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新生高胆红素症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新生高胆红素症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儿优质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无论是在初排胎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还是在血脂胆红素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高胆红素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患儿优质护理,对于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胆红素水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蓝光治疗照射对新生ABO溶性黄疸的疗效。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新生ABO溶性黄疸共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蓝光照射治疗,观察对照组患儿和实验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黄疸持续时间、治疗后血清胆红素、粪胆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经对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存在对比价值具备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ABO溶性黄疸治疗中,可采取蓝光照射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蓝光 照射 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高胆红素症患儿给予不同时间的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高胆红素症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入科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其中A组46例给予间隙蓝光照射治疗,B组46例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进行评价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不同时间段A组患儿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为6.52%,B组为28.26%,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对新生高胆红素症患儿给予间隙蓝光照射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均显著优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应用及推广价值更高。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治疗 治疗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皮肤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于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出生的50例新生资料,实施皮肤护理,回顾性分析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50例新生经皮肤护理干预后,均保持皮肤清洁,无损伤,新生表情、吸吮情况、体温及新陈代谢均正常,睡眠状况良好。结论有效的新生皮肤护理措施,能够保持新生皮肤清洁,避免损伤,促进新陈代谢及睡眠,有利于新生的生长、发育,具有重大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高胆红素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我院在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新生高胆红素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指数与血清胆红素浓度均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与胎便初排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高胆红素症的临床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和胎便初排时间,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高胆红素症的影响效果,并探讨在临床中的实用性。方法选择新生60例,均为该院于2016年7月—2017年5月出生,随机分组,就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30人展开对比。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蓝光治疗、抚触护理、吸吮护理等,通过比较两组新生高胆红素症的消退时间以及新生家属的护理满意程度来评估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高胆红素症的影响,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通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实验组的高胆红素症的消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中新生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高胆红素症,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极大地缩短高胆红素症消退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程度,缓解护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1例窒息新生,将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发生窒息的新生,除3例合并肺出血死亡、1例伴有肛门闭锁放弃治疗、3例治疗好转后转昆明治疗外,其余6例好转、48例治愈出院。结论及时抢救和有效的复苏,及复苏后正确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新生窒息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肺炎的临床疗效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新生肺炎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用药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各44例。为对照组患儿进行传统雾化治疗,为治疗组患儿在进行传统雾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总有效率、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新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新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有效保护新生安全,应在临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临床疗效 盐酸氨溴索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增加新生感染性肺炎的治疗效果并预防出现各种并发症,分析和研究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拉氧头孢治疗的价值。方法按随机原则将80例新生感染性肺炎病例分为2组,治疗组(n=40),用拉氧头孢40-80mg/(kg/d),静脉滴注1次/12h,疗程5~14d,对照组(n=40),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包括用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及头孢他啶),50~100mg/(kg/d),静脉滴注,疗程5~14d,比较2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住院天数及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住院天数2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新生感染性肺炎患者在综合治疗措施基础上辅以拉氧头孢治疗,能够增加治疗总有效率,短时间内控制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患儿痛苦,效果明显,值得推荐和应用。

  • 标签: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拉氧头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败血症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新生败血症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的发病时间将全部患儿分为早发型(出生后72小时内)和晚发型(出生后72小时以后),每个组各36例,对比两组新生的临床症状。结果早发型败血症新生血小板计数减低比例与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晚发型新生腹胀、喂养不耐受情况显著高于早发型,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新生的一般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多为足月儿,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多为早产儿,两种败血症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性,应根据新生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新生儿 早发型 晚发型
  • 简介:摘要新生是胎儿的下一阶段,在胎儿离开母体之后就需要独立的生存,其所生存的环境也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新生因为适应力并不是非常强,如果在分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损伤,可能会导致感染延续,对新生的健康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对患儿今后的成长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护理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在婴儿出现疾病的情况下认真负责的完成自身的工作,还需要注意提升婴儿抵抗力,使婴儿可以更加健康的成长。本文就新生护理中的各项注意事项与重点内容进行了综合性的阐述,希望可以为新生提供更大的帮助。

  • 标签: 新生儿 临床护理 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新生脐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72例新生进行研究,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组新生的各项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针对于脐部感染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脐部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新生的健康。

  • 标签: 新生儿脐部感染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防治护理在新生尿布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新生86例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施以等量均分得到43例一般防治组与43例综合性防治组,对两组新生研究样本接受不同防治护理后在新生尿布炎发生比例与尿布炎治疗有效率方面的差异度加以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新生研究样本在接受不同防治护理后于新生尿布炎发生比例与尿布炎治疗有效率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综合性防治组新生干预后的尿布炎发生比例显著较一般防治组为低,而尿布炎治疗有效率则显著较一般防治组为高,(P<0.05)。结论对新生尿布炎施以综合性防治护理策略,可赢得尿布炎发生风险的显著性下降与尿布炎治疗效果的有效提升。

  • 标签: 新生儿 尿布炎 护理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休克的病因、特点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分娩的30例出后休克的新生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表现,并通过血气分析、血常规、生化和彩超等方式分析其休克病因,最后总结该30例患儿出现休克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在此次研究的30例患儿中,导致其发生休克的原因有各种原因所致感染性休克、低血糖、败血症、肺炎等多种因素,其中占比最大的为感染性休克,总共发生11例,占比为36.67%,在呼吸支持、对症治疗和循环支持等多种治疗方式下,治疗有效率为80%(24例),死亡率为6.67%(2例);临床特点中,占比较大的为皮肤变化、肢远端发凉、呼吸暂停或不规律、血压下降、毛细血管充盈以及心率异常。结论新生休克在临床中的发病率比较高,其中各种原因所致的感染性休克最为常见,其临床特点比较典型,如动脉脉搏减弱、心率异常、四肢肢远端发凉等,通过早期的观察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降低新生休克的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休克 病因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窒息产科相关因素,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窒息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方法运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将2016~2017年在该院产科分娩的90例新生窒息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新生窒息相关的产科因素,分娩方式的选择对新生窒息的影响。结果自然产与剖宫产、阴道助产新生窒息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早产儿、胎位异常、巨大窒息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造成新生出现窒息情况的产科原因有很多,为了有效地降低新生的窒息率,需要在产前定期产检,加强对胎儿的监护,分析可能造成胎儿窒息的原因,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产科相关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进行护理时,结合新生早教型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8年四月在我院出生的110名新生最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两组。参考组的研究对象采取新生日常的护理方法,研究组的研究对象采用新生日常护理结合新生早教新型护理模式,观察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新生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早教护理模式的掌握度、新生的行为能力以及体格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进行日常护理时,结合早教模式,对婴儿更加有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日常护理 早教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湿肺采用超声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分娩且治疗后证实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湿肺患儿74例,按照治疗前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X线技术在治疗前进行检查;研究组采用超声技术在治疗前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操作时间、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病情误诊和漏诊情况。结果研究组检查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为94.6%,高于对照组的62.2%(P<0.05);病情误诊和漏诊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湿肺采用超声技术进行诊断,可以提高准确率,缩短操作时间,减少误诊和漏诊,保证出生人口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湿肺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高胆红素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新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对其分组,观察组各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临床护理效果和高胆红素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出生后2-5d的经皮胆红素指数以及高胆红素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P<0.05);此外,相较于对照组新生,观察组新生首次排便及胎便转黄所用时间均明显更短(P<0.05)。结论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是预防新生高胆红素症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元化 早期 综合护理干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照射与益生菌口服对高胆红素新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高胆红素新生并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单纯蓝光照射(物理组)和蓝光照射联合益生菌治疗(联合组)。观察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和有效性。结果治疗后两组CD4+、CD4+/CD8+、IgM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均远高于物理组(P<0.05),而CD8+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远低于物理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44%,远高于物理组的84.62%(P<0.05)。结论对高胆红素新生联用蓝光照射与益生菌治疗效果理想,并且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标签: 蓝光照射 益生菌 高胆红素血症 免疫功能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