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血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3

南县血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龙建军

南县南洲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站湖南南县413200

摘要:本文报告了我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现况,针对现阶段面临的“血吸虫病疫情制约全域旅游城市的创建;防治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传染源控制工作;部门综合治理项目血防效益不十分明显;机构能力建设很难适应新时期血防工作”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调研剖析。提出了积极推动家畜传染源控制、人传染源控制、钉螺控制、提升血防机构服务能力四大工程建设的设想。

关键词: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四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县血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全县血防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因此,深刻认识、全面把握我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现状,深入研究、积极探索血防新机制、新模式,全面推进“四大工程”建设,既是我县血防综合治理的迫切需要,更是落实国家控制传染源防治策略,打造“健康南县”的必然要求。

一、南县血吸虫病防治现状

南县地处洞庭湖腹地,南茅运河、松澧洪道与藕池河水系流贯全境,将全县分割为五个大垸。垸外河流纵横,垸内沟渠交错,属于典型的血吸虫病湖沼型流行区。全县国土总面积1065平方公里,总人口68.7万人,12个乡镇166个行政村(含社区)中有流行村91个,疫区人口36.1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2.56%。历史累计钉螺面积9432.70万平方米,现有钉螺面积6807.11万平方米,其中垸内钉螺18.92万平方米分布于5个流行村12处沟渠;垸外钉螺6788.19万平方米分布于29个流行村63处洲滩,占有螺面积的99.72%。易感地带堤线长度118.97公里,面积5054.56万平方米。

2004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全面完成各项防治任务,疫情指标大幅度下降。期间,人群感染率从4.30%下降至0.34%,下降幅度为92.09%;家畜感染率从3.12%下降至0.66%,下降幅度为78.85%;有螺村活螺平均密度从1.14只/0.1m2下降至0.07只/0.1m2,下降幅度为93.86%;垸内有螺面积从72.04hm2下降至18.92hm2,下降幅度为73.74%;垸内未查获感染性钉螺,垸外2012年以来未查获感染性钉螺。2008年全县达到国家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2014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为我县2020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2025年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血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血吸虫病疫情制约全域旅游城市的创建

通过实施淘汰牛羊、封洲禁牧、环改灭螺等血防综合治理措施,近几年血防工作成效显著,全县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但随着国家消除血吸虫病“达标”要求的提高和南洲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血吸虫病疫情不仅影响全县当前“三创”工作,而且还成为创建全域旅游城市品牌的制约瓶颈。

(二)防治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传染源控制工作

我县钉螺面积多,分布范围广,环境复杂,钉螺繁殖力强,灭螺难度大。随着三峡蓄水,舵杆洲、天星洲湿地恢复等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工程,芦洲将逐年退化,变为适合放牧的草洲,从而导致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的扩增。由于省血防办每年下达我县的查灭螺任务太少(查螺计划只占有螺面积的30%左右,药物灭螺计划只占易感地带的20%左右),根本无法满足全县疫情控制需要。我县有螺洲滩水草丰富,是牛羊天然牧场,且与居民区仅一堤之隔,牛羊上洲活动控制难度大,受经济利益驱动,新增养殖户不断出现,封洲禁牧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牛羊淘汰资金缺乏,防治经费严重不足,将直接影响我县钉螺、家畜等传染源控制工作。

(三)部门综合治理项目血防效益不十分明显

血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工程、政治工程,不单纯是卫计血防部门的一项简单的防病治病工作,需要血防成员单位紧密配合,协同推进。目前,有些部门各自为政,血防综合治理责任意识不强,一是在工程设计和实施中,未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钉螺扩散和控制钉螺孳生繁衍;二是项目资金使用还较分散,未能充分发挥项目资金集约效应,血防综治效益不十分明显。

(四)机构能力建设很难适应新时期血防工作

目前,我县血防机构能力建设较滞后。一是专业技术人才难引、难留现象突出,自2004年全省血防机构改革后,基层血防站再未新进人员,人员老化现象严重;二是预防人员专业技术职称偏低,全县初级或无职称血防人员占81.15%(99/122),工资待遇普遍较低,队伍极不稳定;三是基层血防站房屋陈旧,设备简陋,与当前的防治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三、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对策

为实现我县血吸虫病防治目标,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分类指导、综合治理的策略。积极推动家畜传染源控制、人传染源控制、钉螺控制、提升血防机构服务能力四大工程建设。

(一)家畜传染源控制工程

全县现有存栏牛总数为7641头,存栏羊总数为4669只,已成为我县血吸虫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在松澧洪道、藕池河中支尾闾地区实施牛羊淘汰、封洲禁牧、家畜查治、引导转产等措施,控制家畜传染源,阻断“家畜粪便—钉螺”传播途径。

1.家畜查治病。根据国家《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规范》,县动物监督所要组织开展流行村家畜查病,对所有流行村易感家畜每年开展两次化疗,家畜查病化疗覆盖率达到95%以上。

2.淘汰牛羊。淘汰流行村所有耕牛、垸内有螺区域内所有牛、羊及距垸外易感地带3公里内的流行村所有牛、羊。建立政府主导、血防牵头、乡镇实施、部门配合的牛羊淘汰工作机制,落实乡、村两级在家畜淘汰和后续管理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县政府与相关部门签订责任状,牛羊淘汰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完善的防反弹复养长效机制,成立督查组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

3.引导转产。一是鼓励以机代牛,县农机局优先安排流行村以机代牛项目,推进农业耕作机械化。二是扶植扩禽压畜,县血防领导小组牵头,各乡镇组织牛羊淘汰户成立家禽养殖合作社,向县畜牧局申报转产养殖项目,引导牛羊淘汰户养殖转型。三是做好转产安置,因地制宜出台扶持政策,从政策、资金、技术上积极引导牛羊养殖户从养殖业向种植业转产。妥善做好牛羊商贩和失地农民牛羊淘汰后的安置工作。

4.封洲禁牧。在茅草街、三仙湖、中鱼口、麻河口、武圣宫、厂窖等易感地带实施“封洲禁牧”,阻断传播途径,净化草洲,保护人、畜免受血吸虫新感染和重复感染。同时,以“封洲禁牧”促进“牛羊淘汰”,加强对群众的法制教育和血防健康教育。

(二)人群传染源控制工程

通过对渔船民等水上作业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查病、化疗,同时在疫区开展改水改厕、建设渔船民码头和集散地、强化环境治理、完善渔船卫生设施等措施,阻断“人粪便-钉螺”传播途径。

1.疫区居民常规查病化疗。各基层血防站按国家《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规范》要求,开展人群查病、治病及扩大化疗工作。扩大化疗对象主要为:高危人群(指经常接触疫水者和在流行区水域作业的渔民、船民和在有钉螺分布的洲滩放牧的人群等);急性感染病例的同期、同环境疫水接触者;流行村查病询检阳性者。

2.渔船民传染源控制。一是开展渔船民血吸虫病查治,各基层血防站将渔船民传染源控制纳入常规防治工作内容。在茅草街渔船民集散地设置渔船民固定检测点,常年开展渔船民查治工作,根据渔船民活动实际,每年的5-6月份和11-12月份在松澧洪道、藕池河水系、舵杆洲及相关水域范围内的船闸、渡口、码头、留守屋等渔船民集散地设置流动检测点,按照《湖南省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方案》开展流动渔船民查治工作。二是渔船民集散地安全处理,各基层血防站每年春秋两季各对辖区内渔船民集散地查灭螺一次,汛期进行药物灭蚴。结合码头或大堤护坡等工程建设,对有螺地带进行环境改造,彻底改变渔船民集散地钉螺孳生环境。每年茅草街血防站在茅草街码头开展1次水体安全性调查。三是建设渔船民码头与卫生实施,对茅草街、厂窖等渔船民集散地码头进行水泥硬化、新建无害化公厕,落实管理责任人和管理制度,督促渔民做好粪便管理。做好渔船卫生设施改造,对水上大型运输船只安装粪便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装置,防止粪便直接排放入水。四是建立完善渔船民集散地和渔船民个人信息档案及数据库,改善渔船民定居点卫生血防室工作条件。

3.晚期血吸虫病救助。根据《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疗救助技术方案》和《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疗救助实施办法》,按照先重后轻、分期安排、知情自愿的原则,积极治疗符合救助条件的全部晚血病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4.血防健康教育。卫生计生、教育、新闻出版广电、农业、交通运输等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宣传教育,使疫区群众理解、支持传染源控制工作,主动配合传染源控制的各项措施,积极参与各项防治工作。实施血防知识进校园计划,开展“小手牵大手”血防宣传活动,提高疫区学生血防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改水改厕。县改水办优先安排流行村改水项目,确保流行村居民饮水安全。县爱卫办部门优先安排流行村改厕项目,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三)钉螺控制工程

1.药物灭螺。县血防办负责制订查灭螺、灭蚴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细则;完善站长负责制,分村、分片到人落实质量控制责任。每年春、秋季为有效查灭螺时段,垸外春季查灭螺工作必须在春汛前10-15天完成。各基层血防站查灭螺工作结束后,及时完成原始图账记录和反馈调查结果。县血防科在灭螺后7-15天内,要进行灭螺效果考核。县血防办组织开展查灭螺工作督查,了解查灭螺工作进度与质量,检查原始数记录是否完整规范,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2.环改灭螺。县畜牧水产局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对地势较高的现有钉螺分布水田实施水改旱及翻耕垦种,因地制宜地种植旱地作物,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减少因水田作业感染血吸虫的机会。另一方面在有钉螺分布的低洼沼泽地带(非基本农田)开挖池塘,大力发展优质水产养殖业,实行蓄水灭螺。县农开办、国土局结合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对武圣宫、南洲镇等有螺沟渠进行水泥硬化,彻底改变钉螺孳生环境,进一步压缩垸内钉螺面积。县水务局、林业局在松澧洪道、藕池河中支及沱江流域等有螺地带实施抬洲降洲,种植防病抑螺林,改造进水涵闸,防止钉螺扩散。各乡镇政府对于垸外钉螺密度高、沿堤低洼积水环境,可因地适宜开展开沟沥水,结合垦种、翻耕等方式,引导本地村民开发洲滩资源,改变钉螺孳生环境,降低钉螺密度。

(四)血防机构能力建设工程

1.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血防站基础设施建设,拆除茅草街站年久失修的门诊、办公危房,就地重建门诊楼、办公楼、实验室、仓库。对南洲、武圣宫站进行维修改造,实施屋面防漏、墙体防渗工程。改造华阁血防站下水道,建设南县血吸虫病网络诊断实验室、南县血防仓库等工程。

2.设备装备配置。添置网络实验室、监测实验室血吸虫病诊断监测必需的仪器设备。配备县、乡两级血防机构的预防设备装备,如查灭螺工具、查病仪器设备、办公设备、交通工具车等。

3.监测体系建设。一是构建监测网络体系,南洲血防站异地重建时,按国家标准重新规划建设好南县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同时对茅草街、武圣宫、华阁3个血防站的监测实验室进行维修改造,确保辖区内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加强疫情监测与管理,茅草街血防站按国家要求在新城村设立国家级监测点,在康正社区设立渔船民固定监测点,武圣宫、华阁血防站分别在天星洲、舵杆洲水域设立渔船民流动监测点,按照《国家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和《湖南省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方案》开展各项监测工作,全面掌握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发现血吸虫病疫情及潜在传播风险,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三是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与周边县(市、区)联合开展查灭螺、查治病、传染源控制等工作。南洲血防站要与安乡、石首、华容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对长江钉螺沿藕池河扩散情况的监测;华阁血防站要与华容、大通湖、沅江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对舵杆洲螺情、人畜传染源活动情况的监测;茅草街血防站要与大通湖、沅江、汉寿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对目平湖等地螺情、人畜传染源活动情况的监测;武圣宫要与沅江、汉寿、安乡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对天星洲等松澧洪道沿线洲滩螺情、人畜传染源活动情况的监测。同时,各基层血防站之间也要做好联防联控“六同步”工作。四是培养专技人才,加强基层血防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升血防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卫生计生系统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之际,从高等院校吸纳优秀毕业生及面向社会招聘中高级检验等专业人才,不断改善血防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分期分批选派人员到上级防治机构正规进修学习;每年选派基层血防人员到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技能培训中心参加专业技能岗位培训,着重培养基层血防业务人员的血吸虫病诊断、预警、监测、应急能力;鼓励血防人员通过岗位自学成才提高业务能力、晋升高一级职称、改善待遇,留住现有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慰先,高淑芬主编.实用血吸虫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2]袁鸿昌,张绍基,姜庆五主编.血吸虫病防治理论与实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方金城,吴昭武主编.湖南省防治血吸虫病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4]彭汛主编.水利工程与血吸虫病防治.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