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系统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我处口腔科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98例患者(100颗患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慢性牙髓炎/急慢性根尖周炎下颌第二恒磨牙,根尖孔发育完全。观察98例患者C形根管系统X线诊断、显微镜诊断情况,以及根管预备、充填效果。结果98例患者通过根管治疗,手术前X线片主要影像显示锥形融合根,根中30%存在条索状X线低密度区。根管显微镜下,98例下颌第二磨牙根管口,主要表现为C1、C2、C3。结论C形根管形态比较多变,合理分类利于临床诊断、治疗。应联合X线、显微镜诊断,以此达到最佳诊断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参照。

  • 标签: C形根管 下颌第二磨牙 临床诊断 观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助产和剖宫产对母婴结局影响情况。方法现对2017.05-2018.05我院分娩产妇在第二产程异常时选择产钳助产和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其母婴结局。结果产钳助产组产后出血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5,有统计意义。而两组在新生儿肺炎方面无差异,P>0.05,无统计意义。结论第二产程异常时采用产钳助产可减少剖宫产发生率,提高分娩结局,减少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生情况,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使产妇产后身体及早恢复。

  • 标签: 第二产程异常 产钳助产 剖宫产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妇第二产程当中,接受自由体位护理对分娩效果产生具体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收治98例产妇为相关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对照组产妇在第二产程接受常规体位护理,分析组产妇则在第二产程当中接受自由体位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以及主要临床指标。结果分析组产妇顺产例数多与对照组,剖宫产、阴道助产以及侧切情况少于对照组,且分析组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主要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产妇第二产程体位选择,自由体位护理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案可在临床当中推广。

  • 标签: 自由体位 产妇 分娩 第二产程 顺产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二产程采取侧卧位分娩对母婴围生期结局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进行阴道分娩94位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仰卧膀胱截石位进行分娩,观察组则采取侧卧位进行分娩,对比观察两组产妇会阴裂伤情况、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会阴裂伤情况及会阴侧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脐血PH异常情况及窒息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第二产程采取侧卧位分娩能够有效改善产妇会阴裂伤及侧切率,并能降低产后出血量,对新生儿也能降低脐血异常及窒息发生率。

  • 标签: 分娩第二产程 侧卧位 会阴裂伤 产后出血量 新生儿脐血PH异常 窒息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由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精神性疾病,故临床针对该类患者主要以长时间用药控制为主,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则针对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可起到较好效果,故本次我们针对其血药浓度和效果等情况实施分析,并作出综述。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血药浓度 效果
  • 简介:摘要麻醉呼吸回路(anestheticbreathingcircle)是将麻醉机气体输出口与病人呼吸道相形成一个回路,称为麻醉呼吸回路。通过麻醉呼吸回路将新鲜气体和吸入麻醉药输送到病人呼吸道内,并将病人呼出气体排除到体外。本文旨在紧闭回路吸入麻醉设备要求及实施。

  • 标签: 紧闭回路吸入麻醉 设备要求 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ST回落不良相关因素。方法此次研究中涉及患者均为2016年8月~2017年10月来院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其例数一共为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回落良好患者,例数为50例,对照组为回落不良患者,例数为40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性。结果以上两组患者在入院心率、出现症状至冠脉开通时间以及左前降脂病变方面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影响其ST回落因素主要为入院心率、出现症状至冠脉开通时间以及左前降脂病变方面,因此在临床中,应及早将闭塞血管开通,可以提高心肌在灌注,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ST段回落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术前放疗联合小切口胸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胸食管癌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随机择取2015年6月-2017年12约期间我院成功收治70例胸食管癌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为35例。研究组患者予以术前放疗联合小切口胸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予以小切口胸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将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肺功能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EF、FEV1、FEV1/FVC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EF、FEV1、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食管癌应用术前放疗联合小切口胸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其肺功能。

  • 标签: 术前放疗 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 胸段食管癌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医学发展不断进步,相关医学技术设备功能不断改进,目前医学影像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医学影像与生物医学工程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两者有效结合能够促进医学影像和生物医学工程共同发展进步,对此,研究医学影像和生物医学工程对于这两方面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医学影像发展现状进行介绍,探究医学影像与生物医学工程之间关系,并探究医工结合有效发展路径。

  • 标签: 医学影像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 医工结合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份输血应用在白血病和再障患者中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住院治疗60例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全血治疗,而研究组则给予成份输血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白血病、再障患者提供成份输血治疗,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使用。

  • 标签: 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成份输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基础教学过程优化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期间我校医学影像专业学生,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而观察组则采用优化诊断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教学效果。结果在接受不同教学法学习后,观察组考核总合格率为96.52%,明显高于对照组76.52%,两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基础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优化其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考核合格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诊断学基础 优化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方法选择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和风险管理,比较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护理质量、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方面,都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风险管理 呼吸内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且总结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病人接受手术治疗具体方法与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根据给予病人治疗方案差异对其施行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后路治疗,给予研究组病人前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将所得各项数据开展统计计算。结果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具备统计意义;两组病人前缘高度以及后凸角对比具备统计意义。结论临床中对于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病人开展手术治疗期间,依照病人不同骨折情况为其选取最佳手术方式,前路手术能够有效恢复病人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效果,缓解病人椎体压力,对于脊柱存在理想固定效果,应该给予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椎体前缘高度 后凸角 前路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根据就诊顺序单双数分组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至本院就诊56例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研究,单数为实验组,双数为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2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根据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展开对比,分析两种方案有效性。结果观察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43%,而对照组满意度为78.57%,两组对比实验组明显更优,同时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中,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更佳,能够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康复护理 应用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68例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与实验组34例(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明显优于对照组79.4%,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意义。实验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为(32.2±4.1)mm,后凸角为(5.3±1.2)°;对照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为(21.4±3.7)mm,后凸角为(17.8±3.6)°;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意义。术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33例(97.1%)腰背疼痛症状消失,1例(2.9%)残留腰背疼痛症状;对照组患者29例(85.3%)患者套被疼痛症状消失,5例(14.7%)残留腰背疼痛症状,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在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手术治疗中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术后脊柱融合率,并发症显著降低,明显改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角,缓解疼痛症状,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胸腰椎 多节段脊柱骨折 手术治疗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代谢组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一门新学科,利用先进仪器分析技术如GC-MS、LC-MS、NMR等来检测各种生物样品中代谢物组信息并结合模式识别等分析计算,对所得代谢组数据进行处理,最后综合解析这些数据以用于药学研究,如药物作用机制及新药研发,药物安全性评价,中药现代化应用研究。

  • 标签: 代谢组学 分析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肠梗阻有效性。方法将2013年1月-2017年4月3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15例。开放手术组采用开腹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肠梗阻治疗效果;手术时长、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肠鸣音时间、住院时间;患者吻合口瘘、再梗阻、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肠梗阻治疗效果高于开放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长、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肠鸣音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放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吻合口瘘、再梗阻、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肠梗阻有效性高,可缩短手术时间,加速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肠梗阻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脊柱胸腰骨折患者7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治疗组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obb角和VA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Cobb角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Cobb角及VAS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Cobb角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80.56%,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骨折能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后路手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合并胸腰脊柱损伤多发骨折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合并胸腰脊柱损伤多发骨折而需要手术治疗患者6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每组34例,采用ISS评分方法对患者损伤程度进行评定,并根据患者损伤程度分别采用一期肢体手术、四肢手术内固定;一期肢体手术,期脊柱手术;先脊柱手术,期肢体手术等;术后随访,采用ASIA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术前、术后评定。结果术后6周前路手术患者伤锥高度、运动评分、Cobb角等方面明显优于后路手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2~46周,平均(18.22±2.30)周。结论对于合并胸腰脊柱损伤多发骨折治疗方案的确定,应根据患者损伤程度和病情来选择不同治疗方法,不能一味界定固定手术治疗方法。

  • 标签: 多发骨折 胸腰椎 脊柱损伤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不同批次首乌藤、制何首乌及XX合剂中苯乙烯苷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批次首乌藤、制何首乌、XX合剂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不同批次首乌藤、制何首乌、XX合剂含量测定结果有差异。结论不同产地不同批次首乌藤和制何首乌质量有差异,不同批次XX合剂亦有差异。

  • 标签: 二苯乙烯苷 含量测定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