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胎盘作为连接胎儿与孕妇的重要器官,就药物而言,尽管在转运过程中破坏或改变,或者因为分子量和可溶性等原因限制转运,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够通过所谓的胎盘屏障,不同程度地进入到胎儿体内。由于胎儿的身体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不能像母体一样正常代谢,因此进入到胎儿体内的药物可能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本文旨在探讨妊娠期用药分类标准及原则,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妊娠期 用药标准 用药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标准化交接流程在神经科的实践效果,拟找出更好的床旁交班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住院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采取传统交班流程;以2017年7月-2017年12月住院患者100例为实验组。以床旁标准化交接流程交班。将实施前后交班问题发生率、护士满意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的问题发生率、护士交接班满意率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p<0.01)。结论床旁标准化交接流程交班,在某些方面优于传统法。

  • 标签: 床旁标准化交接流程 设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外科护理推行护理评估评价标准的可行性。方法2017年1月,我院开始于外科护理中引入护理评估评价标准,对实施前(2016年1月-12月)、实施后(2017年1月-12)患者的服务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患者在护理水平、护理安全、健康指导内容及方法等几项的满意度上均显著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评估评价标准引入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是一种可行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各方面的服务体验,值得推荐。

  • 标签: 外科护理 护理评估评价标准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在消化内镜室的护理质量管理中实行标准化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6月到2016年8月收容诊治的1280在消化内镜室中进行检查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同一检查类别的患者分为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实行标准化护理的观察组。对照组中有320名患者为肠镜检查,320名患者为胃镜检查,同样实行标准化护理的观察组中有320名患者为肠镜检查,320名患者为胃镜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工具合格率以及检查合格率,调查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行标准化护理的观察组,其肠镜和胃镜的内腔检查合格率都比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要高,并且观察组肠镜内腔的合格率为百分之百。实行标准化护理的观察组的肠镜水槽、胃镜水槽以及消毒液的合格率也要比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要高。实行标准化护理的观察组的患者的满意度为96.8%,高于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的满意度是85.1%。两组数据经比较,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通过实行标准化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检查工具的合格率以及消化内镜室的护理质量,并且标准化护理使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医学领域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标准化护理 消化内镜室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颅脑外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期间我院颅脑外伤60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30例患者进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的30例患者进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GCS评分(12.15±1.53)分、NIHSS评分(7.84±1.62)分、COS评分(5.76±0.11)分、术后愈合时间(3.16±1.78)周、病死率(0.00%)、并发症发生率(3.33%)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用于颅脑外伤患者中效果显著。

  • 标签: 颅脑外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心衰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CU)中的标准化护理程序的效果分析。方法我院收治的心衰患者86例从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平均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各43例,分别从护理效果、急救及院内反应时间等方面比较了对比组的常规程序护理和探究组的标准化程序护理。结果在护理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均有改善,但探究组改善效果更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急救反应时间、院内反应时间均少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调查,探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3%,显著高于对比组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心衰患者开展标准化护理程序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死亡发生,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标准化护理程序 心衰患者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疾控中心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探讨来辩证疾控中心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工作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在我疾控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疫苗接种等检查的居民2764人,分别是在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来我疾控中心进行过相关检查的人群。我们选取居民进行健康知识的调查问券活动,通过对问券结果的整合,根据居民的实际情况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主要是通过健康知识的教育讲座等形式的开展,通过健康教育前后居民健康知识的了解率的对比,再进行讨论。结果通过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居民在健康知识知晓率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居民了解健康知识的内容增多,重视健康教育的人群也增多,知晓率从原来的70.3%增长到现在的83.6%,数据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疾控中心作为直接接触居民健康工作的部门,最能了解居民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了解程度,疾控中心定期开展健康知识的普及活动,可以使居民了解更多的实用知识,提高人们对健康知识的关注程度,疾控中心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工作密不可分,有针对的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疾控中心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

  • 标签: 疾控中心 健康教育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老年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老年外科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采取“身份-现状-背景-建议”(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得分差异、医护人员对交接班认可度的差异。结果干预后,护理工作质量总得分提升至(96.14±4.93)分,较干预前有明显差异(p<0.05),医生对护士交接班认可度上升至(18.45±1.44)分(p<0.05),护士对护士交接班认可度上升至(18.39±1.76)分(p<0.05)。结论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可改善老年外科护理工作质量,医护人员对此模式交接班质量的认可度高,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标准化沟通模式 护理交接班 护理质量 认可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干预在肥胖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4月~2018年7月收治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肥胖患者96例进行护理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干预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标准化干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肥胖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实施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干预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能够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的手术体验效果好,临床护理价值高。

  • 标签: 肥胖 全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与扩大根治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32例胰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自愿的原则,将之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116例)实施扩大根治术,对照组(116例)实施标准根治术。结果研究组疼痛缓解率、切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扩大根治术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胰腺癌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胰腺癌 标准根治术 扩大根治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护士护理工作环境对其工作满意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未进行ICU护士护理工作环境干预的30例护士为对照组,以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实施ICU护士护理工作环境干预的30例护士为研究组,比较护士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士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明显(X2=6.667,P=0.010<0.05)。结论加强ICU护士护理工作环境的改进,可以提高护士的满意度,效果明显。

  • 标签: ICU护士 护理工作环境 工作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对天津市某三级医院近3年来收治糖尿病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关策略以合理控制糖尿病住院费用的过快增长。方法从天津市某三级医院病案室数据库随机抽取近3年该院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探索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分析结果表明,住院天数、有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性酮症是糖尿病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快速增长,应合理控制住院天数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期达到糖尿病住院费用标准化。

  • 标签: 糖尿病 住院费用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应用于外伤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外伤性脑出血患者122例,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对其GOS评分加以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伤性脑出血患者运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时加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能够有效地降低其死亡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外伤性脑出血 手术治疗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规骨瓣与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将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组,前一组采取常规骨瓣术治疗,后一组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将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比常规骨瓣术更加安全有效。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常规骨瓣 标准外伤大骨瓣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保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亦不断提升。对医疗机构来说,怎样做好孕妇孕期的保健服务,如何衡量孕期保健服务的质量成为新时代妇幼工作者的一大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回顾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市市医院、乡镇卫生院及我院住院分娩的共计20505例的临床案例的质量问题入手,对孕期保健的问题展开探讨,得出产妇做好孕期保健,能够有效降低母婴危险,提升生育质量的结论。旨在通过研究与分析对相关方面的工作提出一些创新的思路,完善住院分娩保健工作质量的管理及评估体系,促进妇幼保健工作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 标签: 住院分娩 产科质量 保健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淋巴结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技术与其标准化操作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96例患淋巴结的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观察组患者通过标准化的淋巴结组织采取苏木精-伊红染色片穿刺的免疫运用于组织化学上的染色,对照组患者未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片穿刺,比较各组免疫组化的染色切片上相关请况。结果观察组切片的优良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切片优良率(54.17%),P<0.05对比差异存在明显。结论通过病理组织运用免疫组化穿刺技术,可明显地提高染色切片整体优良效果,提供更可靠的诊断参考,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淋巴结病理组织 标准化操作
  • 简介: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划分及护理质量标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管理是研究医院或医疗保健系统中护理工作特点和规律,对护理工作诸要素(人员、技术、设备、物资、信息、时间)等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运行,从而使护理系统达到最佳运转状态,放大系统的功能,为伤病员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护理管理 岗位职责 护理质量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以计算机表法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双额冠状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分析组采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一周颅内压,以及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各自治疗后,选择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分析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术后一周颅内压方面,均优于选择双额冠状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对照组,组间相差较大,数据在统计学上均有参考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具体为87.50%(21/24),明显高于选择双额冠状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对照组的62.50%(15/24),组间相差较大,数据在统计学上均有参考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可降低患者术后颅内压,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双侧标准外伤 大骨瓣开颅术 重型颅脑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近些年在广大基层地区相关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卫生监督三级网络管理模式。虽然进步是巨大的,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规范建设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人员缺乏培训及内容涵盖不全等1。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现状,然后剖析了我国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性建议,以供参考。

  • 标签: 三级网络管理模式 卫生监督协管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我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现况,针对现阶段面临的“血吸虫病疫情制约全域旅游城市的创建;防治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传染源控制工作;部门综合治理项目血防效益不十分明显;机构能力建设很难适应新时期血防工作”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调研剖析。提出了积极推动家畜传染源控制、人传染源控制、钉螺控制、提升血防机构服务能力四大工程建设的设想。

  • 标签: 血吸虫病 综合治理 四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