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电阻抗法检测全血血小板聚集(ADP为诱导荆)试验的影响因素。方法:用Chrono-log560型血小板聚集仪的电阻抗通道检测10例健康体检者全血血小板的聚集(ADP为诱导剂)。每人抽血11.4ml,分别用肝素、构橼酸钠抗凝,平均分为6管(各2m1),在不同的孵育温度(室温、37℃、4℃)与不同的放置时间(0min、30min、60min、120min)下检测血小板聚集情况(电阻值表示)。结果:肝素与构橼酸钠两种抗凝剂结果分别为10.35±5.98Ω,7.30±3.41Ω,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素抗凝血在室温、37℃时,血小板的聚集随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4℃时,血小板的聚集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P〈0.05);枸橼酸钠抗凝血在不同的孵育温度及时间下,血小板聚集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构橼酸钠抗凝血适合于临床全血血小板聚集的检测,但需考虑红细胞压积对其的影响。

  • 标签: 血小板聚集 温度 时间 抗凝剂 电阻抗
  • 简介:目的:探索建立一种利用核酸酶免疫试验中探针的熔解温度差异检测已知突变位点的方法.方法:目的靶基因经扩增后,5'末端标记洋地黄毒苷(digoxigenin,Dig)的等位基因探针与已结合在酶标板上的扩增产物杂交,其杂交的探针-DNA二聚体的碱基错配与未错配之间存在变性温度差异.选择适宜的熔解温度进行已知突变位点的检测,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标记探针进行识别、放大和结果判断.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当熔解温度为37℃时,扩增产物的加样量为5μl/孔和检测探针加入量为10pmol/孔时所测得A450值为0.800~0.923.等位基因检测探针的熔解温度为53℃,P1、P2与靶DNA结合分别为86%和16%.当P1、P2按不同比例杂合时,其与结合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r=0.9985).从8例人类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的血清标本检测中证实1例酪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VDD)突变、3例野生型,其余4例可能是杂合型突变.结论:本法具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且其突出的特点是能检测出标本中杂合突变所占的比例,间接反映出患者体内突变的类型和比例.这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价等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核酸酶 免疫试验 探针 熔解温度 检测 突变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