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于手外伤和上肢骨折(特别是前臂)的病人,经手术及复位后,为了更好的达到治疗目的,常需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从而减轻患肢肿胀。而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骨科床及点滴进行悬吊抬高患肢,使用起来极不方便,疗效欠佳,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舒适。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开始时我们研制了一种卧式支架,应用效果相当满意。同时,具备可以左右上肢任选,多次使用的功能。适合于骨科、手外科、血管外科等术后及静脉穿刺所致的上肢肿胀病人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因为本项目是一种外置式治疗托架,对上肢疾病的治疗有着绝对的辅助作用。所以,属于零风险产品,因此,具备极大的市场前景。

  • 标签: 前臂 手托治疗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既保障病人安全,维持病房良好秩序,省时省力,又维护病人,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术后病人搬运方法。方法对既往手术室接受的剖宫产后病人转运不同方法各100例的临床资料,分别记为A组和B组。对比手术室护理质控小组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手术室护理质控小组对B组护理质量的评价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平车单斜坡转运法,保证手术后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比传统四人搬运方法更能节省人力、快捷、舒适又减少并发症发生,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剖宫产后 搬运法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肱骨干骨折患者接受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为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根据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的肱骨干骨折患者50例来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固定治疗,对患者的治疗过程和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为患者提供了固定治疗后,有30例治疗优秀病例,16例良好病例,3例基本可以病例,1例效果不佳病例,对患者进行6至12个月的康复治疗后,患者均顺利痊愈。结论根据研究显示,外固定固定性好,手术损伤小,早期患者就可以活动肩肘关节,使用外固定治疗的治愈率高,临床并发症几率低,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对肱骨干骨折的效果尤为突出,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肱骨干骨折 外固定架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外固定治疗肱骨干下端-肱骨髁上以上部位骨折的疗效。方法:患者平卧,术侧常规麻醉、消毒后,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开放复位,经外固定多针固定治疗肱骨干下端骨折。结果:本组35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经术后6~18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达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结论:外固定治疗肱骨干下端骨折,操作简单灵活,骨折愈合率高,神经损伤风险小,便于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骨折端创伤小,无须二次住院。

  • 标签: 肱骨骨折/外科学 外固定器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盆骨折创伤控制中应用外固定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自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重型骨盆骨折患者42例,并应用外固定损伤控制性手术对其进行治疗作为本次对照组。同时选取同期42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操作的骨盆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的42例患者均选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式,对照组的42例患者选用外固定损伤控制性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结果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出现几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两年的调查走访发现,对照组的死亡率为11.9(5/42),观察组的死亡率为21.42%(9/42)。对照组术后随访两年死亡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本次相关资料表示,选用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各个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切口内固定治疗方式,且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盆骨折 创伤控制 外固定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我院的96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创伤骨折的患者采取外固定治疗,手术效果显著,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 标签: 创伤骨折 外固定架 常规内固定架
  • 简介:摘要目的外固定联合骶髂螺钉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术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7例TileC型骨盆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该组行常规护理,分析术后护理措施。另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收收治的47例TileC型骨盆骨折患者,设为观察组,应用术后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两组均行外固定联合骶髂螺钉治疗,对比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联合骶髂螺钉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效果良好,护理工作强调全面性,有助于提升护理效果,后续工作中可予以推广。

  • 标签: 外固定架 骶髂螺钉 Tile C型骨盆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开放性Plion骨折患者用有限切开内固定联合超关节外固定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对象来自笔者所在医院骨科2014年-2017年间收治确认开放性Plion骨折患者群体,随机于其中抽取1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有限切开内固定联合超关节外固定固定手段治疗,对患者临床数据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以归纳Plion开放性骨折患者用联合内外固定方案的病情改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并于术后接受平均12个月时间随访。随访期间提示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评估,优良率为77.8%;期间并无发生因手术而引发的严重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开放性Plion骨折患者采取有限切开内固定联合超关节外固定两种手段联合固定可作为治疗开放性Plion骨折的主要手段,广泛推广。

  • 标签: 有限切开内固定 超关节外固定 开放性Plion骨折 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持救护车上施救者身体平衡的固定对胸外按压质量的效果,同时评价其对背部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实验模拟40个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救护车转运的场景,招募的8名心肺复苏实施者在救护车转运过程中在模拟人上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通过心肺复苏反馈系统评价胸外按压质量,同时应用背部疼痛评分量表评价实施者背部疼痛的程度。结果与未应用平衡组相比,应用平衡组有较高的有效按压比例(72%±4%vs.50%±3%),较低的按压中断时间比例(10%±3%vs.24%±5%)和背部疼痛评分(1.55±0.76vs.2.60±0.82)。结论这种救护车上保持施救者身体平衡的固定架有益于提高胸外按压质量,同时降低实施者背部疼痛的程度。

  • 标签: 心跳骤停 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VSD技术联合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接受救治的7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70例患者均实施VSD技术联合外固定治疗,随机将70例患者分为整体组(35例,应用整体护理)、基础组(35例,应用基础护理)。研究对比整体组和基础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整体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21.30±2.61)d、住院时间(25.62±2.10)d相比基础组(29.24±3.61)d、(39.24±2.32)d明显更短,P<0.05。结论对VSD技术联合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效果明显,可行性较高。

  • 标签: VSD技术 外固定架 胫腓骨 骨折 软组织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固定和使用内固定术在治疗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的原则将这86例患者均分为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内固定组的43例患者接受内固定治疗,外固定组43例患者运用外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外固定组43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外固定组43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内固定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外固定与内固定术相比治疗效果更理想,安全性更高,在临床治疗中应首选外固定

  • 标签: 外固定架 内固定术 创伤骨科 中四肢骨折
  • 简介:基因工程学实验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通过带教几届学生,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理论知识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在操作过程中要狠抓实验技能训练,对时间安排上应具有合理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对学生进行实验的安全性教育,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实验基本技能,为将来进入科研领域和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 标签: 基因工程学 实验教学 系统性
  • 简介:深入分析医学检验专业的传统临床检验方向的现状问题与检验医学发展的现实需求,开设检验工程方向本科教育,适应当前检验学科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等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我国检验医学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产业化进程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缓解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同时也为检验医学教育改革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检验医学 检验工程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某工程部队的士兵心理健康状况,以改善士兵心理状况。方法选取180名某工程部队士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其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180名某工程部队士兵心理健康筛查阳性率为25.56%,其躯体化症状评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SCL-90总分、强迫症状、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以及精神病性等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每天作业时间>6小时的士兵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及各项评分均高于每天作业时间≥6小时的士兵(P<0.05)。独生子女士兵心理健康状况评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士兵(P<0.05)。结论某工程部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应进一步加强对作业时间较长和独生子女等特定人群的心理干预,提高士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工程部队 心理健康 作业时间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某矿厂进行分析,探究工程分析法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中的应用。方法运用工程分析法分析某矿厂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探析工程原材料、使用设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该矿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生产时的噪音、粉尘和有害的化学气体,工人患的职业病主要有尘肺、噪声聋。结论工程分析法可以投入到实际工程中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识别,为职业病的控制提供了参考价值。

  • 标签: 工程分析法 职业病危害 因素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中施行医护同组排班制度的价值。方法本院2015年1月于神经外科病房内开展医护同组排班制度,即把本科室25名护士分成总务团队1个(包括19名护师)与责任组4个(各包括5名护士),落实责任制。各组每天均需保持3名护士在岗,各在岗责任护士均每天协同医师进行查房。结果施行后的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与施行前相比均显著更高(P<0.05);施行后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与施行前相比均显著更高(P<0.05)。结论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中施行医护同组排班制度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改善,提高护士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医护同组排班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试点病房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医学发展的不断进步,相关医学技术设备的功能不断改进,目前的医学影像学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医学影像与生物医学工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两者的有效结合能够促进医学影像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共同发展进步,对此,研究医学影像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对于这两方面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医学影像学发展现状进行介绍,探究医学影像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医工结合的有效发展路径。

  • 标签: 医学影像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 医工结合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