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化镇痛镇静方法在 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的效果。 方法 运用随机分组法,将入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ICU的 10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 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镇痛、镇静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由镇痛镇静控制小组确定镇痛镇静目标:镇静目标 RASS: -2 ~ +1分,镇痛目标:神志不清患 BPS: <3分,清醒患者 NRS <4分,每 2小时对患者行 RASS评分及疼痛评分评估,并调整药物剂量,晨间唤醒。 结果 观察组患者 ICU住院总天数、气管插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 PSA可以更好地达到镇痛镇静的目的,并防止过量使用镇痛镇静剂,减少病人痛苦,减少住院时间,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 标签: 机械通气 程序化 镇痛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3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 105例(观察组),同时选取 300例单次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出生时窒息、早产、有过敏史、家中有猫 /狗、家中有人吸烟、入托的比例分别为 31.43%、 39.05%、 22.86%、 39.05%、 30.48%和 45.71%,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有人吸烟、入托和过敏史是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危险因素( OR=1.576、 1.383和 1.667, p< 0.05)。结论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受多种因素所致,应给予针对性措施加以预防。

  • 标签: 儿童 反复呼吸道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吸痰流程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将我院 ICU48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流程,先吸气管插管内痰液,再吸口鼻腔内痰液;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吸痰流程,先吸口鼻腔内痰液,再吸气管插管内痰液。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 ICU住院日、吸痰次数、吸痰时指端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 ICU监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吸痰次数及吸痰时指端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改良式吸痰流程可缩短 重度有机磷中毒 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患者 ICU监护时间,减少患者吸痰次数,预防 气道粘膜损伤的发生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 标签: 吸痰 有机磷中毒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管路的消毒及更换频率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ICU)内收入的 56例患者,时间: 2016年 11月至 2019年 3月,将其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 2组(比对组、研究组),每组收入 28例, 2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的呼吸机消毒频率,比较最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2组患者呼吸机管路不同部位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 VAP发病率相比较来说,研究组显著低于比对组, P< 0.05。结论:对于 ICU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呼吸机管路 1次 /d,间隔 3d更换的消毒频率,其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消毒频率 呼吸机管路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与开放吸痰法相比,密闭式吸痰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氧合、循环指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开放式吸痰组( opened aspiration , os 组)和密闭式吸痰组( closed tracheal suction, cs组), OS组患者按 开放式 方法吸痰,CS组患者行密闭式吸痰 ,观察两组患者氧合、循环指标等。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SpO2变化水平和恢复至吸痰前 SpO2所需时间 (min)、循环指标和并发症等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CS组 较好,且指标与OS组 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密闭式吸痰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对循环影响小,可有利于 维持稳定的氧合。

  • 标签: [ ] 机械通气 吸痰法 氧合 循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长托宁,阿托品以及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以 2015 年 4 月至 2018 年 9 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 70 例急性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病患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35 例)和对照组( 35 例)。其中,对照组仅使用长托宁与阿托品共同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予以治疗。经过治疗,以两组病患治疗期间的血清乙酰胆碱酶( AchE )和肌酸激酶( CK )的含量,以及治疗效果为评定指标。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 AchE 的水平较对照组高, CK 的水平较对照组,且较对照组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给急性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病患实施长托宁,阿托品以及血液灌流的治疗方法,能够加快病患的康复,有效的调节血清中 AchE 和 CK 的水平,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长托宁 阿托品 血液灌流 急性有机磷中毒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 】目的 : 分析 预见性护理对 ICU 重症患者 VAP ( 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 ) 的预防效果。 方法: 纳入研究对象来自本院 ICU 自 2016 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 收治的 重症患者 90 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45例)、研究组(予以 预见性护理 , 45 例),比较 SAS评分、 SDS评分、并发症( VAP、下肢静脉血栓、应激性溃疡、压疮)。 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 SAS 评分、 SDS评分显著比对照组, P <0.05 。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 4.55% )显著比对照组( 22.22%), P <0.05 。 结论: 预见性护理 可有效减轻 ICU 重症患者 VAP 等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ICU 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病人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8月到 2017年 9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 168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生活质量以及两组患者 干预 前后肌钙蛋白和心肌酶谱变化。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81.2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5.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 LDH、 CK、 cTnl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血清指标恢复正常,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