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就当前而言,学校的学生人数在急速地增加,当各种传染在学校发生时,传染会迅速地传播开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从而对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学校有责任与义务做好传染的管理工作。所以,本文将主要从学校常见传染性疾病的一般特点和学校传染预防与控制的具体对策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为学校传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 标签: 学校传染病 预防 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计划免疫对相关传染发病的控制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地区相关单位的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传染年报资料,对计划免疫前后的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计划免疫前本地区6种流行传染的发病数为78224例,年均发病率为567.2/10万,死亡率为6.78/10万,而计划免疫后分别为3566人、16.3/10万与0.07/10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免疫能有效控制相关传染的发病,促进发病数、年均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大幅度降低,但是还需要加强免疫管理工作。

  • 标签: 计划免疫 传染病 死亡率 免疫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传染学见习教学水平方法面对新疆地域特点及传染学见习教学的困境,选择合理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结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传染见习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医学生。

  • 标签: 传染病学 新疆 地域特点 见习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应急管理在突发传染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及时制定护理应急管理方案,储备相应的物资,将每个护理岗位、护理环节的责任明确,对护理资源合理调配。结果①实施加强护理应急管理后(97.50%)的护士满意度高于实施前(87.50%),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施加强护理应急管理后(1.25%)的差错发生率低于实施前(11.25%),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在突发性传染救治过程中,医院需及时制定护理应急方案,有秩序的开展救治工作,提高治疗效果,阻断传播源。

  • 标签: 护理应急管理 突发传染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传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传染科接受治疗的94例传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47例观察组患者均实施优质护理,47例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基础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疾病环境、入院介绍、生活照顾、工作态度、护士长管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传染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中广泛推广。

  • 标签: 传染病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在手足口传染控制中应用社区干预的临床影响效果探讨。方法将80例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按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A组与B组,各40例。A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B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社区干预,对2组儿童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A组的优良率为80.00%,B组的优良率为95.00%,2组比较,B组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A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足口传染控制中应用社区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传染,降低患儿发病率,适合推广。

  • 标签: 社区干预 手足口传染病 控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传染预防工作之中公共卫生管理作用进行了探究分析。方法主要就现阶段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预防工作之中的定位以及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针对的优化措施。结果通过加强公共卫生疫情防控宣教工作、构建强有力的公共卫生检测系统以及对现有传染防控体系进行有效完善的模式,能够获得良好的传染预防效果。结论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预防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就要求相关领导人员能够充分认知到其重要意义。

  • 标签: 传染病预防工作 公共卫生管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草酸二铵治疗肝炎病毒性传染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肝炎病毒性传染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甘草酸二铵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总胆红素、血清指标(ALT、AST)、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胆红素、血清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ALT复常率、HCV-R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炎病毒性传染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甘草酸二铵治疗,既可改善总胆红素、血清指标,提高ALT复常率及HCV-RNA转阴率,又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甘草酸二铵 肝炎病毒性传染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传染预防控制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及作用。方法将600例接受传染研究的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A组与B组,各300例。A组仅实施常规检查,B组在常规检查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2组研究对象的疾病知识知晓状况以及工作满意度状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B组的疾病知识知晓水平率以及工作满意度均高于A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传染预防控制中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群众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增强群众的疾病防控意识,促进传染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 标签: 健康教育 传染病 预防控制 观察研究 意义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接种宣传形式对计划免疫疫苗针对传染的预防效果,寻找高效的预防接种宣传形式,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降低儿童计划免疫疫苗针对传染的发生。方法我中心接种门诊将16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80名和观察组80名,对对照组儿童采用预约来门诊接种疫苗+向家长发放计划免疫宣传资料,而对观察组儿童则采用预约来门诊接种疫苗+面对面与家长宣讲计划免疫知识,进而对两组儿童的预防效果进行比较,并且进行相关的干预对策的制定。结果对160名儿童追踪观察五年,失访10名(其中观察组失访2名,对照组失访8名),一直在追踪观察的150名对象中,16名儿童出现了计划免疫疫苗针对传染,发病率为10.67%,主要是麻疹和流行腮腺炎。观察组有2例儿童出现了计划免疫疫苗针对传染,发病率2.56%,对照组有14例儿童出现了计划免疫疫苗针对传染,发病率19.44%,观察组儿童发病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儿童发病率。两组儿童的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儿童各单疫全程接种率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的各单疫全程接种率55.56%。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切实做好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降低儿童疫苗针对传染的发生,门诊接种人员必须强化计划免疫宣传工作,特别是医生与家长面对面的宣传。

  • 标签: 预防接种宣传 儿童传染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小儿腹泻贴治疗小儿非感染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小儿非感染腹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小儿腹泻贴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控制,观察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2.5%,(χ2=6.237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治疗时间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t=6.3157,P<0.05)。结论小儿腹泻贴治疗小儿非感染腹泻,减轻了患儿给药的困难,较为方便,减轻了患者的病痛,治疗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腹泻贴 非感染性腹泻 蒙脱石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抗生素相关腹泻患儿13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65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6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均治疗5~15d后,比较两组腹泻平均持续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腹泻平均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抗生素相关腹泻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儿腹泻症状。

  • 标签: 新生儿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微生态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细菌感染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8例细菌性感染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应用氨苄青霉素治疗,实验组应用头孢曲最快版面,松钠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大便培养转阴时间、住院时间与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8%,实验组患者大便培养转阴时间为(3.1±0.3)d,平均住院时间为(6.12±1.23)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3±1.6)d、(9.42±1.53)d,(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儿无巨大差异(p>0.05)。结论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细菌感染腹泻,起效快、不良反应少,能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细菌感染性腹泻 临床用药 头孢曲松钠 氨苄青霉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便常规检验法应用于季节腹泻检验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春、夏、秋、冬四个季度的腹泻患者各240例,共计960例腹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针对患者开展便常规检验,对其检验结果开展回顾分析。结果研究组红细胞检出率以及白细胞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检出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季节腹泻,开展便常规检验能够发挥良好检验效果,实际检验过程中应及时将标本送检,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提高季节腹泻临床诊断和防治的科学

  • 标签: 便常规检验 季节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ICU肠内营养相关腹泻患者采用护理对策及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常规护理和集束化管理两种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研究对象为自2015年9月—2016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72例ICU肠内营养相关腹泻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在有效治疗率和不良反应两项指标中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表明,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对于ICU肠内营养相关腹泻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 标签: ICU肠内营养 相关性腹泻 临床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原微生物检测儿童细菌腹泻的治疗价值。方法选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吴忠市某医院收治的儿童细菌腹泻患儿16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对病原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防治的措施。结果160例患儿当中,病原菌检出158株,志贺氏菌属有80株,弧菌属有40株,气单胞菌有20株,其他菌种有18株。所检出的所有病原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有着较强的耐药性。结论按照病原微生物检验的结果与药敏试验的结果,针对的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患儿的预后及发育有改善的作用,促进临床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儿童细菌性腹泻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阿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将其以随机数表法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各项临床症状(包括高温、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异型淋巴细胞数量高于10%)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项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昔洛韦 小儿 传染性 单核细胞增多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实施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108例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研究,根据患儿用药类型将患儿分为利巴韦林组(n=54)和更昔洛韦组(n=54),对所有利巴韦林组患儿实施利巴韦林治疗,对所有更昔洛韦组患儿实施更昔洛韦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安全。结果更昔洛韦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与利巴韦林组相比明显较高,更昔洛韦组患儿发热消失、咽峡炎缓解、肝脾恢复、淋巴结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利巴韦林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实施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更昔洛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相关腹泻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抗菌药物相关腹泻患者30例,所有患者立即停用导致相关腹泻的抗菌药,采用补液、补钾、禁食等治疗,避免使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结果30例患者中有轻症27例,经过治疗症状均好转,治愈率达100%,重症3例,其中2例症状完全消失所需时间平均比轻症多十天,1例治疗无效死亡。年龄大、抗菌药物种类、多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时间长等均与相关腹泻的发生有关。结论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个体化用药、减少侵入操作、补充益生菌、鼓励早期进食、肠内营养。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菌药物 相关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试验组给予思密达治疗,对照组在试验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结果经过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3%。两组疗效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普通患者,单用思密达即可达到治疗效果,对严重患者,联合用药可能疗效更好,但具体方案还有待验证。

  • 标签: 思密达 金双歧 小儿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