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日常生活能力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唐山市唐海县22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日常生活能力有障碍有认知功能障碍的为48.1%,日常生活能力正常有认知功能障碍的为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常生活能力异常的老年人认知障碍发生率高于日常生活能力正常的。

  • 标签: 日常生活活动 认知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6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在患者中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高于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的实施对消除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负性情绪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比干预前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 功能康复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及自我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正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差别。结果①观察组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为7.3%,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积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项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功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中应用系统护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0例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能力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系统护理在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能力指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护理 重症脑外伤患者 生活能力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认知功能训练联合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109例,依照不同的治疗干预措施,将其分为研究组、参考组,研究组有53例患者,参考组有56例患者。参考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考组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功能训练联合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85.4±13.6)分,参考组为(70.8±15.7)分,研究组和参考组相比较,其结果比参考组高(P<0.05)。结论认知功能训练联合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推进患者疾病的恢复,建议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认知功能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老年痴呆患者患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应用Orem自护理论对其日常生活能力、致残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的56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开展对照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Orem自护理论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指数(ADL)及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意外较之对照组明显较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护理中应用Orem自护理论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有效降低致残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 Orem自护理论 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48例观察组与48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NIHSS评分(23.76±2.49)分VS(24.15±2.35)分、ADL评分(25.16±6.64)分VS(25.54±6.38)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10.35±1.38)分低于对照组(16.54±2.22)分,ADL评分(62.33±17.95)分高于对照组(40.39±1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2/48),低于对照组的20.83%(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效果确切,能够增加脑部血液供应,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后偏瘫病人肌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选取我院76例就诊治疗的颅脑外伤后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例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运动康复锻炼干预,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高压氧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FMA评分以及MBI评分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我院颅脑外伤后偏瘫病人,通过在正常康复锻炼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压氧治疗,对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疗效,可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颅脑外伤 偏瘫病人 肌力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心血管疾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的108例心血管病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案分2组,每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展开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及不良事件等。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31.05±5.21)分、SDS评分(30.24±4.11)分均比对照组低(P<0.0)。观察组护理后Fugl-Meyer及ADL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便秘3.70%、失眠5.56%、褥疮3.70%、下肢静脉血栓9.26%均比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5)。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后,负面情绪得以缓解,且有效改善肢体运动状态,提高生活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几率,效果良好。

  • 标签: 心血管病 康复护理 心理状态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对脑卒中并发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 方法: 以 2017 年 8 月 -2018 年 8 月本院收治的 76 例脑卒中并发癫痫患者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作两组,每组各 38 例,对照组予以丙戊酸钠治疗, 试验组 予以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 试验组 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癫样放电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治疗后,试验组 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5.79% )与对照组( 13.16%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对脑卒中并发癫痫可有效控制癫痫症状,进而对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有效改善,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左乙拉西坦 丙戊酸钠 脑卒中并发癫痫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实施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社区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社区组选择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选择基础随访。将两组患者的康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社区组和对照组诊前巴塞尔指数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验选择90例脑卒中患者中的45例运用了社区康复治疗,从“巴塞尔指数”可以看出,社区组的“巴塞尔指数”结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以社区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为患者带去健康,可以广大推广。

  • 标签: 康复治疗 活动能力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5月16日至2017年5月21日我院84例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84例患者分为路径组(42例,应用康复护理路径)、常规组(42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对比路径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路径组患者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72.24±5.89)分相比常规组(59.24±5.78)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较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偏瘫 康复护理路径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使用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的45例患者为常规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45例患者设为早期组。将上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对比,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早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明显较治疗前改善,且改善幅度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显著,早期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应用于急性脊髓炎患者中,可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措施 急性脊髓炎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二级预防与康复治疗对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促进效果。方法选取66例卒中患者,以抽签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社区二级预防与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情况及患者满意率。结果治疗后,两组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升,且研究组远高于对照组,组间相差较大,在统计学上有参考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率为96.97%(32/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9%(26/33),组间相差较大,在统计学上有参考意义(P<0.05)。结论在对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时,社区二级预防与康复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二级预防 康复治疗 卒中 生活活动能力 促进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继发性脑积水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开展护理干预针对其术后日常生活能力造成的影响加以分析。方法研究样本为76例患者,均为本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所接收,任取38例,单按照常规模式护理,对照组,余下38例有效护理干预,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各指标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针对继发性脑积水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开展有效护理干预,可促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帮助其恢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继发性脑积水 日常生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对比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给予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可准确保证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肢体功能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 老年 脑卒中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为了观察分析在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中医综合康复疗法的疗效以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文从我院2017年度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从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取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剩下的45例患者作为干预组,采用中医康复疗法,观察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与ADL评分。结果显示两组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其NIHSS评分与ADL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为(14.36±1.48),对照组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为(22.78±1.9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脑梗死患者的ADL评分为(76.72±5.19),对照组脑梗死患者的ADL评分为(56.77±4.2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可以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神经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效果明显。

  • 标签: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 脑梗死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中医综合康复疗法的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脑梗死患者60例展开研究,入选患者于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两组FMA评分及NIHSS评分,治疗前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脑梗死应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 疗效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