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护理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负面情绪。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应用护理,比较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护理干预后,两组各指标评分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改善效果较之对照组更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护理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负面情绪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 标签: 一体化护理 哮喘急性发作 负面情绪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估医护模式在心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进行心胸手术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39)。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医护模式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7.43%,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66.67%,两者差异明显,对于两组对其的满意率相比观察组患者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94.87%,82.05%,12.82%和5.1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61.53%,23.07%,38.46%和38.46%。相比之下,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医护模式对进行心胸手术患者病情的缓解和康复有明显效果,由于单纯常规护理并不能良好的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所以通过舒适护理有利于改善医患之间沟通交流和关系,值得进步研究发展。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模式 心胸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模式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评价,研究心内科患者护理的新型模式。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7年7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瓣膜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患者共计118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按照随机原则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模式,而对照组患者则按照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及主观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生存质量评分及主观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心血管内科各类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及患者主观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一体化护理模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呼吸内科-家庭病床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肺康复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6例COPD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呼吸内科-家庭病床护理干预,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肺部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内科-家庭病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部功能,促进患者恢复,表现出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呼吸内科-家庭病床一体化护理 COPD 肺部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医护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106例应用动静脉内瘘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均来自我院,选取范围为2014年2月~2017年2月,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两组。对照组给予动静脉内瘘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医护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67%)明显低于对照组(18.86%)(P<0.05)。研究组的满意度(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8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实施医护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步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医院体检中心构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并运用的效果,为推广运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体检中心接收规范管理纳入标准的184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92名患者。对其中92名患者构建构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并运用为实验组,另外92名患者采用传统方法管理作为对照组。经过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情况,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管理后,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与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国情和院情对医院体检中心构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实现了规范、标准、专业、信息,是种全面的、完善的健康服务模式,它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医院体检中心 健康管理一体化 自我管理能力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0例急救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急救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急救护理质量作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救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模式,可有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急救效果,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救护理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护理质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全程救治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8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以腹部损伤为主的123例多发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方法及救治效果等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探讨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全程救治体会。结果123例多发伤患者中,治愈116例(94.3%),死亡7例(5.7%),行手术治疗85例。结论通过开通绿色急救通道,采用专业救治模式,合理运用损伤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损伤 多发伤 一体化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0例急救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急救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急救护理质量作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救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模式,可有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急救效果,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救护理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护理质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医护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120例典型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个组类,对常规组采取日常的医护措施,对实验组进行医护护理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年后,常规组的Harris评分为(80.01±1.32)分,实验组的Harris评分为(93.01±3.31)分,常规组的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性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护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运用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医护一体化护理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社区-家庭三位护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从我院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随机分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从区级以上级别医院出院,在社区均给予常规饮食控制干预,干预组应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进行饮食管理,对干预前及干预后1年两组患者各类食物的日均摄入达标率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1年,干预组在所有营养元素的摄入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位护理干预模式有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行为,进而对病情控制效果明显,应在临床得到推广。

  • 标签: 医院-社区-家庭 2型糖尿病 饮食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扁桃切除术后出血的集束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7月住院的1-6岁小儿扁桃切除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行预防出血的集束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按照以前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实施集束护理措施后,小儿吞咽困难、进食时间、进食食物、痰中带血丝、吐鲜血等均较对照组有区别(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集束护理,有助于小儿扁桃切除术后预防出血,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监护人的焦虑。

  • 标签: 小儿 扁桃体 手术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次性根管治疗对牙髓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创伤性暴露牙髓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多次根管治疗。观察组接受次性根管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6%,高于对照组(84.62%,P<0.01)。观察组治疗时间为(3.01±0.25)d,低于对照组(14.62±3.38)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8%,低于对照组(23.08%,P<0.01)。结论急性牙髓炎患者次性根管治疗可缩短治疗过程,也可避免多次根管继发感染转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次性根管治疗牙牙髓病患者后的临床症状变化。方法选取95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牙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组为对照组,给予多次根管治疗;另组为观察组,行次性根管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并发症发生率为4.2%;而在对照组中,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7%与21.3%,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多次根管治疗,采用次性根管治疗牙牙髓病患者,可获得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治疗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一次性根管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次法和多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牙牙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牙牙髓病患者(2015年1月22日-2017年1月22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分别给予次法、多次法根管治疗术,探究治疗总有效例数、并发症发生例数的差异性。结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47例,并发症发生例数为2例,其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相比较,较优,P<0.05,差异较为显著。结论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牙牙髓疾病患者具有定的应用价值,可推广。

  • 标签: 一次法 多次法 根管治疗术 牙体牙髓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经皮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2例骨质疏松性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51例行经皮椎成形术,作为治疗组;51例采取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Cobb角度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的VAS评分、Cobb角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骨折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显著,优于保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随机抽选本院2013年8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68例进行研究观察,并按单号、双号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Cobb角比较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经皮椎成形术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经皮穿刺椎成形术在椎病理压缩骨折疼痛治疗的应用。方法在2016年3月23日至2017年3月23日期间收治100例椎病理压缩骨折疼痛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均实施经皮穿刺椎成形术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后三天、术后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3.15±0.49)分、(2.13±0.32)分、(1.02±0.08)分;Oswestry评分分别为(29.86±3.46)分、(25.31±2.15)分、(24.19±2.74)分;椎前缘高度分别为(80.13±2.56)%、(83.16±3.15)%、(84.21±3.69)%;伤椎后凸角分别为(15.12±2.67)°、(13.25±2.18)°、(11.02±1.33)°。结论对椎病理压缩骨折疼痛患者实施经皮穿刺椎成形术治疗,能够恢复伤椎后凸角、椎前缘高度。

  • 标签: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压缩骨折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椎成形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范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入院时间为2016.8-2017.2,对照组30例入院时间为2016.2-2016.7,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应用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椎成形术的护理干预效果较好,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推广采纳。

  • 标签: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