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期间进行骨科护理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预见性护理)及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压疮、便秘、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住院时长、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在护理过程中的观察发现,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长、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骨科护理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并且还为患者节约了住院的费用,提升了整体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骨科护理 价值分析
  • 简介:可尼贫血(Faneonianemia,FA)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除B亚型为X-性连锁遗传)。本病由瑞士Fanconi[1]于1927年首先命名并报道。FA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多样化形体畸形、智力发育异常、进行性骨髓衰竭、高发肿瘤倾向和多脏器受累为特征[2].

  • 标签: 范可尼贫血 骨髓衰竭综合征 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采用预纤维桩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130例需口腔修复患者。参照组对患者实施可塑纤维桩治疗。观察组对患者实施预纤维桩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活动义齿修复、全口义齿、半口义齿、固定义齿修复、无咬合接触、有咬合接触、额下颌关节、赝复体、咬合抬高的修复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预纤维桩的弹性、强度理想,操作便捷,适应范围广,从而减少患者复诊次数,以及牙根折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符合手术适应症基础上进行操作,预纤维桩修复成功率更高。

  • 标签: 预成纤维桩 口腔修复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在临床中应用于肺部小结节扫描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肺部小结节扫描的388例患者,在第一次检查的时候均行常规剂量CT扫描,第二次复查的时候则行低剂量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结节检出率以及辐射剂量。结果结节检出率常规剂量检查出结节数与低剂量薄层CT扫描检查出结节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除形态学扫描结果,低剂量CT扫描方式剂量长度乘积、权重CT剂量指数明显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肺部小结节患者,在临床中行低剂量薄层CT扫描效果理想,敏感性较高,而且辐射剂量较低,更能够被接受以及认可,应当推广以及普遍应用,价值可观。

  • 标签: 低剂量薄层CT扫描 肺部小结节 常规剂量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6例慢性肾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实施中医辨证分型施治。结果96例患者中痊愈51例(53.1%),显效32例(33.4%),无效13例(13.5%)。总有效率86.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施治能有效治疗慢性肾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肾炎 中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选择。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结核性肠梗阻患者87例,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小肠切除吻合术有5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有29例,肠粘连松解术有7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梗阻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84例,其中完全缓解49例,部分缓解35例;3例无效,其中死亡1例;术后短期内炎性肠梗阻3例,经抗炎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治疗后均好转;肠瘘2例,给予治疗1~3个月后,自行愈合1例。结论经短暂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结核性肠梗阻患者应尽早手术,手术方式宜简单、直接,不宜过多追求手术彻底性,需重视围手术期抗结核治疗和营养支持。

  • 标签: 结核性肠梗阻 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并进行骨的诱导分化及鉴定。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观察其形态特征;选择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等生长因子诱导BMSCs的骨分化,碱性磷酸酶染色测定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CD29、CD34、CD44、CD45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兔BMSCs梭型,细胞扁平,胞体狭长,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第3代培养的细胞CD29和CD44阳性,CD34和CD45阴性。骨诱导培养10d,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提示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方法,可作为稳定种子细胞进行体内组织工程研究。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培养 细胞鉴定 成骨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疝气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150例疝气术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伤口的疼痛感、患者的满意程度等明显比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更利于患者恢复,有所提高。结论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疝气手术后患者缩短了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程度提高,降低了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伤口的疼痛感也比常规护理减轻了。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疝气术后患者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疝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修复中应用预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70例口腔修复患者,随机分为35例接受可塑纤维桩修复的对照组和35例接受预纤维桩修复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及修复满意度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修复成功34例,修复成功率为97.14%;对照组修复成功28例,修复成功率为80.00%;观察组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满意度评分(95.39±2.74)分高于对照组的(75.67±3.8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修复成功率及修复满意度更佳,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口腔修复 预成纤维桩 可塑纤维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预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84颗)口腔修复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8例(42颗)和对照组38例(42颗),对照组患者采用铸造金属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预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单颗纤维桩所需时间(62.13±16.72)min,短于对照组的(104.50±25.64)min,观察组患者修复成功率97.37%,高于对照组68.42%,并发症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的26.32%,治疗满意率97.37%,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口腔修复患者,预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修复效果良好,可提高修复成功率,缩短修复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了患者的好评和认可,值得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修复 预成纤维桩 可塑纤维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口腔修复患者当中,预纤维桩或者可塑纤维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一整年收治的74例接受口腔修复治疗患者为对象,根据修复方式不同均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分别给予铸造金属桩修复与预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修复,对比双方修复效果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修复效果更好,满意度更高,双方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口腔修复材料选择中,选择预纤维桩或者可塑纤维桩的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口腔 预成纤维桩 铸造金属桩 修复 可塑纤维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诊断应用于出生缺陷产前诊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60例出生缺陷新生儿,通过产前超声进行检查,对其超声诊断准确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出生缺陷检出率与孕周及产妇年龄存在的关系。结果本次研究中,经产前超声取得的总诊断符合率为93.3%;不同孕周者在超声诊断出生缺陷准确率上不同,以孕18-24周者准确率最高;孕妇年龄≥35岁者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0.0%,明显高于<35岁的30.0%(P<0.05)。结论超声诊断能够为出生缺陷的早期诊断提供良好保障,出生缺陷诊断准确性较高,但仍有少数漏诊现象,必须要综合应用各种新技术,减少漏诊。

  • 标签: 超声诊断 出生缺陷 产前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纤维桩修复牙体缺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处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修复牙体缺损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修复牙体缺损,实验组患者采取玻璃纤维桩修复牙体缺损,研究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修复牙体缺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小,成功率高,具有高有效率及安全性,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牙体缺损 成玻璃纤维桩 修复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站血液制备过程中血袋破损情况,对减少血液报废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对2011-2017年本站成分制备过程中152袋血液破损作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站成分制备中血袋破损报废152袋(0.19‰),其中离心破损62袋(0.08‰);2011-2017年血袋破损报废率呈下降趋势;针对破损原因进行了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成分制备过程中不同的血袋破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袋破损,避免血液浪费及环境污染。

  • 标签: 成分制备 血袋破损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6月~2017月9月我院经口腔修复的患者1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取预纤维桩材料治疗,B组采取可塑纤维桩材料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总体满意度、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单颗纤维桩修复时间。结果A组修复有效率为91.51%,显著高于B组(78.95%);A组的总体满意度为92.86%,显著高于B组(81.43%);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00%,显著低于B组(22.86%);A组单颗纤维桩修复时间平均为(72.49±16.82)min,明显低于B组(98.25±21.37)min(P<0.05)。结论应用预纤维桩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预成纤维桩 可塑纤维桩 口腔修复 对比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性脑病反复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共计50例,根据患者最终的治疗结果,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诱因会影响患者预后情况,TBIL、ALB、Cr、PT等数值的升高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肝性脑病分期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性脑病的反复发生与患者的肝肾功能、诱因、凝血功能以及肝性脑病的分期等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临床中应当加强对于相关生命体征的监控。

  • 标签: 肝性脑病 乙型肝炎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急诊胆结石患者心理、疼痛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92例急诊胆结石患者,遵循抽签原则随机分组,将9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均为46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焦虑量表HAMA评分、抑郁量表HAMD评分、疼痛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HAMA评分、HAMD评分、VAS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胆结石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胆结石 心理 疼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0.1%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0.1%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初步效果。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0.1%奥洛他定滴眼液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0.1%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0.1%奥洛他定滴眼液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滴药前后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及总评分的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2.11%和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7,P<0.05)。结论0.1%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0.1%普拉洛芬滴眼液对缓解过敏性结膜炎症状与体征具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治疗的有效率,缩短用药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过敏性结膜炎 盐酸奥洛他定 普拉洛芬
  • 简介:摘要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家族是一类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且依赖于钙离子和锌离子的蛋白酶,对于维持细胞外基础环境的稳定有重要的作用。在发生颅脑损伤后,神经血管单元的结构和完整性被破坏,会出现MMPs的异常表达,使血脑屏障和神经血管单元的稳定性被破坏,导致脑组织出现继发性的损伤,而在血管、轴突再生和轴突髓鞘形成过程中,MMPs也都有参与,本文将MMPs与颅脑损伤的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 颅脑损伤 神经血管单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质量对成骨性脊柱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56例接受PVP治疗的骨性脊柱转移癌患者(58个椎体),记录术前及术后1天、1个月及3个月的VAS评分,采用可重复检验方差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治疗效果。结果资料完整的56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6.4%,术后一天VAS评分由术前7.0±1.6分降至2.4±2.3分,术后1、3个月分别降至(1.9±2.3)分、(2.3±1.8)分。结论PVP治疗骨性椎体转移癌止痛效果好,并发症少,可作为疼痛性、骨性椎体转移癌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对成骨性脊柱转移癌患者行PVP术是可行、有效的,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并能降低截瘫发生率。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转移癌 成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