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人工心脏起搏安置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人工心脏起搏安置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并对60例患者的HAMA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且分析。结果两组人工心脏起搏安置患者在HAMA评分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人工心脏起搏安置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观察组(96.67%)高于对照组(76.67%)(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人工心脏起搏安置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有效的缓解负面情绪,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 应用价值
  • 简介:2002-2006年我科共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156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2例,女64例,年龄43~70(56.5±4)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安置人工心脏起搏的适应证。

  • 标签: 心脏起搏 人工/护理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脏辅助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龄患者永久心脏起搏治疗中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医院高龄患者永久起搏植入46例次,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2017年1月~2018年4月,医院高龄患者永久起搏植入34例,纳入观察组,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家属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计划外镇静剂使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提升了护理质量,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好评。

  • 标签: 高龄 永久心脏起搏器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心脏起搏置入术后的护理效果,研究连续性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可知,采用连续性干预的护理方式的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较小,患者受到的痛苦也较少,所以可以采用连续性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连续性护理可以帮助老年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极大地缓解痛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所以连续性护理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方式,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连续性干预护理 老年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 心脏起搏器置入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永久起搏植入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自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中心行永久起搏植入患者117例,其中康复组62例,对照组55例。康复组患者术后按照设计的8天循序渐进的方案进行功能锻炼,出院后按上述方案序贯锻炼。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宣教。手术后1、2、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起搏植入术后患者有无侧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结果经过康复锻炼,在肩部疼痛及活动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均未发生电极脱位、伤口延迟愈合、囊袋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起搏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可降低肩部疼痛及活动障碍.

  • 标签: 永久起搏器植入 康复锻炼 肩部疼痛 关节受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起搏植入术后并发应激性精神障碍的护理对策。方法针对起搏植入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特点给予对症治疗、对症施护及心理干预。结果通过积极治疗,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病人均康复出院,2个月后随访无后遗症。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配合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术后并发应激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患者 起搏器植入 应激性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永久起搏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的延续性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永久起搏植入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即只在住院期间给予健康指导,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病患出院后的QOL评分比对照组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病患出院后的SAS、SDS评分都比对照组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规律用药、复诊、合理饮食的遵医行为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永久起搏植入术后的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消除负面情绪,加强遵医行为。

  • 标签: 永久起搏器 生活质量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植入永久性起搏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科就诊的需植入永久性起搏的60例老年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采用teach-back方法,并按照起搏术后康复操进行功能锻炼,出院后建立微信群,在出院后1周及术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而对照组患者术后按常规宣教方案进行锻炼及回访。于术后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水平测量。结果实验组生理健康水平得分(70.4±15.34),心理健康水平得分(67.3±14.67)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植入永久性起搏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永久性起搏器,个性化护理干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脏起搏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8月,其均接受起搏进行治疗,采用四级标测导管对其电生理情况进行标测,同时实施临时起搏电极导管干预,对其心脏起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3例宽QRS波群患者,其QRS在120ms及以上,其均为希氏束下阻滞;27例为窄QRS波群患者,其QRS在120ms以下。结论多数宽QRS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其阻滞部位主要为希氏束以下,而QSR较窄患者的阻滞则主要在希氏束以上。

  • 标签: 三度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起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大肠癌性梗阻中支架置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出28例大肠癌性梗阻病患,均应用支架置入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26例放置支架成功,成功率是92.9%;手术时间43~116min,平均时间为(59.7±13.6)min;术后1~2d,病患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后期逐渐消失,肠梗阻解除;术后2d后常规行X线检查,均提示支架位置及其扩展程度较佳;所有患者术后都恢复良好,未引发感染、吻合口瘘等不良后果;术后死亡10例,死亡率为35.7%;7例当前仍存活,存活率为25.0%;生存期为1~21个月,平均(8.9±2.3)个月。结论大肠癌性梗阻中支架置入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升病患的生存质量,值得推行。

  • 标签: 大肠癌性梗阻 支架置入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途径腹膜前补片置入的诊治效果。方法50例患者行经腹腔途径腹膜前补片置入治疗腹股沟疝。结果50例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2例术后出现阴囊积液,经治疗后消失,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腹腔途径腹膜前补片置入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经腹腔途径 腹膜前补片植入 腹股沟疝
  • 简介:支架置入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食管癌的新技术,我院自1999-05~2001-02开展在内镜直视下置入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1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

  • 标签: 食管癌 诊断 治疗 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置入宫内节育后所取得避孕效果,分析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02月20日—2017年02月20日于我院进行避孕的育龄妇女中盲选40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参照组200例应用TCu220节育,验组200例行MCu220节育,比较两组避孕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在脱落率、取出率、带妊娠率、续用率的对比分析中,实验组脱落率、取出率、带妊娠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实验组续用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MCu220节育进行避孕,可取得良好的避孕效果,优于减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避孕 TCu220节育器 避孕 不良反应 MCu220节育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和内支架置入的护理要点。方法挑选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所收治50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和内支架置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资料。结果50例患者的胆道内阻塞全部解决,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到68.4~112.6μmol/L,患者皮肤出现的黄染与巩膜黄染显著退却,患者食欲显著改善。结论针对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和内支架置入患者,开展针对性强的护理,可以得到较好治疗效果。

  • 标签: 经皮肝穿刺 胆管引流 内支架置入术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程介入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接收治的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全程介入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指标与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7%;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介入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 介入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采用支架置入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60例我院2013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n=30),观察组患者采用支架置入治疗(观察组,n=30),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0%,对照组为97%,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晚期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采用支架置入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安全性,具非常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支架置入术 结直肠癌 急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内镜下切开联合支架置入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36例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内镜下切开联合支架置入进行治疗,评估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另对比手术前后患者吞咽困难评分。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为100%(36/36),手术平均操作用时(43.15±3.94)min,平均住院时间(5.7±0.2)d。中2例患者少量出血,者内镜下采用止血钳钳夹处理,成功止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36),无感染、大出血以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周、第4周时患者吞咽困难评分有显著改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t=13.570、23.673,P=0.000,0.000)。结论内镜下切开联合支架置入可有效改善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成功率高,术后较少并发症,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难治性食管狭窄 内镜下切开 支架植入术 吞咽困难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应用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患者5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采用经内镜胆道支架(包括金属支架及塑料支架)置入治疗,回顾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胆管支架均顺利置入,引流通畅,手术成功率100%。围期并发症4例(8%),其中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2例(4%),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出血1例(2%),并发胆管炎1例(2%),均应用保守方案处理后好转。相较支架置入术前,支架置入术后肝功能指标γ-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的方法治疗,手术成功率居较高水平,可有效促肝功能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

  • 标签: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 恶性肿瘤 梗阻性黄疸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对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该科住院患者150例(≥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7O%),行颈动脉支架置入。在支架置入术前2周内及置入术后3个月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简易智能量表(MMSE)、连线测验(TMTa、TMTb)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成功的置入颈动脉支架。与术前相比,支架置入术后3个月患者的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内无新发脑梗死。结论颈动脉狭窄可能是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可以改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颈动脉重度狭窄 认知功能减退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之间总共收治的进行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手术的患者128例,随机把128例患者平均分层两组,每组各64例,其中一组设置为对照组,一组设置为实验组,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医院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医院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护理干预。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之后,分别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PSQI评分与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干预之前两组的PSQI评分不存在差异性)1。结果实验组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SQI评分,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讨论对进行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PSQI评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因此,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开展护理干预工作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 心理特点 护理干预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