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酶底物51定量盘和乳糖多管发酵检测水中大肠埃希菌的结果。方法用酶底物51定量盘和乳糖多管发酵分别检测50份水标本,比较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和检测周期,采用适用性实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结果酶底物51定量盘和乳糖多管发酵的适用性基本一致,但酶底物51定量盘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更高(92.00%),检测周期更短(24.00±0.00小时)(p值<0.05)。结论检测水中大肠埃希菌时,采用酶底物51定量盘更加方便准确。

  • 标签: 酶底物51孔定量盘法 乳糖多管发酵法 大肠埃希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与化学发光检测泌乳素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纳入进入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B组采用化学发光检测,对比两组检测泌乳素的异常率。结果A组检测异常率为14.0%(14/100),B组检测异常检测率为25.0%(25/100),A组检测异常率低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女性泌乳素的检测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其异常率低,有良好临床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 化学发光法 检测 泌乳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聚胺和微柱凝胶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医学研究分析,选取2017年11月-2017年12月以来75例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依照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凝聚胺(对照组)和微柱凝胶(观察组)两组,临床观察和比对两组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结果微柱凝集凝聚胺中,不规则抗体标本显著多于凝聚胺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检测不规则抗体检测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凝聚胺组,值得临床检测血液样本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检测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与外治法结合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门诊就诊的儿童抽动障碍患儿65例,按就诊时间先后分为西医组34例和中医组31例,西医组用泰必利口服治疗,中医组用中药内服与刮痧推拿结合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9.16,p<0.01。两组治愈率比较χ2=9.61,p<0.01。中医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两组不良反应比较χ2=7.13,p<0.01。中医组安全性明显优于西医组。结论中医治疗小儿抽动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抽动障碍 内治法 外治法 中医 泰必利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液分析与显微镜手工在尿常规检查中的对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200例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两种手法对所有的患者实施两次尿常规的检查,首先对所有患者采用尿液分析来进行检查,然后再采用显微镜手工检查对患者进行检查,将两次的检查结果详细的记录,然后再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数据的对比发现尿液分析患者尿液蛋白率(54%)和隐性血阳性率(68%)要明显高于显微镜手工所检查得到的结果(33%和57%),然而显微镜手工检查所得到的白细胞阳性率却是(63%)要员高于尿液分法所得到的(27%),两种检查方式所得到的尿液阳性率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在尿常规的检测中,尿液分析对于尿液蛋白率和隐性阳性率的检查效果要好于显微镜手工,但是在对于白细胞阳性率的检查中尿液分析的效果要强于尿液分析

  • 标签: 尿常规 尿液分析法 显微镜手工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中医联合保留灌肠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6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接收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将其依据治疗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后者则采用中医联合保留灌肠,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是93.55%,与对照组的74.19%相比高出许多,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将中医联合保留灌肠应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之中,在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领域广泛采纳和推广。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保留灌肠 中医内治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血清丙肝抗体(HCV-Ab)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方法,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来院检查的80例HCV感染高危者,分别对其行逆转录PCR(RT-PCR)检测和ELISA检测,以RT-PCR检测结果为对照,对ELISA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ELISA检测HCV-Ab假阳性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结果RT-PCR检测80例HCV感染高危者有70例为HCV-Ab阳性,10例阴性,经ELISA检测70例HCV-Ab阳性者中有68例阳性,2例阴性,10例HCV-Ab阴性受试者有4例为阳性,6例为阴性,ELISA对丙肝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60.0%、92.5%、57.1%、94.4%、75.0%。结论ELISA对丙肝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实际检测HCV-Ab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因此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尽量减少人为失误,并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复查,以提高检测准确率。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血清丙肝抗体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镜下行椎管减压术+上关节突缘切除治疗椎管狭窄神经残余症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威海卫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0例椎管狭窄患者,均为单侧、退变性。进行常规的椎间镜下椎管减压+上关节突缘切除1/3-1/2。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3个月和6个月随访,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定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估。结果40例患者腰骶部疼痛VAS评术前(8.19±0.31),术后1d(2.05±0.17)分,术后3个月(1.41±0.22)分,术后6个月(1.09±0.21)分;患者腿痛VAS评分术前(10.86±0.27),至术后1d(3.47±0.31)分,术后3个月(2.29±0.22)分,术后6个月(1.49±0.31)分,患者疼痛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患者ODI评分术前(78.69±3.27)分,术后1d(18.27±2.46)分,术后3个月(11.69±2.54)分,术后6个月(8.45±1.68)分。患者术前术后改善明显。结论椎间镜下行椎管减压术+上关节突缘切除治疗椎管狭窄神经残余症状影响显著。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上关节突 椎间孔镜 椎管减压术后残余神经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镜椎间入路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传统手术,观察组为经皮镜椎间入路微创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腰椎间功能损伤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经皮镜椎间入路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消化镜护理的患者采取“五常”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到我院接受消化镜护理的13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不同进行分组比较,具体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为69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取“五常”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66例(95.65%)显著高于参照组54例(78.26%),研究组急诊物品所需时间、补充物品所需时间以及非常规物品所需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消化镜护理的患者采取“五常”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程度。

  • 标签: &ldquo 五常法&rdquo 护理模式 消化内镜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测定血清中输血前四项的光激化学发光和电化学发光免疫进行方法学比对试验,探讨两者结果的相关性。方法以雅培ECL为参考方法,采用LICA和雅培ECL两种试剂盒分别测定180例患者血清标本,分析两种仪器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种方法检测输血前四项的结果比较,其中HBsAg、抗-TP、抗-HIV、抗-HCV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7.2%、100.0%、100.0%、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高,有很好的相关性,LICA光激化学发光适合临床输血前四项的检测

  • 标签: 光激化学发光 电化学发光 输血前四项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微生物检验对阴道念珠菌感染情况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阴道念珠菌感染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凝集进行检验,参照组患者给予显色法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及两组患者的念珠菌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32例念珠菌中,可柔丝念珠菌3例,白色念珠菌18例,光滑念珠菌2例,热带念珠菌6例,其它念珠菌3例;参照组患者的16例念珠菌中,可柔丝念珠菌1例,白色念珠菌10例,光滑念珠菌1例,热带念珠菌4例,其它念珠菌2例;研究组患者中检出念珠菌的阳性检出率为32(71%),参照组患者中检出念珠菌的阳性检出率为16(36%);研究组患者中检出念珠菌的阳性检出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4286,p<0.05)。讨论凝集对阴道念珠菌感染情况的临床检验有显著效果,可增加检测率的准确性,为临床医师提供真实的治疗依据,进而对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不同微生物检验法 阴道内念珠菌感染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增厚与颅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检测意义,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动脉内膜增厚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动脉超声及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比较两组动脉硬化检出率,进一步对观察组中颈动脉内膜厚度与MRA脑动脉硬化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检出颅动脉硬化13例,对照组检出2例,观察组颅动脉硬化检出率4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观察组患者中,-中膜厚度1.1mm患者5例,检出颅动脉硬化1例,检出率20.0%;-中膜厚度1.2mm患者12,检出动脉硬化4例,检出率33.3%;-中膜厚度1.3mm患者10例,检出动脉硬化5例,检出率50.0%;-中膜厚度大于1.4mm患者3例,检出动脉硬化3例,检出率100.0%。结论颈动脉内膜增厚与颅动脉硬化密切相关,临床中颈动脉内膜增厚检测对于颅动脉硬化的早期预测、诊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颈动脉 内膜增厚 动脉硬化 相关性 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尿沉渣镜检与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及白细胞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9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尿沉渣镜检和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比对分析两种方法的结果。结果干化学法红细胞阳性率略高于尿沉渣镜检,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沉渣镜检白细胞阳性率略高于干化学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检测红细胞和白细胞阴性、阳性结果之间均互有交叉现象。结论尿沉渣镜检与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及白细胞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沉渣镜检和干化学法测定尿液红细胞及白细胞有利于临床疾患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尿沉渣镜检法 尿液干化学分析法 红细胞 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纤维与铸造金属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需要口腔修复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纤维组和金属组,每组48例。金属组患者采用铸造金属进行口腔修复,纤维组患者采用玻璃纤维进行口腔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纤维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金属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1.67%,明显高于金属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金属比较,采用纤维进行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纤维桩 铸造金属桩 口腔修复 临床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益母草药材中水苏碱成分采取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检测的具体方法以及检测结果开展分析与总结。方法色谱条件选取AgilentSB-C18柱,流动相选取乙腈-冰乙酸,流速调整为每分钟0.3ml,质谱检测选取正离子电喷雾离子源,受到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开展监测。结果盐酸水苏碱浓度处于0.2μg/ml到10.0μg/ml范围中和峰面积表现为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为102.6%。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式快捷简便,专属性强,检测结果精准,能够对益母草颗粒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 标签: 益母草药材 水苏碱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修复中应用预成纤维和可塑纤维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70例口腔修复患者,随机分为35例接受可塑纤维修复的对照组和35例接受预成纤维修复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及修复满意度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修复成功34例,修复成功率为97.14%;对照组修复成功28例,修复成功率为80.00%;观察组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满意度评分(95.39±2.74)分高于对照组的(75.67±3.8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成纤维在口腔修复中修复成功率及修复满意度更佳,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口腔修复 预成纤维桩 可塑纤维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预成纤维或可塑纤维在口腔修复中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84颗)口腔修复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38例(42颗)和对照组38例(42颗),对照组患者采用铸造金属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预成纤维或可塑纤维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单颗纤维所需时间(62.13±16.72)min,短于对照组的(104.50±25.64)min,观察组患者修复成功率97.37%,高于对照组68.42%,并发症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的26.32%,治疗满意率97.37%,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口腔修复患者,预成纤维或可塑纤维修复效果良好,可提高修复成功率,缩短修复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了患者的好评和认可,值得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修复 预成纤维桩 可塑纤维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使用玻璃纤维和金属核进行牙体缺损的修复,对比两种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存在牙体缺损需要进行核修复的患者100例(包括患牙132颗)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式,根据患者使用的核类型分成玻璃纤维组(58例,共76颗)和金属核组(42例,共56颗),两组患者在进行完善根管治疗后,玻璃纤维组使用玻璃纤维联合纳米树脂堆塑进行核修复,金属核组使用铸造金属核进行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玻璃纤维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出金属核组14.75%,P<0.05,优势明显;统计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评分,玻璃纤维组明显高于金属核组,P<0.05。结论对存在牙体缺损需要进行核修复的病例,采用玻璃纤维修复的临床效果更好,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患者对修复后效果满意度更高,临床应用前景巨大,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玻璃纤维桩 金属桩核 牙体缺损 修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口腔修复患者当中,预成纤维或者可塑纤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一整年收治的74例接受口腔修复治疗患者为对象,根据修复方式不同均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分别给予铸造金属修复与预成纤维或可塑纤维修复,对比双方修复效果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修复效果更好,满意度更高,双方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口腔修复材料选择中,选择预成纤维或者可塑纤维的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口腔 预成纤维桩 铸造金属桩 修复 可塑纤维桩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