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易综合征的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08~2012年间78例IBS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分析结果78例患者症状均有明显好转,随诊3~6个月,除12例偶有症状反复外,余66例均病情稳定。结论IBS患者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因及身体状况,结合临床经验,遵循个体化原则,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缓解IB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及生活质量。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治疗 探讨
  • 简介:摘要肠易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肠功能障碍现象,受多种病理生理因素所影响,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人体肠道内有多种细菌,在正常状态下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微生态,减少肠道感染,调节免疫,降低过敏、肿瘤发生,促进吸收,减少肥胖相关疾病。需要临床医生结合患者本身受到个体差异、饮食生活习惯、精神心理因素等多种病理生理因素,准确判断采用的益生菌种类、剂量、服用长短,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及时的益生菌治疗方案调整。

  • 标签: 益生菌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微生态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发病最多。多发生于10岁以下婴幼儿,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我区根据国家疫情网络直报对辖区手足口病患者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2014—2016年1767例临床确诊病例按不同年份、季节、年龄、性别、职业、地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调查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电摩疗法治疗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0例,给予对照组牵引、电针及推拿治疗,给予研究组牵引及能电摩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病治疗中应用能电摩疗法可取得显著临床疗效,是颈椎病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可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激能电摩疗法 颈椎病 牵引 电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振动疗法对脑瘫跟腱延长术后踝关节稳定性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脑瘫患儿分为A组10例和B组10例,均按照脑瘫跟腱术后康复流程训练,B组训练中增加振动疗法,均在石膏固定期间进行3周训练。治疗前后两组均采用平衡仪统计。结果两组治疗后踝关节的稳定性明显提高((P<0.01)。B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振动疗法对脑瘫跟腱延长术后早期治疗重要作用。

  • 标签: 痉挛型瘫痪 跟腱延长术 振动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食管反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胃食管反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后,其中显效29例,有效28例,治疗总有效率达95%;56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达93.3%。结论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提高胃食管反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5月200例腹泻型肠易综合征患者分组。对照组用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腹泻型肠易综合征转归率;腹泻型肠易综合征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证候积分、SF-36评分。结果实验组腹泻型肠易综合征转归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腹泻型肠易综合征各项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证候积分、SF-36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实验组证候积分、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腹泻型肠易综合征各项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综合征临床效果肯定,可有效促进疾病转归,缩短病程,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食管反病的误诊原因,提出建议,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对于胃食管反病的认识。方法2014年至2017年被误诊的30例胃食管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12例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6例为慢性咽炎,10例为哮喘,2例为间质性肺炎。胃食管反病表现多样,没有特异性,因此临床及其容易误诊。结论临床医师应该加强对于胃食管反病的认识,对于长期表现为胸痛、咽喉不适以及哮喘等症状的患者在诊断的时候应将胃食管反病纳入其内。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误诊 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腹痛型肠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腹痛型肠易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参照组(n=46)采用常规疗法,实验组(n=4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对比二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95.65%>80.43%),实验组患者在半年内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6.25%<23.91%),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为腹痛型肠易综合征患者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且不易复发,值得推广。

  • 标签: 三联活菌 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 治疗总有效率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法治疗肠易综合征肝郁脾虚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86例肝郁脾虚型肠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患者采取中医疏肝健脾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进行评价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1.4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综合征有确切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肝理气健脾,促进疾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疏肝健脾法 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病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患有胃食管反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观察组中医内科治疗,对照组西医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内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辩证治疗胃食管反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74例胃食管反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7例行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30%VS81.08%;P<0.05)。结论针对胃食管反病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可获得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可获得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辩证 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肺炎患儿采取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所接收的106例小儿肺炎患儿进行对照比较,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3例。对照组采取人工叩击的排痰方式,实验组采取机械振动的排痰方式,观察并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48例(90.57%)明显高于对照组36例(67.92%),实验组咳嗽症状、气促症状、肺部湿罗音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肺炎患儿采取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的方式,不仅能够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还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辅助治疗 小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在肠易综合征腹泻型患者当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肠易综合征腹泻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症状积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症状积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肠易综合征腹泻型患者的治疗当中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参苓白术散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泻型肠易综合征患者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治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腹泻型肠易综合征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采用谷氨酰胺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在谷氨酰胺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无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轻度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2.0%,两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腹泻型肠易综合征的疗效确切,联合谷氨酰胺可有效提高整体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布拉氏酵母菌 谷氨酰胺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清胃汤治疗胆汁反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胆汁反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清胃汤治疗;并采用中医症状积分对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30d后,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7例;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2例,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明显好于对照组的77.5%(P<0.05);对照组出现四肢麻木1例、头晕目眩1例,观察组未发生以上及其他不良反应情况,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清胃汤结合西医治疗胆汁反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中药清胃汤 胆汁反流性胃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肠易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肠易综合征患者,纳入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以常规性为基础行综合护理干预,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下,观察组护理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有效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易综合征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各种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生活能力的恢复,进而维护患者健康,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护理干预 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症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潘立酮药物治疗反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74例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取的反性胃炎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包括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胆酸抑制剂等),多潘立酮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多潘立酮药物治疗。就两组患者反酸消失时间、餐后饱胀感消失时间、上腹痛消失时间、充血糜烂消失时间和反性胃炎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比较治疗前后NO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结果多潘立酮组患者反酸消失时间、餐后饱胀感消失时间、上腹痛消失时间、充血糜烂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多潘立酮组反性胃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72.97%;多潘立酮组总有效率94.59%。两组在治疗过程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P>0.05。其中,对照组有1例轻微恶心呕吐,1例嗜睡和1例乏力。多潘立酮组则有1例头晕和1例乏力。治疗前两组在NO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上相似,而治疗后多潘立酮组NO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2.14±1.01mg/L、47.11±5.59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24±0.59mg/L、32.14±4.94μmol/L,P<0.05。结论多潘立酮药物治疗反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NO、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多潘立酮药物 反流性胃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胃食管反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观察组给予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为(2.91±0.5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40±1.28)分,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病的治疗中应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疗法,可取的满意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半夏泻心汤 腹针 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胃食管反病患者的长期预后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接收的120例老年胃食管反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在患者就诊初和随访1年后对比其胃食管反情况,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老年组相比非老年组更易患严重食管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相比非老年组的pH≤4大于5min的次数更多,症状指数也更高(P<0.05);症状积分与24h食管pH监测的多项指标为正比例关系。结论老年是胃食管反病的高发群体,需要坚持服药治疗,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

  • 标签: 老年 胃食管反流 预后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