

  • 标签: 足跖 斑片 黑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扭转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收治胆囊扭转患者1例,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收治1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开腹探查(切除胆囊),取得良好效果,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临床中,胆囊扭转应该排除手术禁忌证,及早手术探查。

  • 标签: 胆囊扭转 胆囊坏疽穿孔/并发症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异甘草酸镁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护肝药物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Th1/Th2型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IFN-g、IL-2、IL-4、IL-10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FN-g、IL-2水平低于对照组,IL-4、IL-10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药物安全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对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减轻炎症反应,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异甘草酸镁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Th1/Th2型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4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观察。结果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治愈3例,死亡1例,发热、呼吸困难、咳嗽为本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4例均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患者均不同程度接受抗生素、抗病毒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均合并有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的多脏器功能障碍,应及早行呼吸机辅助通气。

  • 标签: 流感 人/诊断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应用CHADS2及CHA2DS2-VASc评分系统评估,对两种方法评估结果进行对比讨论。方法参与本实验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共305例,对其左室血栓风险进行评估研究。经临床检查诊断发现有56例患者出现了左房血栓情况,将其设定为A组;另外的249例未出现左房血栓情况的患者,将其设定为B组,对其评分与病症相关性进行讨论研究。结果相比于CHADS2评分系统,应用CHA2DS2-VASc评分系统得分评分更高,同时A组患者评分系统中的低危、中危及高危比率均更高,评分系统危险性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患者的左房血栓发生率越高,两者存在直接关系。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CHA2DS2-VASc评分可作为主要评估指标。结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在进行左房血栓诊断、风险评估诊断过程中,依据CHA2DS2-VASc评分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左房血栓,从而制定科学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非瓣膜病房颤 CHA2DS2-VASc评分 CHADS2评分 风险评估
  • 简介:病例:患者,男,51岁。主诉为“饱餐后右上腹疼痛5h”。患者入院前5h排尿时突然出现右上腹疼痛,汗出,排气,未排便,遂至我院就诊。门诊检查显示血象不高:腹部X-线检查见肠道稍有积气,未见明显气液平面,后收入消化内科。患者近期有口干、多饮、多尿及体重减轻情况,述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3年,未正规治疗,但否认有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史。

  • 标签: 腹内疝 病例分析 诊断
  • 简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为肠梗阻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18岁。因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2d于2010-09-1入院,2d前有进食不洁食物史,1d前出现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近2d未排气、排便。查体:急性痛苦病容,体型消瘦,四肢冰冷,呼吸急促,两肺呼吸音清,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 肠梗阻/诊断 误诊
  • 简介:诊断试验研究质量的控制要取得诊断试验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研究质量的控制十分重要.影响诊断试验研究结果真实性的因素有两方面:机遇和偏倚[1].

  • 标签: 诊断试验 研究 评价 试验数据 统计学处理
  • 简介:1:女,39岁。既往体健,近1a来易感烦躁、头痛不适,并伴低热,T37.3℃左右,体重减轻约10kg,多饮、多尿、多食症状不明显。因头痛加重伴恶心、呕吐1周来诊,门诊查空腹血糖17.6mmol/L,以糖尿病收入院。查体:T37.3℃,P110次/min,BP160/80mmHg,意识清,双眼球轻度突出,甲状腺Ⅲ度肿大,无血管杂音。HR110次/min,心律齐,双肺、腹部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尿糖++++,酮体++,血常规无明显异常,FT326.09Pmol/L,FRT4181.51Pmol/L,TSH0.01MIV/L,血白蛋白30.9g/L,诊断糖尿病合并甲亢,糖尿病酮症,入院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同时予丙基硫氧嘧啶和心得安治疗甲亢,因血糖下降不明显,4d后换用正规胰岛素治疗,剂量依据每日血糖调整,病情稳定后带药出院。

  • 标签: 糖尿病/并发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