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疤痕子宫妊娠阴道试产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我们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疤痕子宫妊娠阴道试产产妇56例做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无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56例做为对照组,将两组产妇分娩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产妇试产成功率相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与产时出血量相比较两组产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相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疤痕子宫妊娠孕产妇,在严格掌控适应症与禁忌症情况下对其实施阴道试产,可优化孕产妇分娩结局,对降低剖宫产率及提高产科工作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疤痕子宫 再妊娠 阴道试产 可行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早期手术的原因以及临床处理。方法分析研究我院普外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实行胃肠外科手术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原因主要为消化道出血、吻合口周围疝、残胃排空障碍、腹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50例患者通过手术48例临床治愈,死亡2例,病死率为4%。结论严格掌握适应症以及操作方法,并且了解各种并发症,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损伤,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胃肠外科再手术 并发症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以及有效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瘢痕子宫妊娠孕妇60例,根据分娩方式分组,A组30例再次进行剖宫产,B组30例进行阴道分娩;再选择同期收治的30例初产剖宫产产妇作为C组,30例初产阴道分娩产妇作为D组。对比四组分娩结局情况。结果两组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差异不显著(P>0.05)。A组产后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象异常升高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瘢痕子宫妊娠产妇选择阴道分娩具有较高可行性,分娩出血量和产程时间并不会显著上升,并且新生儿结局较好,推荐首选阴道分娩。

  • 标签: 瘢痕子宫 再妊娠 阴道分娩 管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胆管结石患者手术后手术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38例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胆管结石手术后手术患者14例,其中结石位于左肝患者3例、结石位于右肝患者4例、左右肝均有结石3例,左肝外叶萎缩1例、右肝萎缩1例、左右肝均萎缩2例。随访时间1~7年之间,平均3.6年。手术方式为肝叶切除、肝内胆管切开取石、肝内狭窄矫形、修正原执行不当的胆肠吻合术;引流方式为T管引流、肝胆管空肠吻合。结论术前详尽的影像检查,术中精细的操作都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再次手术机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肝胆结石 再手术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运用胆道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份——2017年5月份我科室收治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的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胆道镜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44%(34/36),较比对照组80.56%(29/36)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运用胆道镜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内外胆管结石 再手术 胆道镜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在手术的具体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复发患者共46例,将其设定为观察组,通气选取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46例,将其设定为对照组,探讨复发情况,并针对性进行干预。结果患者自身因素导致术后复发者占18例,占有率为39.13%,手术因素导致术后复发者16例,占有率为34.78%;患者及手术导致术后复发者12例,占有率为26.09%。结论患者承受力,年龄及手术因素与术后复发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临床对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进行治疗时,一方面要综合评估患者的情况,并告知术后注意事项,另一方面,要保证手术操作规范化,从而达到降低复发率的目的。

  • 标签: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手术原因和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2月~2017年6月在院治疗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资料、初次手术方案、影像学表现、再次手术结果等。结果手术原因主要为腰椎不稳、椎间盘突出、椎管内瘢痕形成、椎管狭窄、误漏诊;随访4个月至3年,手术优良率75%,JOA评分(24.31±4.52)分,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原因很多,临床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用科学的术式,增强临床患者的疗效。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再手术原因 诊疗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就食管癌程放疗的剂量与心脏放射性损伤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42例于2010年6月~2016年6月至本院接受放疗后复发的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研究组采用放疗-热疗的治疗方法,放疗剂量为4500~5000cGY;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的治疗方法,放疗剂量为6000~6500cGY。对2组患者在放疗结束及放疗后1、3、6个月的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放疗结束及放疗后1、3个月后,2组患者在心电图异常上的比较差异并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放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及放疗后1、3、6个月,2组患者在心肌酶异常率上的比较均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在放疗后6个月时,心肌酶异常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心电图是观察放疗剂量与放射性心脏损伤呈正相关的良好指标,而心肌酶的反应则较差。

  • 标签: 放疗 热疗 放疗后食管癌复发 放射性心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显微镜结合超声工作器械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根管治疗的12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接受显微镜结合超声工作器械治疗方式,记为研究组,55例接受常规根管治疗方式,记为参照组。对比不同组别治疗时间、麻醉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出现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时间明显比参照组长(P<0.05),麻醉时间明显比参照组短(P<0.05),治愈率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并发症出现率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显微镜结合超声工作器械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可缩短麻醉时间、提升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显微镜 超声工作器械 根管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宁夏四所医院的临床专业实习生医患关系的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问卷方法对200名临床专业实习生、200名患者(或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现况。结果临床专业实习生对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和较为紧张的总评价率达41%,患者(或家属)方面则达30%。结论临床专业实习生医患关系现状总体较为和谐。

  • 标签: 实习生 医患关系 临床专业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临床效果,并为患者护理提出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随机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儿科患者60例,对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采取语言沟通、和患者做游戏等护理措施,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观察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情况和满意度等数据。结果经过对儿科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患者的身体状态和各项身体功能都得到了比较好的改善,护患关系明显改善,同时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都较短。结论开展有效及时的护理能够很好地促进儿童患者疾病的康复,明显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护患关系 儿科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周围骨折的分型方式与治疗方法解析。方法将我院近期(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股骨近端髓内钉周围骨折为诊断62例,对其骨折的分型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对应治疗方式。结果术中出血量由多至少依次为D型、C型、B型、A型,其中A型、D型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入组患者术后股骨功能恢复良好,术后骨折良好愈合,在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感染、骨不连、内固定物断裂等不良预后现象。结论对于股骨近端髓内钉周围骨折患者而言,在放射线辅助下先明确分型,给予对症治疗,可提高预后质量。

  • 标签: 股骨近端 髓内钉 周围再骨折 分型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异丙酚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脑缺血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2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拟行数字减影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术,随机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0)。观察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和异丙酚1mg/kg,继之以异丙酚4~6mg/(kg?h)和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维持麻醉。对照组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继之以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前即刻(T0)、灌注后1h(T1)、灌注后3h(T2)各取静脉血测定内皮素(ET)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术前两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正常值有显著性升高(P<0.05),T1时两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术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T2时观察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2h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T1和T2时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塞时,异丙酚麻醉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丙二醛浓度,对人体脑缺血灌注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异丙酚 脑梗塞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水平与肥胖、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127人,MS组78人,对照组49人;进行血清Ghrelin及MS相关指标测定。结果MS肥胖组Ghrelin水平低于MS非肥胖组及对照组,且MS非肥胖组Ghrelin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Ghrelin与BMI、WSR、LDLC呈负相关。结论MS患者血清Ghrelin水平低于对照组,与肥胖相关因素呈显著负相关。

  • 标签: 生长激素释放肽 代谢综合征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露喉返神经在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4例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统计和分析,根据手术过程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分组,其中共有102例术中未显露喉返神经,将其记为未显露组;共有172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将其记为显露组。对比显露组和未显露组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永久性损伤和总损伤发生率。结果显露组与未显露组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前者永久性损伤和总损伤发生率均远低于后者,对应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手术过程中显露喉返神经对其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再手术 喉返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GLP-1受体激动剂Exendin-4腹腔给药对MCAO所致小鼠脑缺血/灌注损伤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手术前1h腹腔给予Exendin-4,进行MCAO损伤,灌注24h后通过神经缺陷评分,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免疫荧光观察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生存数量及检测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评价神经保护作用。结果Exendin-4能够保护由于MCAO所致的神经损伤,减少了缺血部位的梗死体积,降低皮层凋亡蛋白的表达,保护神经细胞,抑制神经元凋亡。结论Exendin-4可以对MCAO所致脑缺血/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该作用是通过抑制凋亡蛋白的产生,从而抑制细胞的凋亡。不仅如此,Exendin-4可以作为治疗脑中风的有效药物。

  • 标签: GLP-1受体激动剂,MCAO,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MicroRNA-21存在于TMEM49的人体基因编码区域内,与人体诸多疾病有关,比如肿瘤,在瘤体血管的形成、肿瘤细胞侵袭等肿瘤发生及发展中发挥与癌基因相似的生物效应,表达率较高,在某些肺纤维化过程中及心脏疾病病情进展中同样发挥一定的作用,存在成为肿瘤新生物标记物的可能性及重要潜在价值,因此掌握MicroRNA-21与实体肿瘤之间的关联,有助于实现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 标签: MicroRNA-21 实体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110例于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脊柱外科行脊柱手术的病例,通过多因素分析矫正了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判断围术期脊柱患者输血与感染的关系。结果输血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未输血的患者(P<0.01)在校正了对输血及术后感染均有影响的混杂因素的影响后,输血与不输血的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优势比值为1.10(P<0.01).结论异体输血是导致受血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输血与术后感染之间存在量效关系,但是这种因果联系较弱,提示输血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输血 感染 脊柱手术患者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与神经发育关系,为新生儿救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2月~2015年5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VLBW患儿124例。结果获得随访75例,其中男40例、女35例。男性与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头围、体重呈持续上升趋势,头围、体重增长迟缓呈波动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不同时间段头围、体重与增长迟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8个月龄,神经发育正常36例,异常39例。正常者第18个月神经发育正常者18个月头围增长迟缓率低于异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头围增长迟缓可能与神经发育异常有关。

  • 标签: 体格发育 神经发育 极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糖尿病孕妇体重指数与其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妊娠糖尿病患者210例,根据其体重指数的差异进行分组,即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探讨其体重指数与其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肥胖组早产、子痫前期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超重组和正常组,正常组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超重组和肥胖组(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若不能被控制在良好的范围内,则会增加其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几率,影响其预后。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体重指数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