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对初产妇使用健康教育执行单后对其乳房护理的影响及效果。方法收集初产妇患者共1349例,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74例)和观察组(675例),对照组接受口头健康教育,观察组联合使用健康教育执行单,将两组乳胀发生率、纯母乳喂养率以及乳头皲裂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乳胀发生率以及乳头皲裂均更低;在纯母乳喂养率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初产妇的乳房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执行单能够显著降低乳胀及乳头皲裂的发生几率,并提高纯母乳的喂养率,对母婴都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初产妇 健康教育执行单 乳房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加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落实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方法根据我科患者所需护理情况,自行设计基础护理执行表格,内容包括胃管护理、引流管护理、导尿管护理、洗头、口腔护理、肛周护理等,并应用于不同护理级别患者。结果使用基础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执行表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质量以及健康教育质量达标率显著优于使用前,连续3个季度被护理部评选为:优质护理流动红旗。结论基础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执行表的制作与应用,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认识,降低了护理风险,提高了住院患者满意度,有助于专科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值得应用。

  • 标签: 护理学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PDCA循环对提高门诊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的影响。方法医院在2016年5月开始在门诊手术安全核查中实施PDCA循环,比较PDCA实施前的2016年1月-4月及PDCA实施后的2016年5月-8月的门诊手术室安全核查执行率,并对比PDCA循环实施前后的门诊手术安全质量。结果PDCA循环实施后的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三方门诊手术室安全核查执行率高于实施前(P<0.05);PDCA循环实施后门诊手术安全质量评分中的护理安全、环境管理和手术记录评分均高于PDCA循环实施前(P<0.05)。结论在门诊手术安全核查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可提高门诊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并可并提高门诊手术安全质量。

  • 标签: PDCA循环 门诊 手术安全核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感染科护士戴防护手套执行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主题,自制查检表进行调查统计,设立目标,对影响感染科护士戴防护手套的要因进行分析,运用PDCA理念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QCC活动后感染科护士戴防护手套的执行率由之前的46%上升至改善后71%。结论品管圈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感染科护士戴防护手套执行率,减少了职业暴露的风险,保障了护士的安全,提高了护士的职业幸福感。

  • 标签: 品管圈 感染科 防护手套 执行率
  • 简介:摘要通过预算管理的方式可以提升医疗资源调配质量,优化资金管理,提升资金流量与物流量,促进医院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在全面预算管理的使用过程中,因为对预算没有全面且深入的认识,所以大部分的医院在进行预算时,都没有按照当前国家法定去执行,导致预算水平的低下。本文以当前医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为基础,探究如何更好的优化医院预算管理。

  • 标签: 全面预算管理 财务管理 医院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方法成立手卫生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主题,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并从中找出要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对策进行改善。结果通过QCC活动,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明显提高,不仅保护了医务人员、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大大的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医务人员 手卫生 执行率 效果分析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2017年应征青年征兵体检工作的体检质量,优化体检程序,按照QCC模式进行管理。方法通过沐川人民医院体检科做好提前准备,设计两套体检流程方案,对2017年县域内征兵体检准备工作进行分析、讨论和多次论证。结果针对征兵体检方案设计的不足在体检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待检时间延长、体检秩序混乱等具体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和整改措施,找到解决的方法。结论对未来的征兵体检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管理指明了工作方向1。

  • 标签: 征兵体检 体检站 体检工作 体检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祁阳1993—2017年HIV/AIDS死亡情况,为完善病例管理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祁阳1993-2017年HIV/AIDS死亡病例资料,进行人口学特征、存活时间、抗病毒治疗、死亡原因等分析。结果死亡病例中,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最多60.40%;职业以农民最多66.29%;发现方式以医疗机构最多52.25%,平均存活时间为4.61年,以小于6月的人群所占比例最大45.51%;死亡原因以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最多65.45%,抗病毒治疗率与CD4检测率逐年上升,平均为42.56%。结论祁阳HIV/AIDS的发病与死亡已进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阶段,存在“三低一高”现象,应加强能力建设,推广开展HIV检测工作,加强病例管理,进一步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

  • 标签: HIV/AIDS 存活时间 晚发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祁阳近10年乙型病毒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流行情况,分析发病特征与流行趋势,为制订乙肝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祁阳2008—2017年乙肝疫情资料及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近10年祁阳共报告肝病例3100例,其中男2300例,女800例,男女为2.881。发病率为29.88/10万,死亡2例,死亡率为0.02/10万,发病率呈先升后降,由2008年的13.91/10万上升到2011年的43.66/10万,再下降到2017年的26.93/10万;发病年龄集中于20—60岁人群,占95.19%,以30—40岁年龄组最多1273人,占41.06%;1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低31例,占1.00%。乙肝的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1692例,占54.58%,其次是学生212例、工人201例,分别占6.84%,6.48%。结论祁阳近10年乙肝发病率呈先升后降趋势,应采取以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为主,同时须加强儿童、成有乙肝疫苗接种的查漏补种和免疫效果监测工作,及时补种疫苗。

  • 标签: 乙型病毒肝炎 发病率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50—2015年祁阳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为制定肠道传染病相关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50—2015年祁阳肠道传染病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50—2015年66年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7种,109896例,死亡240例,年均发病166.80/10万,年均死亡率0.45/10万,病死率0.22%,肠道传染病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代改变,总体呈递减趋势,肠道传染病以菌痢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5.94%。2010—2015年以手足口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1.47%,除手足口病外,21世纪后,肠道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或消除。结论祁阳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传染病疫情出现了新的特点,防治形势仍然严峻,应制定和完善肠道传染病防制对策,加强防病工作基础建设,提高肠道传染病预防和监测水平。

  • 标签: 传染病 肠道 流行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新邵首起人间布病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为防控工作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流行病学史、发病诊治经过、流行病学特征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筛,阳性标本再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确认。结果4例布病实验室确诊病例均为染疫羊养殖户雷某玉一家人,且为与染疫羊密切接触者。结论本起疫情的传染源为未经检疫引进的感染了布病的山羊;新邵为布病非流行区,但存在疫情传入和转变为流行区的危险,需从源头上严把染疫动物输入、输出关;加大对农民布病知识的宣传与健康教育,加强临床医师布病防治知识培训,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和防控体系,严防疫情的传入与传播。

  • 标签: 人间布病 流行病学调查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祁阳2007—2017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订遏制梅毒发病率不断上升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达到逐年降低祁阳梅毒发病率的目的。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祁阳2007-2017年梅毒疫情资料,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分析。结果祁阳2007-2017年共报告梅毒591例,发病率在2.72/10万—7.77/10万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祁阳29个乡镇、街道都报告了梅毒病例。591例病人中男女为1.011,发病年龄以30—40岁最多,其次是20—30岁、40—50岁,三个年龄组共占发病总数的61.46%。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发病总数的49.58%。而病毒分型以隐性感染最多占总数62.94%。结论祁阳梅毒发病水平低于全国和全国其他省、市,但发病率仍处于上升通道之中,上升势头未得到有效遏制,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强梅毒防治知识宣传,开展早期梅毒筛查。

  • 标签: 梅毒 性卫生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祁阳2017年共报告流腮病例480例,较2016年上升389.80%,较2008年上升805.66%,为全面了解祁阳近10年来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找出流行规律及原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近10年祁阳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流腮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近10年祁阳累计报告流腮1576例,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15.04/10万,低于全国同期水平的22.00%『1』。发病以城区为多,城边次之,边远农村发病较少;发病时间以每年4—7月最多,11月—12月次之;人群分布男女比为2.031,年龄以4—14岁的中小学生为主。结论流腮在祁阳仍呈中低度流行状态,应改变流腮疫苗接种的剂次,加强学校疫情监测。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与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宜章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流行情况,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相应的仿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宜章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93例,年均发病率为0.91/10万,无死亡病例。各年的发病率分别为0.81/10万、0.89/10万、1.11/10万、0.771/10万、0.76/10万、0.69/10万、0.97/10万、1.00/10万、1.1.24/10万、0.87/10万。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一六、黄沙、笆篱、岩泉、栗源五个乡镇。2005年-2014年宜章共报告出血热病例数93例,其中男58例,女35例,男女性别比为166100;绝大部分病例集中在26岁以上占报告总病例的91%(85/93),其中46岁以上青壮年病占总报告病例的68%(63/93),16岁以下青少年儿童占1%(1/93)。(结论)重点乡镇重点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提高医师出血热的诊疗水平和处置能力;开展人间疫情监测及疫点处理工作;开展鼠间疫情监测等综合措施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 标签: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结核病“三位一体”新模式的运作与管理。方法选取2016年和2017年被诊断为结核病的患者26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结核病“三位一体”新模式的运作与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实行“三位一体”模式后,2017年与2016年结核病发现人数相比,P>0.05.且免费服药率有所上升,可见结核病“三位一体”的新模式有利于防治结核病。结论结核病治疗医防合作新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结核病的发病率,具有很好的结核病控制及治疗效果,故此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结核病 医防合作新模式 运作与管理
  • 简介:摘要医疗救助是精准扶贫项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沐川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牵头成立了以人民医院各临床专家为指导小组成员,各乡、镇卫生院为主体体检单位开展的精准扶贫健康体检工作,结合政府、卫生机构相关项目的实际操作,分析精准扶贫健康体检在实践中展开的情况与出现的问题。总结当前沐川大楠片区健康扶贫工作取得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未来健康扶贫工作的相关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精准扶贫 健康体检 巡回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