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膜瘤患者经眶上锁孔入路和经传统额下入路手术治疗疗效的比较分析。方法从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脑膜瘤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经眶上锁孔入路进行手术,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额下入路进行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肿瘤全切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死亡出现。结论经眶上锁孔入路用于治疗脑膜瘤相较于传统额下入路操作更为安全,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颅前窝底脑膜瘤 眶上锁孔入路 额下入路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术治疗前脑膜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前脑膜瘤患者30例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手术操作均在外侧裂额侧开展,分析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术治疗前脑膜瘤的临床意义。结果30例患者肿瘤切除程度为SimpsonⅠ级切除者27例,Ⅱ级切除者3例;脑膜瘤WHOⅠ级切除者29例,Ⅱ级切除者1例。术后出现发热症状者1例,细胞数升高者2例。术后随访3个月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采用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术时,无需开展额窦处理,使得脑脊液鼻漏发生有效避免,且开颅时对皮缘出血立即给予处理,关过程速度明显加快,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 治疗分析 前颅窝底脑膜瘤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重建术后盆肌肉功能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2例盆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以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采取腹腔镜下高位骶韧带悬吊术,观察组36例采取盆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重建术,比较两组术后盆肌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在盆I类肌纤维肌电压、盆II类肌纤维肌电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上述两项盆肌力指标改善效果均明显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盆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取盆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重建术,能够起到改善患者术后盆肌肉功能的效果;因此,值得采纳及使用。

  • 标签: 盆底重建术 盆底肌肉功能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切单额开颅手术在前肿瘤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8年6月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前肿瘤患者随机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使用冠切单额开颅手术切除前肿瘤,对照组行经额颞入路开颅手术,手术结束后,观察统计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两组肿瘤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复发率有明显差异,行冠切单额开颅手术组复发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般资料术前(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数量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切单额开颅手术能够有效切除前肿瘤,且复发率较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开颅手术 颅底肿瘤 疗效对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重建联合全子宫切除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护理方式以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三年收治的行盆重建联合全子宫切除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6.47%,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盆重建联合全子宫切除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患者采取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更快恢复身体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盆底重建 全子宫切除术 重度子宫脱垂
  • 简介:摘要沟封闭预防龋病效果肯定,技术成熟,针对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填充材料、釉质处理、酸蚀处理上。沟封闭术主要从封闭剂保留率、龋降低率评价疗效,不同文献报道沟封闭术预防龋病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提示疗效影响因素较多,沟的深度、合并口腔问题、沟封闭的技术操作水平、沟封闭的材料、对象口腔保健行为习惯都会影响疗效,护理干预可以增进疗效。沟封闭术综合效益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推广沟封闭术可以减少龋病相关的卫生支出,同时还能够获得许减轻儿童的龋病引起的心理问题等多隐性的效益,可作为一种口腔保健的公共卫生策略。

  • 标签: 龋病 窝沟封闭 儿童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内静脉正常血流。方法从健康人群中选取90例检测对象,将他们按照年龄分为1、2、3组,使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颈静脉内段进行检测。结果颈静脉的血流动力学结果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并且受到呼吸的影响。结论颈静脉的正常血流情况受到呼吸、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以颈静脉为例对内静脉进行检测所得的正常指标,将对临床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颅内静脉 正常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59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治疗,分析术后内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引流管位于脑室、引流管放置时间≥5d、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3次、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内感染的发生率更高(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引流管位置、引流管放置时间、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是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内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内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应评估患者发生术后内感染的风险性,及时预防。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穿刺引流术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盆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在2016年5月-2017年11月接收的120例盆功能障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产妇分为对照组58例,实验组62例。对照组产妇在产后进行常规康复指导,实验组产妇给予盆康复治疗,并对两组产妇的盆肌力分布情况以及治疗后盆Ⅰ类、Ⅱ类肌纤维收缩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盆Ⅰ类、Ⅱ类肌纤维收缩情况及临床症状缓解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存在盆功能障碍的产妇采取盆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的促进盆肌功能的恢复,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康复 盆底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女性盆功能障碍采取产后盆康复技术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将我们医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收治的产后盆功能障碍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100例病人采取随机法加以分组,对照组病人接受盆筛查,研究组病人接受产后盆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病人接受产后盆康复训练3个月之后,盆腔器官脱垂程度以及盆肌力和对照组病人存在明显差异,两组病人产生压力性尿失禁几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产后盆功能障碍病人,为其提供产后盆康复训练效果理想,能够对病人盆肌功能加以改善,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产后盆底康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六龄牙行以沟封闭适宜技术,以期预防发生窝沟龋、降低学生发生该病的概率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随机择取我区共10所学校当中的2104名6到7岁的小学生,将其分成A组和B组两组,其中A组包括了1052名学生(共有3256颗六龄牙)、B组包括了1052名学生(共有3354颗六龄牙)。A组经过筛选之后行以3M窝沟封闭剂予以沟封闭;B组则不予任何处理。评估封闭质量,并探讨其推广和应用情况。结果经过3年观察,A组发生窝沟龋症状的概率低于B组,其有效率在85%以上,两组间存在P<0.05;另外,在推广应用该封闭技术期间,3年内A组学生发生封闭剂脱落的概率约15%,较为理想。结论对儿童牙齿保健工作而言,应用窝沟封闭剂技术能够获得较好的针对六龄牙的积极影响,预防窝沟龋的效果较为理想,推广可行。

  • 标签: 窝沟封闭技术 六龄牙 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对产后盆肌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90例产后盆功能肌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盆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对照组45例采用健康知识普及和常规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肌肉改善情况、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及性功能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肌肉恢复发生率、性功能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盆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后盆功能肌障碍患者的肌肉恢复情况,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盆底康复训练 护理干预 产后盆底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管瘤的外科护理措施。方法方法抽选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9例咽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临床常规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关照对患者预后的作用。结果规范化、科学化、个性化的临床护理能够对咽管瘤患者的治疗及康复产生积极影响,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颅咽管瘤 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在儿童时期容易出现龋,之所以出现该种情况与口腔内部的微生态环境有直接关系,由于在儿童时期牙沟自身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为细菌的定植生长提供了环境,导致窝沟龋形成。为了预防窝沟龋的产生,应采用沟封闭术,以提升封闭剂的黏结面积,提升封闭剂在牙面上的密和性及渗透性,既能够提升窝沟封闭剂的保留率,也起到了良好的防龋效果。本文对沟封闭术在儿童口腔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沟封闭术的防龋效能。

  • 标签: 窝沟封闭术 儿童口腔 防龋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沟封闭联合氟保护漆在预防儿童龋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儿童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单纯沟封闭术治疗,给予试验组儿童沟封闭联合氟保护漆治疗,比较两组儿童邻面龋齿和龋齿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儿童封闭剂保存完好率。结果邻面龋齿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更低,龋齿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更低,数据对比P<0.05。封闭剂保存完好率比较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结论沟封闭联合氟保护漆在儿童龋齿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儿童龋齿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窝沟封闭 氟保护漆 儿童龋齿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内压监测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实施内动脉瘤夹闭术的35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均进行内压检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对症支持处理,分析内动脉压监测的作用。结果本组的35例患者中,25例内压在5-20mmHg之间,生命体征平稳;8例术后内压范围在20-40mmHg之间,其中有5例出现脑血管痉挛、3例出现急性脑水肿,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内压急剧升高超过40mmHg,经颅脑CT检查显示动脉瘤破裂出血,经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3d死亡。结论对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续监测内压,并根据症状变化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可为病情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颅内压 脑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型内动脉瘤手术的术中护理规范,预防动脉瘤破裂,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高流量内外血管搭桥治疗复杂型内动脉瘤的护理方法,包括麻醉前、麻醉诱导期、术中护理流程及规范性的操作,总结预防内动脉瘤破裂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麻醉手术过程中55例手术患者均为发生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情况,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完善的术前准备,麻醉诱导期、维持期、手术过程中重点时段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桥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延续护理模式联合盆肌康复训练对产后盆恢复的临床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产后盆恢复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产后盆恢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延续护理模式联合盆肌康复训练进行产后盆恢复。观察两组产妇产后盆肌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盆肌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后盆恢复过程中,延续护理模式联合盆肌康复训练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延续护理模式 盆底肌康复训练 产后盆底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肌训练对产后盆肌肉功能康复效果。方法在2016年6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我院产科住院顺产产妇50例,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2组,各25例。对参照组采取盆肌训练,对实验组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肌训练。分析50例产妇的盆肌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阴道静息压、收缩压、收缩持续时间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盆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性存在(p<0.05);实验组PUVA和UVJ-M值低于参照组,D值高于参照组,经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产后产妇行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肌训练,获得显著效果,对盆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 标签: 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肉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析盆康复操锻炼对产后并发症心理状态及盆肌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2月阴道分娩产妇92例,行双盲发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产后仅实施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观察组46例,给予盆康复操指导锻炼,比较两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心理状态调节效果,监测产妇盆肌力。结果干预16周后,观察组并发症率,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肌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康复操可有效改善产妇盆肌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生理功能值为恢复,减少产后并发症。

  • 标签: 盆底康复操 盆底肌力 心理状态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