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诊断试验研究质量的控制要取得诊断试验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研究质量的控制十分重要.影响诊断试验研究结果真实性的因素有两方面:机遇和偏倚[1].

  • 标签: 诊断试验 研究 评价 试验数据 统计学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二甲双胍治疗中国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利拉鲁肽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治疗后的临床BMI、血糖相关指标对比。结果经比较得知,采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BMI、FBG、PBG、ISI、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国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良反应少,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诊断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7年1月至12月因诊断2型糖尿病而至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平均分成两组,以50例为一组,其中对照组采取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阿卡波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而且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二甲双胍 阿卡波糖 2型糖尿病 安全性
  • 简介:无痛性主动脉夹层很容易误诊,我科诊断2例无痛性主动脉夹层,分析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67岁。因头晕、一过性意识丧失30min入急诊科。患者在工作时突然出现头晕、意识丧失,伴小便失禁,约2min后清醒。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初步查体:BP70/50mmHg,神志清楚,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HR52次/min,律齐,心前区未闻杂音,四肢湿冷,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初步诊断:晕厥待查,

  • 标签: 主动脉瘤/诊断 动脉瘤 夹层/诊断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血糖达标后,选用预混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维持降糖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1周后,血糖控制达标的初诊T2DM住院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32例)、标准组(32例)。标准治疗组给予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治疗,观察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晚餐前各一次皮下注射降糖治疗。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二甲双胍0.5克每日三次口服。随访1年,每3个月门诊复查1次,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情况、缓解率、β细胞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bA1c、BMI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OMA-IR均低于治疗前,HOMA-β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过程中,两组在糖尿病缓解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诊断T2DM住院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出院时改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对改善胰岛功能的效果与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皮下注射相当,可减少患者胰岛素注射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依从性。预混胰岛素可作为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维持用药的选择。

  • 标签:
  • 简介:D2-40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其能特异性标记淋巴管.而不标记血管,因此在鉴别脉管性肿瘤的起源及判断肿瘤转移途径等方面具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又发现,D2-40除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外,在间皮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消化道cajal细胞等细胞中也有表达。因此D2-40可能成为一个应用前景广阔的特异性标记物。

  • 标签: D2-40 淋巴管 微淋巴管密度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老年人群诊断2型糖尿病应用分析,寻找更加有效的检验方案,使得糖尿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静脉血液三份,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以及HbAlc。结果HbAlc的平均水平自高到低的顺序是NDDM>IFG+IGT>IGT>IFG,总体人群糖尿病检出率为35.2%(NDDM占15.8%)。糖尿病患者的FPG诊断敏感度低于HbAlc和GCT,糖尿病患者HbAlc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阳性以及阴性预测值高于FPG和GCT。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HbAlc检验方法进行病情筛查,HbAlc检测方式特异度和准确度显著较高,利于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的血清尿酸(UA)水平,探讨血清UA水平的变化在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早期组和糖尿病肾病临床组,同时收集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UA水平,并进行分析,研究血清UA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糖尿病肾病组和单纯糖尿病组的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随着肾病病变程度的严重,血清UA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血清UA水平的升高与2型糖尿病肾病病变关系密切,在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临床诊治中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控制血清UA水平对防止糖尿病患者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尿酸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蒽环类和紫杉类联合的NAC对浸润性乳腺癌HER-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2016-12的80例原发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以蒽环类和紫杉类联合为基础的NAC,采用JBCS标准和MP标准评价NAC病理反应,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HER-2蛋白表达,并给与常规治疗。结果根据JBCS标准和MP标准,11.5%的患者获得病理完全反应。在接受NAC患者中,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具有明显差异。FISH结果显示,NAC治疗后HER-2IHC评分发生改变的肿瘤仍具有稳定的HER-2基因扩增或非扩增状态。结论以蒽环类和紫杉类为基础的NAC可降低浸润性乳腺癌HER-2蛋白表达水平。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HER一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胱抑素(Cys-C)检测诊断高血压肾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63例高血压肾病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3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β2-MG、Cys-C及肾功能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及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Cys-C、β2-MG、肌酐(Cr)、尿素(URE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高血压肾病患者β2-MG、Cys-C、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r、UR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β2-MG、Cys-C检测诊断高血压肾病早期肾损害效果较好,有助于早期治疗及病情评估。

  • 标签: 血清&beta 2-MG Cys-C 高血压肾病 早期肾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Ⅰ_(B2)~Ⅱ_B期宫颈癌辅助化疗效果及敏感性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诊的Ⅰ_(B2)~Ⅱ_B期宫颈癌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3个疗程的辅助和手术治疗,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有效和无效,分析辅助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辅助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67%(46/70)。将其分组为有效组46例,无效组24例,有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要明显低于无效组,且有效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宫颈间质深层浸润率明显低于无效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肿瘤直径、磷状细胞癌水平和血小板/淋巴细胞绝对值是造成宫颈癌辅助化疗效果的敏感性因素。结论对于Ⅰ_(B2)~Ⅱ_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辅助化疗前应注意把控适应征,选择有效的方式干预影响治疗的敏感性因素,提高辅助化疗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Ⅰ_(B2)~Ⅱ_B期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敏感性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同型半胱氨酸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在2016年6~12月期间收治的122例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纯糖尿病组(78例),合并脑梗死组(44例),测定两组患者身高、体重,抽空腹血检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静脉血糖及空腹胰岛素。结果两组患者BMI(体重指数)、血同型半胱氨酸、HOMA-IR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静脉血糖、空腹胰岛素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且胰岛素抵抗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朗迈2(LabUmat2+Urised2)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是LabUmat2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Urised2尿液有型成分分析仪通过同一标本运输轨道联机检测尿常规的全自动仪器。检测项目多、速度快、精密度高,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结合人工显微镜检查准确度高。方法LabUmat2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反射光度计法,折射仪法。Urised2全自动尿液有型成分分析仪自动离心镜检,影像式神经网络智能识别系统检测。结果LabUmat2分析仪,配用专用的尿液分析试纸条,检测尿液化学成分;Urised2分析仪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结论朗迈2(LabUmat2+UriSed2)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应用全过程严格按照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的质量保证体系做好全程质量控制,可及时、准确获得尿常规报告,为临床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是临床实验室尿常规检测技术的提高。

  • 标签: 尿液 尿液干化学 尿液有形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ALB)含量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5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31例,均行HbA1c、u-ALB含量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bA1c、u-ALB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bA1c检测结果,将观察组分为低值组(HbA1c<7%,12例),中值组(7%≤HbA1c≤10%,28例)及高值组(HbA1c>10%,18例),且经分析发现,HbA1c水平升高,u-ALB水平也随之升高。结论联合进行HbA1c、u-ALB含量检测可提高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HbA1c u-ALB 2型糖尿病肾病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cl-2、CD34在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a,BCC)和毛发上皮瘤(trichoepithelioma,TE)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两种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确诊的36例BCC和16例TE石蜡包埋标本行Bcl-2、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它们在肿瘤细胞及其周围间质中的表达。结果Bcl-2的表达,36例BCC中有28例肿瘤细胞团弥漫表达Bcl-2(77.8%),16例TE中13例肿瘤细胞团阳性表达(81.3%),其中11例出现肿瘤细胞团外周1~3层细胞阳性表达(68.8%),呈栅栏状排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4的表达,二者瘤细胞团均不表达,16例TE中,只有2例间质细胞表达CD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在BCC和TE中表达模式不同,有助于这两种肿瘤的鉴别诊断,CD34对于鉴别BCC和TE意义不大。

  • 标签: Bcl-2 CD34 基底细胞癌 毛发上皮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内结块的病理基础及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具有毛刺CT征结块患者48例,均给予螺旋CT扫描,并且结合组织学病理予以毛刺征的观察与评价。结果48例患者中,根据毛刺征显示一般分成2种①长毛刺12例,其中良性病变9例,恶性病变3例;②短毛刺征36例,其中良性病变7例,恶性病变29例。结论毛刺征是诊断肺恶性肿瘤的征象之一,尤以短毛刺征诊断价值最为重要,该征出现若结合结块的其他特征和临床表现,则可提高对肺恶性肿瘤的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肺内结块 CT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肺血管炎的概念血管炎是一组少见的、以血管壁炎症和破坏为组织学病理特点的、病因各异的疾病,通常累及全身多个脏器。血管炎的命名是基于受累及血管的大小及其临床、影像与组织病理学。2012年,国际ChapelHill会议对血管炎命名进行了更新Ⅲ。肺血管炎为全身血管炎的一种表现形式,多累及小血管,其表现形式也呈多样化,包括肺泡出血、肺结节、肺空腔性病变及气道病变。由于其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常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

  • 标签: 肺血管炎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受的69例早期疑诊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检测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其中A组23例患者单纯给予血清胱抑素C检测,B组23例患者单纯给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C组23例患者给予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比较三组患者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检出情况。结果C组23例患者检出率为,C组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C组23例患者准确率为,C组患者准确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其检出率,且准确率高。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联合检测 2型糖尿病肾病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MDR1、Bcl-2的表达情况及与紫杉醇联合卡铂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60例宫颈癌患者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Bcl-2和MDR1基因编码的P-gP的表达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化疗临床有效率为65%;化疗后Bcl-2表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P-g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组,P<0.05;化疗前P-gP、Bcl-2的表达在化疗有效组均低于无效组,但P-gP降低的更明显,P<0.05;Bcl-2阳性组中P-gP表达阳性率高于Bcl-2阴性组,P>0.05。结论化疗能诱导P-gP的表达,P-gP可作为预测化疗疗效的指标;Bcl-2的过量表达也可能是宫颈癌产生耐药的原因;在宫颈癌组织中P-gP与Bcl-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宫颈癌 MDR1 Bcl-2 卡铂 紫杉醇 新辅助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