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腱离断术后高频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各种原因引起肌腱离断术后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45例患者中吻合口腱性连接31例,瘢痕连接12例,再离断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术后肌腱粘连,轻度7例(15.6%),中度25例(55.6%),重度13例(28.9%)。结论高频超声能监测肌腱离断术后肌腱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并发症,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高频超声 肌腱断裂 吻合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修复手部屈肌腱损伤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入院的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共68例,在患者及家属同意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微创修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修复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采用微创修复治疗,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修复法 手部屈肌腱损伤 传统手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肌腱鞘膜炎采用我院自主研制中药制剂复方消炎散湿敷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拇指肌腱鞘膜炎患者80例,均为我院门诊骨科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应用扶他林乳胶剂治疗(对照组,n=40)与中药复方消炎散湿敷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拇指肌腱鞘膜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经对比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升高,但相较对照组,观察组增高幅度更为显著,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0%,对比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门诊骨科收治的拇指肌腱鞘膜炎患者,应用中药复方消炎散湿敷治疗,可显著减轻疼痛、消除炎症及肿胀,对增强临床效果、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湿敷 复方消炎散 拇指腱鞘膜炎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滞动针疗法治疗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就诊于我院推拿脊柱科住院部、理疗科门诊诊断为冈上肌腱炎的患者共10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滞动针组)与对照组(普通针刺组)各51例,治疗组给予滞动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疗法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治愈率58.8%,总有效率96.1%;对照组治愈16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治愈率31.4%,总有效率80.4%,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分别为6.7%、10.0%,总复发率16.7%;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2.5%、25.0%,总复发率为37.5%;结论滞动针疗法治疗冈上肌腱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滞动针 冈上肌腱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手屈肌腱Ⅱ区由狭窄的腱鞘共同包绕深、浅屈肌腱,由于该区解剖结构特殊,所以该区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常造成不同程度的肌腱粘连,甚至手指关节僵硬,给手功能带来严重的影响。我院2000-08以来,在吻合屈指浅、深肌腱时,同时重建腱周膜完整性,共修复40例72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腱/外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部肌腱损伤患者选择显微外科技术加以修复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6月~2016年06月收治的250例手部肌腱损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临床共需要对303指进行修复治疗;主要选择显微外科技术展开,完成修复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7个月~13个月的随访,最终对修复治疗效果加以观察。结果对于本次研究收治的250例手部肌腱损伤患者(303指)施以治疗后,最终治疗优秀、良好、尚可以及差分别包括140指、118指、27指以及18指;治疗优良率为85.15%。结论对于手部肌腱损伤患者,于临床合理选择显微外科技术展开修复治疗,对于患者手部肌腱损伤的恢复可以发挥显著促进作用,使得患者手部屈功能获得显著恢复,从而显著提高手部肌腱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显微外科技术 手部肌腱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29例行传统修复手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29例行微创手术治疗者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修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后手功能总评分(81.85±3.7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5.56±5.28)分(P<0.05);②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90%显著低于对照组27.59%(P<0.05)。结论对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可促进手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手部屈肌腱损伤 微创手术 传统修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自体与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自体组和异体组各35例,两组均进行膝交叉韧带重建术,自体组使用自体肌腱作为移植材料,异体组使用同种异体肌腱作为移植材料,术前及术后1年采用HSS评分标准及VAS评分法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HS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提升,但两组提高程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但两组提高程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可获得基本相当的临床效果,在自体肌腱不能满足移植需要的情况下,同种异体肌腱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 标签: 关节镜 膝交叉韧带重建 自体肌腱移植 异体肌腱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减轻拇指屈肌腱腱鞘炎(dequervain,stenosynovitis,DQT)患者腱鞘内注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疼痛,以便更多患者乐于接受腱鞘内注射(tendinoussheathinjection,TSI)治疗。方法收集咸水沽医院疼痛门诊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行TSI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使用4号针头注射治疗,B组使用6号针头注射治疗。结果A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减轻,痛苦小,心率波动范围小,表情痛苦少,体动少(p<0.05)。结论4号针头行腱鞘内注射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更加安全,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疼痛 拇指屈肌腱腱鞘炎 腱鞘内注射 4号针头
  • 简介:摘要脊髓疾病主要是包括脊髓炎、脊髓空洞症状、脊髓压迫症、脊髓血管疾病以及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疾病的患病率逐渐增高,脊髓疾病诊断变得愈发的重要。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影像学技术的提高使我们对脊髓疾病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本病的诊断更为精确,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可供临床医生选择用以诊断脊柱和脊髓疾病的辅助检查种类有脊柱平片、椎管造影、脊髓血管造影、同位素扫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在疾病的治疗最佳时机提供有利证据,医生也要考虑患者在经过多次检查费用和患者治疗时机,尽量减轻患者和家属负担。可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初步诊断和当地设备条件,力求经济实用、快速准确,避免盲目检查。

  • 标签: 脊髓疾病 诊断 ct
  • 简介:诊断疾病是每位医师最基本、最重要的临床常规实践活动。没有正确、规范、完善的诊断。就没有正确、恰当、合理的治疗。因此,诊断疾病的水平是体现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的重要方面。规范的诊断疾病程序是培养和训练医师临床思维,

  • 标签: 诊断思路 程序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外科疾病早期未能明确诊断而产生误诊原因和减少误诊的方法。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儿科误诊误治患儿60例的误诊情况和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60例误诊的患儿按疾病分类误诊为小儿内科疾病28例(46.67%),误诊为小儿外科疾病18例(30.00%),误诊为感染性疾病9例(15.00%),误诊为眼耳鼻喉与妇产科疾病5例(8.33%)。结论儿科误诊的产生决不是简单的工作失误,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为避免误诊,需要儿科医师有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并积极参加临床实践,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从而防止误诊的产生。

  • 标签: 儿科疾病 门诊医疗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疾病出现的误诊误治病案,分析误诊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方法将最近时间的90例儿科误诊病例进行调查,根据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出现误诊的原因,详细介绍病例,对此病例为何误诊进行讨论,解决误诊问题。结果儿科疾病的相似疾病影响诊断,疾病特征不明显。结论儿科疾病种类较多,医生要仔细判断病症,注意疾病特征,对症下药。不能出现疏忽。提升儿科疾病确诊的准确率。医生对病患家长说明的病情要有自己的看法,坚定医者立场。医院应注意医学设备的更新,运用最先进的医学技术对患者进行救助。

  • 标签: 儿科 误诊 分析
  • 简介:摘要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及血尿淀盼酶增高为特点,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按病理组织学及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急性坏死型胰腺炎两种类型。本文旨在探讨急性胰腺炎疾病的护理。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临床表现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作为全身性疾病的一种,风湿免疫疾病对身体内的各脏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而风湿免疫疾病对血液系统伤害尤为严重。通过临床发现,虽然各类风湿免疫疾病都会给血液系统造成危害,但是最为常见的是类风湿关节炎,而风湿免疫疾病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也相对较为复杂,并且多种多样,临床常见的是贫血、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减少,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相关医生应该充分重视风湿免疫疾病血液系统损害的严重性,并有效掌握相应的治疗措施,为患者减轻病痛的折磨。

  • 标签: 风湿免疫疾病 血液系统 损害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中应用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124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于综合方式模式中,在实施前后予以问卷调查,对比实施前后居民情况。结果实施后居民疾病知晓率等相关指标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2016年6月收缩压为(120.55±6.24)mmHg、舒张压为(76.55±1.93)mmHg,2017年6月分别为(120.7±7.56)mmHg、(74.7±3.66)mmHg,实施后研究对象的血压水平略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应用于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的效果显著。

  • 标签: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综合防治 健康管理 疾病管理技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出血疾病超声诊断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妇产科出血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30例为观察组,30例为对照组随机分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超声诊断,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观察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妇产科出血疾病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可有效提升疾病的检出率,临床应对该检查方法加以重视并推广。

  • 标签: 妇产科疾病 超声诊断 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8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病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细针穿刺病理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并分析病理诊断结果。结果经过病理诊断,结果显示,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发病率前3位依次为甲状腺腺瘤(23.75%)、结节性甲状腺肿(18.75%)和乳头状癌(15.00%)。结论甲状腺细针穿刺病理诊断方法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病变 临床病理诊断 细针穿刺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疾病采用B超临床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接诊的150例行B超诊断的甲状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B超诊断在甲状腺疾病中应用的价值。结果150例患者经病理学检验证实为甲状腺癌患者2例、甲状腺腺病患者15例、甲结患者20例、甲减患者38例、甲亢患者57例;经B超诊断证实为结论甲状腺癌患者2例、甲状腺腺病患者17例、甲结患者25例、甲减患者40例、甲亢患者66例,准确率依次为100%、88.23%、80.00%、95.00%、86.36%。结论甲状腺疾病采用B超临床诊断较病理学检验具备更高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改善病理学检验的局限性,因此,患者疑似出现实质性病变时可首选B超诊断。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B超检查 临床诊断
  • 简介: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又称为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是一类包括200多个病种的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发生于肺泡间质结构.也可累及细支气管和肺血管。ILD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肺功能表现均相似。以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胸部X线胸片示弥漫性浸润阴影、肺功能示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下降、动脉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表现为特征。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诊断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