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不同辅助放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96例,将其按照术后辅助放疗方案分成三组,每组32例,包括有放疗联合化疗组,放化疗序贯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对三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盆腔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表现放疗联合化疗组明显降低(P<0.05);放疗联合化疗组生存率较其他两组比较发生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联合放疗能够使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得到显著降低,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关注并推广。

  • 标签: 宫颈癌根治术 放疗 化疗 临床疗效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尿毒症患者2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甲状旁腺腺素(PTH)、中分子物质(MMS)等血清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尿毒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清指标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尿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实施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各4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全部给予合理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饮食指导等基础性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组间对比内容为治疗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治疗方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辨证与利多卡因联同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失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56例急性心梗心律失常病人的资料开展回顾分析,其中28例单纯用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28例在利多卡因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研究组),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体疗效为96.43%;对照组治疗后总体疗效为75.00%,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心率、QTc、QTd情况相比治疗前皆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更好(P<0.05)。结论中医辨证与利多卡因联同在急性心梗心律失常的治疗中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电图指标,值得借鉴。

  • 标签: 中医辨证 利多卡因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肿瘤内科中进行护理作业时,实现医护协同形式的查房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到2017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名肿瘤病人进行本次实验,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利用常规方法对对照组进行护理。而实验组实现医护协同形式的查房护理。结果实验组所有人员中对护理结果满意的人数占整组的97.73%,护理出现差错的人数占整组的2.27%,对照组所有人员中对护理结果满意的人数占整组的79.55%,护理出现差错的人数占整组的9.10%。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对照组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实验组低很多,实现医护协同形式的查房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应该进行推广。

  • 标签: 医护协同查房 肿瘤内科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预后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预后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慢阻肺患者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策略 慢阻肺 自我护理能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实施夹闭术以及血管内栓塞方法后对于血流动力学、能量代谢的作用。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选取9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使用血管栓塞术,对照组使用夹闭术。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能量代谢指标。结果在完成后手术之后,对照组在手术结束阶段(T4)的葡萄糖摄取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而平均动脉压则比观察组要低(P<0.05),而在进入手术室时(T1)、全身麻醉后(T2)、手术开始时(T3)等时间段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丙酮酸、脑血流量、二氧化碳分压、血红蛋白、脑颈静脉球-动脉乳酸差值、葡萄糖浓度、颅内压、红细胞压积以及心率方面组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时,使用血管内栓塞术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相比于夹闭术能够起到更家良好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血管内栓塞 夹闭术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能量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在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感知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6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协同护理模式,分析疾病感知情况。结果护理后疾病感知各因子得分和护理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感知方面的临床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老年 心肌梗死 疾病感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在周围型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周围型肺肿块患者并给予增强CT检查、磁共振扫描及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对比分析三组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增强CT检查病灶部位、病灶形态、病灶边缘与磁共振扫描无差异(P>0.05);增强CT检查血管集束征结果优于磁共振扫描(P<0.05);磁共振扫描检查内部坏死灶结果优于增强CT(P<0.05);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检查周围型肺肿块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更有优势(P<0.05)。结论在周围型肺肿块诊断中应用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诊断结果更有助于临床提高有效参考依据及判断,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增强CT 磁共振 周围型肺肿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协同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护能力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进行常规性血液透析90d以上、初次透析年龄>18周岁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协同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及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自我概念、信息索求量表得分及总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透析方案依从性及饮水依从性对照组患者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传统护理模式弊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护能力及治疗依从性,效果显著。

  • 标签: 协同护理 血液透析 自护能力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肾内科78例血液透析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一线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协同护理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协同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及照顾者生活质量和照顾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设定为收治区间,并将该区间的62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小组有31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施用常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协同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的支持下发生了不同的并发症,31例观察组患者中共出现了3例并发症;而在31例对照组患者中,并发症例数为14例,远远多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人数,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评分为7.1±2.1(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评分为5.4±1.9(分)。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采用协同护理干预更能够提高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和照顾能力,有助于心肌梗死患者康复。

  • 标签: 协同护理干预 心肌梗死患者 照顾者生活质量 照顾能力