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针刀治疗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头痛患者80例进行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口服用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VAS评分。结果观察组采取针刀治疗后,VAS评分比对照组的要好,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头痛的患者,采取针刀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可以帮助患者解除组织的粘连情况,减少对神经的刺激,缓解痉挛,减轻疼痛,促进微循环,让身体可以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愈合,值得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刀治疗 颈源性头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拔罐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4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以电针结合放血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结合直接拔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总积分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结合放血拔罐治疗头痛效果要比单纯电针拔罐治疗明显。

  • 标签: 颈源性头痛 拔罐法 针灸法 放血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采用传统针灸配合现代解剖针刺法治疗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头痛的患者50例,对其采用传统针灸配合现代解剖针刺法进行治疗,观察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近期的治愈率高达84%,而且经过1年的随访结果发现,有极少数的患者有复发的现象,经过再次治疗后痊愈。结论对治疗头痛的患者采用传统针灸配合现代解剖针灸法对其实施治疗,效果比较显著,优于单纯的传统针灸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传统针灸 现代解剖针刺法 颈源性头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头痛治疗时,选择蠲痹汤(加味)、针灸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头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针灸治疗)和观察组(加味蠲痹汤、针灸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均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90.0%,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蠲痹汤(加味)、针灸联合治疗头痛的效果高于单纯针灸治疗,因此值得临床优先选择使用。

  • 标签: 颈源性头痛 蠲痹汤(加味) 针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中医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的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依存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0.00%)和治疗依存(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65.00%)和治疗依存(72.50%),P<0.05。结论对肩周炎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具有显著地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针灸 颈源性肩周炎 临床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对神经头痛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治疗的78神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4.87%,较对照组的79.49%更高,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7.44%,较对照组的82.05%更高,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结合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措施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神经头痛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具临床推广之价值。

  • 标签: 神经源性偏头痛 综合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免法(RIA)测定视力障碍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视力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2000年11月至2010年12月来空军临潼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地方人员和在中心进行健康疗养的飞行员。以有无颈椎病为标准分为颈椎异常组和颈椎健康组。随机选取颈椎健康人员30人,颈椎异常组30人,用放免法(RIA)测定血浆及海马匀浆TNF-α含量并进行对比,比较视力改善情况。结果所有颈椎异常组均进行手法颈椎整复治疗后视物模糊减轻,清晰度增加,颈椎正常组血浆TNF-α含量为34.25±2.19ng/l,而与颈椎异常组血浆TNF一α含量为56.79±3.17ng/l,颈椎正常者血浆TNF-α含量明显低于颈椎异常者(P<0.05)。结论基于本课题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血浆TNF-α增高是造成颈椎椎动脉持续缺血因素,是引起视力障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颈椎疾病 视力障碍 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小针刀治疗头晕的机理与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示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将60例头晕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在CT引导下进行小针刀松解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常毫针刺法。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治疗前,症状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为(18.28±3.3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CT引导下针刀治疗头晕有疗效确切,优于常规针刺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对神经头痛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治疗的78神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4.87%,较对照组的79.49%更高,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7.44%,较对照组的82.05%更高,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结合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措施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神经头痛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具临床推广之价值。

  • 标签: 神经源性偏头痛 综合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自拟头痛中药方治疗顽固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62例顽固头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头痛中药方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头痛症状与体征评分分布均衡(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用药后头痛程度、伴随症状、头痛次数以及头痛持续时间评分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8%,1年复发率为3.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所用自拟头痛中药方治疗顽固头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头痛症状与体征,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顽固性头痛 自拟中药方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易误诊的纵膈支气管囊肿的影像特点,为我们日常工作中针对不典型纵膈支气管囊肿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间1例通过手术和病理确诊的纵膈支气管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情况、影像特点、病理学资料,再综合中外文献讨论。结果①男性,年龄51岁,.②临床资料偶有咳嗽症状外,无其他明显临床症状。③影像学特点发生在纵膈,且在后下纵膈,密度均匀,边缘光整,无周围浸润,密度呈软组织样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④病理学资料单一囊,内容物呈巧克力样。结论①纵膈支气管囊肿为先天性疾病,少发,发生及病程长短不一。②纵膈支气管囊肿主要以咳嗽来检,多数为意外发现。③影像学常见的水样密度影易于诊断,但是后纵膈内接近实或软组织样密度肿块的支气管囊肿极其容易误诊纵膈肿瘤。④病理学示囊肿壁内覆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壁成熟软骨、支气管平滑肌、腺体细胞等。⑤通过手术治疗预后好。

  • 标签: 纵膈支气管囊肿,影像学诊断,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腹痛24例误诊误治。结果确诊脊柱结核1例,脊椎转移瘤l例,脊椎压缩性骨折4例,腰或胸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第3横突综合征2例,考虑腰肌纤维织炎4例,其余原因不甚明确。脊柱腹痛临床中并不少见,但由于对本症的认识不足,误诊率较高,有时甚至行不必要的剖腹探查。现就我院2015-2017年收治的24例脊柱腹痛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症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脊柱源性腹痛 误诊 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精神压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患者患上了血管头痛方面的疾病,从而促使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有了越来越高的趋势,并且发病人群也逐渐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对于年轻群体的身体健康拥有着一定的影响。不过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在临床上采用中药治疗血管疼痛,对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拥有着良好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对血管头痛的病因机制和中医药治疗血管头痛的方式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日后的血管头痛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 标签: 中医药 血管性头痛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偏头痛眩晕的综合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3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偏头痛眩晕患者,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偏头痛眩晕,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 治疗 偏头痛性眩晕 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PCIV)与偏头痛眩晕(MV)两组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其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1月——2017年12月的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患者52例,患有偏头痛眩晕疾病的患者48例,分为两组疾病进行临床观察,同时主要采取后循环缺血(PCI)的高危因素检查、眼动检查和高刺激率听脑干反应(ABR)检查及头颅MRI等检查方法,分析其各自的特征体现。结果52例PCIV患者,血压异常21例;血脂或(和)血糖异常9例;血管超声异常23例;突然起身眼前发黑或头晕8例;高刺激ABR异常17例;5例头颅MRI异常(腔隙梗死)。48例MV患者,运动病41例,运动敏感17例,畏光或(和)畏声25例,偏头痛31例,眼动异常13例,MRI异常3例,高刺激ABR异常36例。结论通过对PCIV和MV两组患者的症状分析,可见MV患者的发病年龄要比PCIV患者的发病年龄要小,PCIV的发病症状主要体现在血压、血脂或(和)血糖异常、动脉硬化等;而MV的发病症状主要体现在运动病、运动敏感、发作时畏光或(和)畏声。头颅MRI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高刺激ABR不能作为PCIV与MV的鉴别点,但对与其他类型眩晕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后循环缺血单发性 眩晕 偏头痛
  • 简介:摘要腰痛十分常见,严重困扰着患者的生活和学习,且腰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因椎间盘本身病变导致的腰痛比例占总人数的40%左右,可见椎间盘腰痛病发率较高。为了深入了解椎间盘腰痛,本文针对的对其研究a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其治疗进展,望对相关研究与治疗工作提供帮助。

  • 标签: 椎间盘源性腰痛 研究现状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神经头痛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神经头痛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在常规护理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对比两种方式在患者康复中的作用。结果研究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92.3%高于对照组74.4%,康复率92.3%高于对照组69.2%,与对照组比价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神经头痛患者的康复中,加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对神经头痛的认知,改变不良习惯,对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神经性头痛 康复 作用
  • 简介:摘要喉咳嗽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中医药对喉咳嗽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文结合临床经验,从宣肺降火法对喉咳嗽的诊断、治疗做一些探讨,旨在为喉咳嗽的中医治疗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

  • 标签: 喉源性咳嗽 中医 宣肺降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牙上颌窦炎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分析。研究方法从我市口腔医院选取近一年来接收的77例牙上颌窦炎患者的资料,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35人,第二组42人,其中第一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柯陆手术,第二组患者采取内镜辅助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通过患者窦前壁开窗,来明确引起病变的具体位置,并在检查的同时对牙齿周边的病变粘膜进行消融。最后对采用这两种手术的患者进行跟踪回馈观察,得出结论第一组采用柯陆手术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11天,经术后治疗有18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侧上颌牙齿酸痛现象,并有23例患者表示术后侧面部麻木,且所有患者均出现了术后面部肿胀的想象。第二组采用鼻内镜辅助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6天,经过手术后对患者的追踪回访,基本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在手术一年后上述77位患者进行复查,第一组患者中有15为鼻道窦口引流不通畅,第二组患者鼻道窦口引流完全通畅。得出结论为内镜辅助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比柯陆手术在治疗牙上颌窦炎的临床效果更显著。

  • 标签: 牙源性上颌窦炎 柯陆手术 等离子消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