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伤口的相关因素、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治疗并出现伤口的60例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期未出现伤口的6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归为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经产妇、阴道检查、导尿次数、硬膜外麻醉、肥胖、合并基础疾病以及胎膜早破数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产妇、阴道检查、导尿次数、硬膜外麻醉、肥胖、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诱发剖宫产术后伤口的主要因素,经针对性护理,可促进患者痊愈。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伤口感染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从沿海某地海水中分离出的霍利斯弧菌的致病性。方法1、毒力实验组35只二级昆白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腹腔注射霍利斯弧菌,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标准金葡菌、标准大肠杆菌,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2.伤口实验组35只SPF小鼠,腿部致伤后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浸泡含有细菌的人工海水)和阳性对照组(含有标难金葡菌、标准大肠杆菌),阴性对照组(浸泡无菌人工海水)。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血常规、血培养、脏器培养,96小时后活杀取脏器和伤肢病理检查,并将鼠体内分离的菌株和实验前菌株进行生化反应鉴定和核酸指纹图对比分析,确认细菌来源。结果1.毒力实验:霍利斯组注射细菌悬液后精神萎靡,轻度弓背竖毛,持续12小时,血及脏器培养阴性。2.伤口实验组:伤口阳性率为100%,病理学检查伤肢及横纹肌较多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自沿海某地海域分离出的霍利斯弧菌在10°CFU/ml时,对小鼠有一定感染能力,可致实验鼠的伤口

  • 标签: 沿海 霍利斯弧菌 伤口感染能力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探讨骨科创伤患者伤口的危险因素以及对策,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创伤患者的创伤类型、感染情况、首次伤口清创时间对伤口的影响。结果显示这200例骨科创伤患者中共有42例患者发生伤口伤口发生率为21.00%。其中开发性创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26.98%,明显多于非开放性创伤患者的10.81%(P<0.05);多发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41.18%,明显多于非多发伤患者的10.61%(P<0.05);休克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30.36%,明显多于非休克患者的17.36%(P<0.05)。126例开放性创伤患者中,感染患者的首次伤口清创时间为(4.68±1.84)小时,未感染患者的首次伤口清创时间为(3.32±1.65)小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骨科创伤患者来说,开放性创伤、多发伤、休克以及首次伤口清创时间均为引发伤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因素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进而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创伤患者 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腹部手术后感染伤口患者行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8例腹部手术后感染伤口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所应用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参照组,分别为64例。对照组行无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参照组则行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的换药次数、清洁时间以及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参照组的症状改善优良率61例(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42例(65.63%),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部手术后感染伤口的患者行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感染情况,同时,还能够减少换药次数,更加利于患者的恢复。

  • 标签: 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 无冲洗负压封闭引流 腹部手术患者 感染伤口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与产褥感染发病的关系,使其应用到社区产后访视为预防产褥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于 2016年 1月 -2019年 6月医院分娩后出院在本辖区居住,接受产后随访的 436名产妇,按照自愿随机原则将访视产妇分为常规访视组 210名,体质辨识组 226名,体质辨识组在普通访视内容基础上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根据情况对偏颇体质进行个性化的调理和治疗;常规访视组则按照普通随访内容访视。结果:应用中医体质辨识组产褥感染的患病率明显低于普通访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结论:产褥感染的发病与体质类型相关,在社区产后访视中应用中医体质辨识能有效防治产褥感染,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保健服务质量。

  • 标签: 社区产后访视 中医体质辨识 产褥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切口感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感染措施。方法将100例急诊外科收治的急性创伤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其存在的高危因素,以及做出预防感染措施。结果60岁以上,手术时间3小时以上,BMI24kg/m2以上、手术切口Ⅱ类、Ⅲ类以及伴有糖尿病的男性患者为急诊外科切口感的高危因素。结论急诊外科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切口感相关高危因素,并给予高危患者及时有效预防感染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及预后。

  • 标签: 急诊外科 切口感染 高危因素 预防感染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产褥感染妇女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入院的产褥感染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舒适度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褥感染妇女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轻其不良反应,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舒适度与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干预 产褥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院感染控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目的在于减少手术伤口发生率,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并确保医疗安全。方法本论文研究如何加强手术人员和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手术室,密切配合的手术,手术器械和无菌技术的规范性。结果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采取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在手术室,我院骨科一个无菌手术切口感率控制在标准值低。结论规范化管理,加强骨科手术室,骨科的无菌手术是无菌手术切口感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骨外科 手术切口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碘伏冲洗预防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联合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碘伏冲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1例切口感,对照组发生7例切口感,观察组切口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感率17.50%(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甲级38例,乙级1例,丙级1例,对照组切口愈合甲级30例,乙级6例,丙级4例,观察组切口愈合甲级患者多于对照组,乙级和丙级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左氧氟沙星联合碘伏冲洗,有利于降低术后切口感率,提高切口愈合优良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左氧氟沙星 碘伏冲洗 术后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切口感的主要因素及预防。方法以我院骨科收治的88例手术患者为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了解切口干扰因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切口感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血红蛋白水平等存在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切口感与诸多因素相关,可以通过术前预防、提高主刀医生水平等措施做好预防工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切口感的可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骨科 手术切口 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折手术后切口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找有效护理对策。方法患者选择2015年4月~2016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病例,抽取128例随机分对参照组和考察组各64例,对两组发生切口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参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考察组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情况。结果患者发生切口感的因素包括手术原因和患者自身原因,在不同护理干预后,考察组的感染控制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的因素较多,因此需根据相关因素进行相应的护理,而采取综合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感染情况,避免感染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切口感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剖宫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质量指数高、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夏季、瘢痕子宫、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与感染关联;围术期用药(抗生素)能减低切口感。结论:多种因素影响切口感,通过控制体重指数、治疗基础疾病、胎膜早破者密切观察适时终止妊娠;围术期应用抗生素;夏季加强无菌操作、瘢痕子宫充分给予试产的机会、选择择期剖宫产、缩短手术时间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切口感

  • 标签: 剖宫产术 外科伤口感染/预防和控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阑尾术后切口感的影响评价。方法选取我院阑尾炎患者116例,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58例,常规组采用日常常规性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切口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并且住院时间也比常规组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阑尾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其切口感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其生活质量,并且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切口感染 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的相关因素。方法择取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3例脊柱手术患者,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术后切口感的相关因素。结果803例脊柱手术患者中,18例术后发生切口感,其中2例为迟发感染。相比于术后无切口感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的患者年龄比较大、手术时间比较长、住院时间比较长(P<0.05);据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内固定物植入、糖尿病病史是术后发生切口感的相关因素,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也证实这些因素与术后发生切口感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结论对于脊柱手术患者来说,术后切口感的出现与年龄、内固定物植入、糖尿病病史之间存在一定联系,需要做好干预性治疗工作,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脊柱手术 术后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阑尾炎手术切口感的诱因与预防措施。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阑尾炎手术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组成感染组,将同期收治的64名无切口感的阑尾炎手术患者组成对照组,经过统计与分析,对比阑尾炎手术切口感的诱因,总结预防方式。结果引起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切除法、切口引流、手术时间、化脓性穿孔五个方面,感染组平均年龄(49.81±8.33)岁,高于对照组的(40.12±7.09)岁;感染组中11例采用逆行切除法,对照组仅有3例;感染组8例术后设置引流管,对照组1例;感染组49例化脓性穿孔,对照组18例。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降低阑尾炎手术切口感发生率,需要及早治疗,加强配合,做好术前、术后管理工作。

  • 标签: 阑尾炎手术 切口感染 诱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通过骨外科患者感染伤口细菌检验及耐药率进行探讨。方法此次研究纳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骨外科接诊的伤口患者291例为对象,对患者的各项基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1例伤口患者中病原菌171例(58.8%)金黄色葡萄球菌60例(20.7%)、大肠埃希菌47例(16.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3例(14.8%)、鲍曼不动杆菌20例(6.9%)。药敏试验可见病原菌耐药性均高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与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苯唑西林无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头孢他定,头孢吡肟的耐药性较低。结论应不断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严格规定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以期全方位控制、预防患者发生感染

  • 标签: 骨外科 感染伤口 细菌检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0月期间收治的64例产褥感染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路径组各32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路径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是62.5%,路径组是84.4%,路径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1.3%,路径组是96.9%,路径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路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均少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可明显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与护理满意度,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值得实施。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产褥感染 护理中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选取某医院急诊科收治患者中,发生切口感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发生切口感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作对比研究。通过统计学方法,综合分析两组患者的状况,从而得出了急诊手术中切口感的相关因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 标签: 急诊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切口感往往是导致老年骨科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护理,防止切口感成为现阶段老年骨科手术临床医护人员首要任务。方法本文选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骨科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10000例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研究,主要护理对象为发生手术切口感的47例,以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关于切口感的规定作为参照标准。结果我们认为,骨科手术切口感后要加强护理。要确保手术室的新风量以及换气次数,及时关闭对手术室的闷,防止细菌滋生和入侵。在调查的47名骨科手术切口感的患者当中,有28位患者的手术部位是颈部、肩部以上部位,占59.5%;手术时间>3h的24例,占51%;手术时有实习生参观的10例,占21.2%。讨论文章就骨科患者合并切口易感染的原因进行了解析,我们提出高龄患者容易在术后感染,侵入性操作的实施可以说为细菌的入侵提供了渠道,抗生素的使用要谨慎。

  • 标签: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因素 护理跟进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壳聚糖伤口护理膜在皮肤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220例皮肤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他们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处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壳聚糖伤口护理膜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皮肤生活质量指数,并且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皮肤生活质量指数差异无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皮肤生活质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壳聚糖伤口护理膜应用于皮肤感染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皮肤质量,还可以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壳聚糖伤口护理膜 皮肤感染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