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中骨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4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均给予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不采用骨治疗)与实验组32例(采用骨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跟骨Bohler角与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中给予骨治疗,可以对关节面解剖进行快速恢复,促使关节的稳定发展,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跟骨关节内骨折 手术治疗 植骨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上颌窦底提升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共植入种植体23颗,试验组共植入种植体26颗。对照组患者采用上颌窦提升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开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上颌窦底提升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开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新骨获得量、牙周探诊深度以及植入后不同时间的骨密度。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新骨获得量和牙周探诊深度分别为(2.91±0.36)和(2.86±0.25),对照组患者的新骨获得量和牙周探诊深度分别为(2.96±0.34)和(2.83±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植入2周后和4周后的骨密度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8周后试验组患者的骨密度为(0.102±0.022),对照组患者的骨密度为(0.137±0.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上颌窦提升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疗效与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疗效基本一致,均可用于颌后牙缺失患者。

  • 标签: 上颌窦底提升 种植体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胫骨平台发生复杂骨折的患者,运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骨开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0名,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45名,常规对照组运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实验观察组在常规对照组的方案基础上联合骨方法开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负重时长、以及术后愈合的时长,在完成手术后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以最后一次随访的疗效作为评定依据。结果在手术时长以及手术出血量方面,两组患者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负重时长以及愈合时长方面,实验观察组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在开展的最后一次随访评定疗效中,实验观察组的整体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骨技术拥有更优秀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的缩短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愈合时间以及负重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植骨 锁定钢板内固定 骨折 复杂胫骨平台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影响脑性瘫痪患儿的心理因素。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80例不同程度的脑性瘫痪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掌握病情、沟通、心理行为等干预措施,连续3个月。结果给予脑性瘫痪患儿心理护理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3.8%,其中30例效果显著,显效率为37.5%,45例患儿有效,5例无效。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过分紧张、恐惧、悲伤及忧郁情绪。

  • 标签: 护理 脑性瘫痪专病护理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时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并发脑动脉硬化性狭窄部位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资料1200例施行分析,根据病人是否存在脑动脉硬化性狭窄将其分为狭窄组病人800例,无狭窄组病人400例,询问病人的病史情况,为病人开展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狭窄组病人一共存在1630处狭窄血管,其中颅内段血管狭窄一共500条,MCA狭窄几率最高,根据研究显示,吸烟、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年龄大于50岁、低HDL-C等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动脉硬化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中产生颅外段血管狭窄的几率十分高,脑动脉硬化性狭窄和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史以及LDL-C密切相关。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动脉硬化性狭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钢板内固定与支架外固定结合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5例/组,对照组行支架外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钢板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均配合骨治疗。结果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腕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可有效复位,预防骨折复位丢失,且疗效优于支架外固定。

  • 标签: 桡骨远端C型骨折 钢板内固定 支架外固定 疗效
  • 简介:摘要冠心病心绞痛是当今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系统里最为常见的多发病症之一,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近些年来也取得不少新的进展。王瑞主任从医三十余年对当前冠心病在中西医治疗心绞痛的情况进行了辨析,探讨总结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几点新思路体会,加以总结。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冠心病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5例患儿按出院时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单日出院的33例患儿进行家庭康复护理训练为家庭康复护理组,双日出院的32例患儿仅采用常规出院指导为常规康复护理组。两组均进行常规的院内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综合疗效评定和Milani的正常儿童发育表中的运动发育指数MQ评分评价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家庭康复护理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5。治疗第2疗程后运动发育指数MQ评分家庭康复护理组显著大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1。结论针对性的家庭护理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治愈率及有效率,减少患儿的病残率,促进脑瘫患儿的康复。

  • 标签: 脑瘫 家庭康复 预后
  • 简介:摘要纳多注射液主要成分是银杏叶的提取物,而银杏叶提取物对于人体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能够对对中疾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在临床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故近年来受到临床的大力推广和应用。本次我们则针对纳多注射液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做出综述。

  • 标签: 金纳多注射液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择取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当中接受治疗的腹泻儿童共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抽签的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25例患儿,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的一般治疗干预,对实验组则在参照组的基础之上加以行双歧和思密达共同治疗。结果和对照组的情况相互对比,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在临床当中对小儿腹泻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行以双歧和思密达联合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显著地提升儿童腹泻治疗痊愈概率。

  • 标签: 儿童腹泻 金双歧 思密达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散结排毒方治疗肺癌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以下分组对照组43例,口服金花转移因子胶囊;观察组43例,采用固散结排毒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达到显效标准的有11例、有效者20例、无效12例,总治疗有效率为72.1%;对照组显效仅有1例、有效9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23.2%(P<0.05)。结论在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固散结排毒方治疗,能够一定程度的让肿瘤萎缩,尽可能延长患者寿命,是一种能够缓解患者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治疗方式,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肺癌 晚期 固金散结排毒方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9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参照组应用全椎板减压法进行操作。观察组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骨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78%高于参照组的77.78%(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100%高于参照组的91.11%(P<0.05)。结论针对腰椎滑脱症患者实施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骨进行治疗,不仅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确保整体治疗效果,还可获得患者治疗满意度,方法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椎间植骨 椎弓根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对老年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骨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腰椎滑脱患者中,研究样本需求量为60例,采用随机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活动时间、术后感染率、骨融合率、止痛药使用率等指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止痛药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骨融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研究证明,对老年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骨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创伤,改善患者预后,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 标签: 老年腰椎滑脱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体间融合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肛肠手术作为常见的临床手术之一,术后的镇痛方法主要有三种,为全麻基础上的静脉镇痛、全麻基础上的硬膜外镇痛以及全麻基础上的腹横肌平面阻滞1。其中硬膜外阻滞镇痛效果相对更为突出,不过术后管理的难度较大;腹横肌平面阻滞的实施必须依赖设备,还需要具备较好的神经阻滞技术,镇痛效果也会因为患者身体状况的不同出现差异;静脉镇痛操作最为简单,但是效果满意度不高,同时会出现较高的不良反应。本文将对肛肠手术采用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 标签: 肛肠手术 不同麻醉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髓芯减压打压骨术治疗非创伤性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017年在我院收治并确诊的60例非创伤性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对患者采用髓芯减压打压骨术进行治疗,研究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共有2例患者出现股骨头塌陷以及坏死等并发症,其余患者恢复良好,均优于手术前。经Harri评分30例患者评分为优,22例患者评分为良,8例患者评分为差,优良率为86.7%。结论对非创伤性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髓芯减压打压骨术进行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 非创伤性成人股骨头坏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病灶清除骨内固定术,治疗组采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骨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骨融合时间、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价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6个月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其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时,采用脊柱X线片、CT测量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计算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Cobb角矫正丢失率。结果两组骨融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VAS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VAS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Cobb角矫正丢失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ODI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ODI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效果较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伤椎高度矫正丢失,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胸腰椎结核 经单侧椎弓根植骨 内固定 后路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80例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小儿腹泻患儿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针对80例小儿腹泻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针对常规组40例小儿腹泻患儿实施常规治疗+思密达治疗,针对治疗组40例小儿腹泻患儿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双歧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小儿腹泻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小儿腹泻患儿治疗后的显效率(95.00%)明显优于常规组小儿腹泻患儿(80.00%)两组相比P=0.043;治疗小儿腹泻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与常规组小儿腹泻患儿(7.50%)相比P=0.692;两组小儿腹泻患儿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时间、腹泻消失时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针对小儿腹泻患儿实施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利于患儿预后及康复。

  • 标签: 金双歧 思密达 小儿腹泻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胶体法在急诊手术和输血中患者感染因子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急诊手术和输血中患者在急诊手术和输血前先用胶体法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快速筛查,后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对两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445份被检测标本,胶体法检出阳性284例,其中HbsAg阳性201例、抗HCV阳性33例、抗HIV阳性5例、梅毒抗体阳性46例;ELISA法检出阳性295例,其中HbsAg阳性217例、抗HCV阳性36例、抗HIV阳性3例、梅毒抗体阳性39例,两法阳性符合率达96.3%,两项阳性和阴性结果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手术和输血时,用胶体法对患者进行感染因子的快速筛查,有利于临床及时对患者履行告知义务、指导治疗和作好防护,降低医疗纠纷和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 标签: 胶体金 急诊处理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免疫胶体技术及其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腹泻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细菌培养的检测方法,研究组应用免疫胶体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取患者1h内新鲜粪便,经医院一次性吸管采集样本3-5ml,送至检验。结果检测前两组患者的微生物检出无明显区别(P>0.05),对照组共检出15例病原微生物,检出率38.5%;研究组检出22例微生物,检出率56.4%,结果显示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病毒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胶体技术在临床上微生物检测中准确率高、速度快、简便易于操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检测效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免疫 胶体金技术 微生物检测 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