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术前放疗手术与单纯手术治疗喉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各期喉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采用单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术前放疗手术治疗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随访3年、5年的存活率。结果观察组I期、II期3年、5年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III期、IV期3年、5年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十分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放疗手术与单纯手术治疗I期、II期喉癌疗效相当,而术前放疗手术比单纯手术治疗III期、IV喉癌后效果显著,能显著提升喉癌III期、IV期存活率,与文献报告结论相符,指导临床应用。

  • 标签: 术前放疗 手术治疗 喉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发抑郁症的糖尿病患者通过针灸+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8月到2017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中选72例,随机分组进行研究,35例通过西药展开治疗为西医组,37例通过针灸+中药展开治疗为中医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中医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现在比西医组低,P<0.05;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4.59%,较西医组的77.14%高,P<0.05。结论对于并发抑郁症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相较于西药,针灸+中药的方案效果更为优越。

  • 标签: 糖尿病并发抑郁症 治疗 针灸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鞘内泵注吗啡联合巴喷丁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年龄28~72岁,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吗啡组、巴喷丁组及联合用药组各30例。吗啡组给予鞘内泵注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巴喷丁组给予鞘内泵巴喷丁控释片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鞘内泵注巴喷丁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直至疼痛缓解,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缓解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联合用药组的疼痛缓解情况好于吗啡组(P<0.05)和加巴喷丁组(P<0.05);在单用吗啡治疗时,多数患者出现便秘,头晕、呕吐等不良现象,而在联合用药后,不良反应并未出现加重的情况。结论鞘内泵注吗啡联合巴喷丁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用药,并可以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吗啡 加巴喷丁 中重度癌痛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缺血中风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使用早期针灸治疗。并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使用针灸治疗后其NIHSS评分以及BI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缺血中风患者时实施针灸治疗后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有效提升NIHSS评分以及BI指数,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应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 标签: 针灸治疗 康复治疗 急性缺血中风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8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分组。对照组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用温针灸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FAM肢体功能、FIM独立生活能力、SF-36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FAM肢体功能、FIM独立生活能力、SF-36生存质量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FAM肢体功能、FIM独立生活能力、SF-36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肯定,可促使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温针灸 电针 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医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86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对乙组患者在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用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疗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评分及其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乙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用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疗法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缓解其临床症状。

  • 标签: 针灸推拿 中药熏蒸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应用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就诊的年龄≥60岁、视觉模拟(VAS)评分>4分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予更昔洛韦抗病毒和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巴喷丁,评价连续用药1、2、4周后疼痛的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VAS评分(5.53±0.21)分较对照组(6.92±0.23)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神经痛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VAS评分(2.20±0.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41±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神经痛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带状疱疹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应用巴喷丁对老年带状疱疹的神经痛有显著缓解作用,可能会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加巴喷丁 带状疱疹 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醋酸奥曲肽联合甲磺酸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对象,依据用药方法差异分单药组、双药组两组,各有60例。单药组单用醋酸奥曲肽,双药组则给予醋酸奥曲肽联合甲磺酸贝酯治疗。比较两组急性胰腺炎治疗总有效率;体温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总时间;干预前后患者IL-6、C反应蛋白、尿淀粉酶、血淀粉酶。结果双药组急性胰腺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药组,P<0.05;双药组体温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单药组,P<0.05;干预前两组IL-6、C反应蛋白、尿淀粉酶、血淀粉酶相近,P>0.05;干预后双药组IL-6、C反应蛋白、尿淀粉酶、血淀粉酶优于单药组,P<0.05。结论醋酸奥曲肽联合甲磺酸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确切,可缩短症状体征消失时间,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和淀粉酶水平,有益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醋酸奥曲肽 甲磺酸加贝酯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间歇应用利尿剂治疗肺心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5月76例肺心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吸氧、强心、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间歇应用利尿剂治疗。比较两组肺心病治疗总有效率;喘息、肺部啰音、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氧饱和度、血浆黏度。结果干预组肺心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喘息、肺部啰音、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氧饱和度、血浆黏度相近,P>0.05;干预后干预组血氧饱和度、血浆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间歇应用利尿剂治疗肺心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浆黏度,升高血氧饱和度,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巴胺 酚妥拉明 间歇 利尿剂 肺心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达比群酯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CHADS2评分≥1分的140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达比群酯治疗)和对照组64例(华法林治疗),观察1年中脑栓塞、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他部位动脉栓塞及各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缺血性卒中1例,对照组发生缺血性卒中和TIA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比3.13%,P=0.46);观察组各种出血的发生率低于较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1.32%比6.25%,P=0.12)。结论达比群酯预防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效果不劣于华法林。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非瓣膜病房颤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研究多点小切口外剥内扎皮瓣整复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多点小切口外剥内扎皮瓣整复术;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根据术后疼痛、出血、水肿及切口愈合时间做出评价。结果两组在出血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疼痛、肛缘水肿、愈合天数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点小切口外剥内扎皮瓣整复术治疗环状混合痔较传统外剥内扎术恢复早,而且并发症少。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小切口 皮瓣整复 外剥内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足部溃疡使用黄芪注射液胰岛素外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79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8月至2017年9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实施单纯胰岛素外敷治疗,实验组40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实施黄芪注射液和胰岛素外敷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痊愈率、截肢率、溃疡缓解时间及治疗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实施黄芪注射液胰岛素外敷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胰岛素外敷 糖尿病足部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氰咪胍维生素C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6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采用甲氰咪胍维生素C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60例中53例治愈,治愈率为88.33%,7例好转,好转率为11.67%,时间最短者,治疗5d后显著好转,时间最长者仅用3周病情即得到控制。有效率达100%。结论;甲氰咪胍维生素C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副作用少,病程明显缩短,治愈率高。

  • 标签: 甲氰咪胍 维生素C 小儿过敏性紫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曲班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下肢严重毁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接受治疗的下肢严重毁损伤患者1例,给予静脉滴注阿曲班注射液20mg每日一次,连续14天。同时行高压氧治疗共60次。比较治疗前后创面改善情况及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处见新鲜肉芽组织新生,皮肤血运明显改善,创面愈合。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结论阿曲班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下肢严重毁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能通过改善血流,发挥改善创面的作用。

  • 标签: 阿加曲班注射液 高压氧 毁损伤 创面 关节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环素在治疗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导致的重症肺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因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肺炎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双盲法则分为对照组(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实验组(头孢哌酮-舒巴坦+替环素),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60.61%,临床疗效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C反应蛋白水平与白细胞计数方面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替环素对多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发的重症肺炎进行治疗,能提升临床疗效,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肺炎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 舒巴坦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电针中频理疗治疗高龄老年人膝关节骨陛关节炎疗效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纳入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老年人膝关节骨陛关节炎患者60例为对象,以入院顺序将其均分组为参照组用药物治疗,研究组用电针+中频理疗治疗;将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症状积分低、WOMAC评分低,与参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为高龄老年人膝关节骨陛关节炎患者以电针与中频理疗治疗,可充分改善其各项临床症状,提高膝关节功能。

  • 标签: 电针 中频理疗 膝关节骨陛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青少年胫骨远端两部分三平面骨折的治疗方式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5月22日至2017年5月22日期间我院收治的6例青少年胫骨远端两部分三平面骨折患者,均采取中和螺钉3.5mm钢板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0.00%)、踝关节评分(Kofoed评分标准)优良,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结论采取中和螺钉3.5mm钢板手术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两部分三平面骨折疗效确切。

  • 标签: 胫骨远端两部分三平面骨折 中和螺钉 3.5mm钢板 后外侧入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替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选取60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替环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炎性因子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替环素联合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清除炎性因子,且安全性可靠。

  • 标签: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肺炎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研究多点小切口外剥内扎皮瓣整复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多点小切口外剥内扎皮瓣整复术;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根据术后疼痛、出血、水肿及切口愈合时间做出评价。结果两组在出血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疼痛、肛缘水肿、愈合天数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点小切口外剥内扎皮瓣整复术治疗环状混合痔较传统外剥内扎术恢复早,而且并发症少。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小切口 皮瓣整复 外剥内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